【撰文/王梅梅 統籌/劉姝蓉】今日,大白新聞從多個信源處獲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劍英元帥之子葉選平於2019年9月17日中午逝世,享年95歲。
葉選平(圖片來源於網絡)
謹遵父親教誨,成為一名出色的工程師
1924年初,27歲的葉劍英和醫務工作者馮華結婚。這年,葉劍英出任香山縣(後改中山縣)縣長兼獨立營營長,政務、軍務工作繁忙,此間,他還時常返回黃埔軍校講課, 身兼數職,日夜為革命奔波。但這樣,就無暇顧及家務。深秋11月,馮華誕下長子葉選平。兒子出生後,葉劍英在百忙中抽空回家看望襁褓中的兒子,喜不自禁,愛不釋手。他因為太忙了,將兒子完全交給了夫人照顧。但他心裡卻時刻惦記著兒子,他把一個父親的愛轉化成為中華民族奮鬥的強大動力,為了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他要奮發努力,為建立一個獨立、統一、強大的國家有所建樹。
1941年,葉劍英從重慶返回延安,與愛子葉選平闊別多年後重逢,看到其已經長成為一個英俊帥氣的高個小夥子,喜不自禁。葉劍英安排他進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系學習,希望他學成後為祖國的工業化建設效力。
1945年葉選平畢業後,從基層做起,被分配到延安兵工廠工作,成為一名機械師。1947年調任晉綏邊區第一機械廠幹部。葉劍英囑咐他要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葉選平記住了父親的教誨,成為一名出色的技術員。
葉劍英對兒子的成長和進步深感寬慰,他把自己最疼愛的長子放在工業戰線,他深知工業對這個農業大國的重要性,新中國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不可不發展工業。
曾說給後任廣東省長留下不少包袱難題
1985年至1991年,葉選平擔任廣東省省長,為廣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說起這段時光,葉選平曾表示,「做了一些工作,但也給後任省長留下不少包袱和難題」。
他說:「那時候我們對環境保護依然重視不夠,為了『先把經濟搞上去』,不知不覺地付出了沉重的環境、資源代價。以前出門經常坐火車,回到廣東境內,就看到河湧裡沒有清水,全是黑的。後來也逐步意識到這是個問題,但還沒有那麼有力的科學發展指導思想,還沒有強調『不能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
對此,葉選平指出,提出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個意義是根本性的。
葉選平簡歷:
1924年11月生,廣東梅縣人,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1月參加工作,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系畢業,大學文化。
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自然科學院機械系學習。1945年至1947年為延安兵工廠工人、軍委工業局幹部。1947年至1948年為晉綏邊區第一機械廠幹部。1949年至1950年先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清華大學短期學習。1950年至1951年任瀋陽第一工具機廠車間副主任。1952年至1953年赴蘇聯工具機廠實習。1954年至1960年任瀋陽第一工具機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60年至1961年任遼寧省瀋陽市機械局副總工程師。1962年至1973年任北京第一工具機廠生產技術副廠長兼總工程師。1973年至1977年任北京市機械局領導小組副組長、黨委常委。1977年冬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78年至1980年任國家科委三局局長。1980年至1985年任廣東省副省長兼省科委主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1985年至1991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1991年4月在七屆全國政協四次會議增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至2003年3月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部分資料來源:新華網、中國新聞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