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國鳥烏鶇來陽臺安家 這家人不做飯不炒菜為鳥「騰地方」

2020-12-13 紅星新聞

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dōng)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劉偉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烏鶇提供一個安靜的孵化環境。

劉偉7歲的女兒得知「鳥媽媽」來安了家,興奮極了,一邊悄悄觀察,一邊翻閱書籍查找資料,了解鳥兒的種類、習性,見證了生命誕生的全過程。「這窩鳥蛋給小朋友上了一堂鳥類學啟蒙課,比書本上生動多了。」劉偉感慨。

野生烏鶇在陽臺安家

發現:

「鳥媽媽」在陽臺安了家 還有一窩鳥蛋

5月18日,劉偉在朋友圈裡曬出一組照片,照片有一窩待孵化的鳥蛋,有嗷嗷待哺的雛鳥,還有「鳥媽媽」正叼著蚯蚓給雛鳥餵食的畫面,生動展示了小鳥孵化的全過程。他感慨地說:「這窩鳥蛋給小朋友上了一堂鳥類學啟蒙課,比書本上生動多了。」

看到消息後,朋友們紛紛點讚,許多家長表示想帶孩子到他家現場看一看,被他婉拒了,把之前拍攝的視頻發給了大家,「人太多會驚擾到鳥兒。」

原來,父母平日在劉偉家中幫忙照看小孩,周末空了才回一趟他們位於金花鎮的家。5月初,父母回到金花鎮家中,聽到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上前一看,發現在陽臺花盆之間的一個角落裡,搭了一個鳥窩。「鳥窩裡還有6枚鳥蛋,估計是有鳥在此安家了。」劉偉說,鳥窩搭得十分精緻,位置比較隱蔽,應該是要在此孵化小鳥。

保護:

怕驚擾 不在家中煮飯炒菜

讓劉偉感動的是,自從發現鳥蛋後,父母要麼到自己家裡吃飯,要麼約朋友在外面聚會,把家裡「騰出來」讓鳥兒安靜孵化。

雖然平時父母回去的時間不多,但回去時也會做飯,可鳥窩搭在生活陽臺上後,距離廚房很近。父母在發現鳥蛋後,為了不打擾它們,便決定不再在家裡煮飯炒菜了。「有些大鳥看到有人或受驚,可能直接拋棄鳥窩,飛走了。」劉偉說,以前小的時候老家屋裡飛進燕子來築巢,父母從來不會趕走,因為知道鳥兒的習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鳥蛋就不能正常孵化,就算孵化出來了,雛鳥也不能生存下來。

因此,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劉偉的父母把陽臺上靠著鳥窩一側的窗戶關上,也不在廚房裡面開火、炒菜,讓家裡保持安靜,保持「原始」狀態。

教育:

見證生命 給孩子上一堂啟蒙課

「家裡有孵化鳥蛋」的消息傳到了劉偉7歲女兒的耳中,充滿好奇的她每個周末都要前去觀察。「整個孵化過程,小朋友都去看了。」劉偉覺得,這種機會難得,讓小朋友現場看到鳥兒孵化的過程,比書本上要直觀得多。

不過,每次去看都特別小心翼翼,都要等鳥媽媽飛走後,孩子才悄悄靠近,看一看鳥蛋和雛鳥的模樣。「這是什麼鳥呢?好像是知更鳥。」根據鳥蛋的模樣,女兒趕緊拿出鳥類圖鑑的書籍仔細查閱。

雛鳥吃些什麼東西?鳥媽媽如何餵食?看到鳥兒一天天成長,女兒不斷發出疑問。18日,劉偉再次帶著女兒來到父母家中,為了不驚擾到鳥兒,劉偉把相機用三角架架住,人回到客廳裡,通過wifi把相機拍到的畫面傳回,這樣既能記錄鳥兒餵食的過程,又不會打擾到它們,「四五分鐘左右就飛回來一次,叼著蚯蚓餵給雛鳥。」

看到「鳥媽媽」餵食的過程後,劉偉又陪同女兒一起在網上進行搜尋,終於查到了在家中築巢鳥兒的種類,並了解了它的習性。據悉,該品種為城市常見鳥類烏鶇,4-7月繁殖,大都把巢築在喬木的枝梢上或樹木主幹分支處,或者建築物的隱蔽處。烏鶇每窩產卵4-6枚,淡藍灰色或近白色,綴以赭褐色斑點,由雌鳥孵化,孵化期在14-15天之間。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成年的烏鶇與烏鴉外形相似,但體型比烏鴉小,叫聲比烏鴉好聽。此外,烏鶇分布於歐洲、非洲、亞洲,是瑞典的國鳥。

「現在很多娃娃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少,通過對鳥蛋孵化過程的見證,讓孩子更加感知生命、尊重生命。」劉偉會說,孩子年紀小,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感悟,不過對孩子的生活可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紅星新聞記者 張肇婷 受訪者供圖

編輯 張超

相關焦點

  • 野生烏鶇在陽臺安家 成都這家人為鳥兒孵化「騰地方」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隔了一周,劉偉的父母回到成都市金花鎮附近的家中,生活陽臺上傳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走進一看,原來是一隻野生烏鶇在此安了家,窩裡還有6枚鳥蛋。為了不驚擾到它們,父母不再在家裡炒菜做飯,為其提供一個安靜的環境進行孵化。
  • 連雲港一市民家窗臺上孵出瑞典國鳥烏鶇(dōng)
    中國江蘇網4月16日訊 今年3月,連雲港海州區萬得園居民小瑤家來了一位鳥媽媽,它在窗臺護欄裡築了巢,一心一意孵寶寶。半個月後,三隻小鳥長出了黑溜溜的羽毛。這是啥?專家看了看說,了不得,這是瑞典國鳥,烏鶇(dōng)。
  • 瑞典國鳥「不請自來」在居民家築巢 如今留下4隻蛋飛走了
    不請自來的黑色怪鳥。 「現在鳥兒飛走了,只留下4隻蛋不知道怎麼辦了。我一直在納悶,這是一隻什麼鳥?以後不知道還會不會再回來了?」6月19日下午,談起自己家人與鳥的故事,家住餘姚陳女士還感到很是詫異。 「不速之客」不請自來 陳女士告訴記者,她家住餘姚舜江名苑一期六樓。「大約是在去年3月,家裡的空調外機上忽然多出了一些樹枝。接下來的幾天,一隻黑鳥不斷銜來樹枝,僅用了一周,一個直徑十幾釐米的漂亮鳥窩就築成了。」
  • 烏鶇「落戶」百姓家 鳥媽不離不棄照顧傷鳥(圖)
    吳先生 攝­  這兩天,家住閩侯縣甘蔗街道的吳先生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在他家陽臺鐵樹下孵化的4隻小烏鶇羽翼已豐,並相繼飛離巢穴;然而其中一隻小鳥離巢時,因前日的暴雨而受傷,這又讓他揪心不已。好在鳥媽不離不棄,始終陪伴著。­  「3月27日,愛人告訴我,陽臺鐵樹下突然出現了一個鳥窩,沒過幾天,窩裡就出現了5枚鳥蛋。那一周正好是愛鳥周,太讓人驚喜了。」
  • 鳥竟然在陽臺上築巢,走進一看不簡單!大有來頭……
    驚奇:鳥兒來陽臺花盆築巢安家「我家發生了一件很驚奇的事情。」方瑛告訴記者,她家的陽臺上種了很多綠色植物,可能是陽臺綠化太好了,竟然吸引了鳥兒前來安家。方瑛回憶說,5月29日晚上,下班回家的她,看到陽臺上撒落了一些泥土。經檢查,陽臺一盆綠植下面被挖了一個小坑,地上的泥土就是從花盆裡掉下的,花盆裡還有幾根細小的羽毛。她當時就猜 想,可能是有鳥兒來築巢。30日晚上下班回到家,她趕緊到陽臺去查看,眼前的一幕證實了她的猜想。
  • 返校發現宿舍陽臺有鳥巢 女生每天記錄鳥媽媽孵蛋
    原來,前幾天返校的學生,在陽臺角落裡發現了一個鳥巢,裡面有6枚鳥蛋。這段時間,學生每天都在微博上發大鳥孵蛋的「實況」,還得到學校的老師和後勤工作人員的指導。  「5月6日,我們回校,在陽臺曬被子時,發現角落裡有個鳥巢。」浙江樹人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班的學生應楚楚告訴記者,「我們很驚訝,拍下鳥蛋的照片——那時候,鳥巢裡沒有鳥。當天下午,我們就看到一隻黑色的鳥飛回來。
  • 瑞典國花、國樹、國鳥、國石:鈴蘭象徵幸福,白蠟姿態優美
    擁有15處世界文化遺產,森林覆蓋率為54%。瑞典風景名勝主要有諾貝爾紀念館和瑞典王宮。鈴蘭生長在溝谷與幽蘭為伴,藏於深山不以無人而不芳,正是「君當如蘭,幽谷長風,寧靜致遠」的寓意。 白蠟樹多為栽培,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甚廣。也見於海拔800-1600米山地雜木林中。植株萌發力強,材理通直,生長迅速,柔軟堅韌,供編制各種用具;樹皮也作藥用。瑞典國鳥——烏鶇(百舌)瑞典國鳥是烏鶇(dong),不是烏鴉。
  • 各國國鳥,瑞典是烏鴉,中國的非常「仙」
    【各國國鳥,瑞典是烏鴉,中國的非常「仙」】美國——白頭鷹;1782年,美國首先把瀕臨滅絕的白頭鷹定為國鳥。瓜地馬拉——鳳尾綠咬鵑:又名愛沙爾克鳥,自由鳥。該鳥羽毛為綠色,頭部為黃色,胸為紅色,十分美麗,是咬鵑目中羽毛最美麗的一種。
  • 鳥的小知識:歌聲嘹亮的烏鶇,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鳥的世界,今天小編又來和大家見面了,隨著時代在發展,人們都喜歡用閒暇時間來餵養寵物,養什麼寵物的都有,有很多愛鳥人士喜歡餵養鳥,鳥的品種有很多,前幾天小編看了一下,看的眼花繚亂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鳥就是烏鶇。
  • 大學生返校發現宿舍陽臺上有個鳥巢!每天記錄鳥媽媽如何孵蛋
    烏鶇「現在正好是烏鶇的繁殖期。這種鳥在城市裡很常見,杭州就有很多。最近這段時間也有很多市民在家裡發現它們的鳥巢。「陳老師說,「烏鶇築巢大概要一周,然後每天產一枚蛋,大約也要一周時間產完。接著孵蛋大約需要兩周。烏鶇的幼鳥是很脆弱的,屬於晚成鳥,生下來一根羽毛都沒有,需要親鳥盡心餵養。
  • 陽臺飛進一隻小鳥 專家鑑別:烏鶇的幼鳥 建議趕快放生
    昨日09:17,網友「湄湲」微信都市快報:我70歲,退休前是做公安工作的,家住燈塔豪園二樓。今天早上8點多,我在陽臺洗衣服,突然飛來一隻小鳥,嘴巴又尖又長,毛色有些黃。也許是小區綠化好,小鳥選擇飛進我們小區。當時它快速地飛來,一頭撞在玻璃上,掉到了地上,還好沒有受傷。
  • 掃盲: 世界各國的國鳥
    孟加拉國鳥:鵲鴝 緬甸國鳥: 灰孔雀雉 墨西哥國鳥:金雕 挪威國鳥:白喉河烏 瑞典國鳥:烏鶇 斯裡蘭卡國鳥:黑尾原雞 蘇丹國鳥:蛇鷲 委內瑞拉國鳥:金黃擬鸝 烏幹達國鳥:東非皇冠鶴 匈牙利國鳥:大鴇 印尼國鳥:爪哇鹰鵰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的國鳥是什麼鳥?
  • 烏鶇今年還來我家「作客」嗎?
    烏鶇我家陽臺外的"客人"今年你還來嗎?去年春天一對烏鶇鳥意外喜歡的上我家放在陽臺外的蘭草花盆,並在裡面安營紮寨,生兒育女,我家住在8樓,可能是鳥認為把窩做在高高的陽臺上比做在樹上安全吧,開始烏鶇先用草和爛泥巴做窩,窩做好就開始下蛋了,烏鶇膽子太小,見人就飛離鳥巢,為了不再驚嚇它,我用了塊紙板把陽臺玻璃遮了起來,很快鳥巢裡有了6枚小蛋,大約孵了一個星期左右,小鳥就先後出殼了,從出殼到飛走僅需半個月左右
  • 烏鶇為什麼要壓口?白舌鳥不壓口可以嗎?
    烏鶇(白舌鳥)小黑烏鶇是一種黑色的小鳥,體長似八哥。烏鶇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分布,是瑞典的國鳥。在我國,從新疆到海南都有分布。是其貌不揚的歌鳥。烏鶇除了歌唱的不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學舌,能夠學習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種聲音,如各種鳥叫蟲鳴,可謂惟妙惟肖。特別是清早的樹林裡,遠聽可能百鳥在鳴叫,走近了可能就會發現,整個樹林裡只有樹梢上的一隻黑鳥。這就是烏鶇的本領,因此也叫白舌鳥。家養的烏鶇,讓其學習聲音的過程,就叫壓口。
  • 冬季烏鶇不愛叫,可能是母鳥,掌握3個變化特點,輕鬆分辨所養的烏鶇...
    今天鶇龜先生就來談談,如何根據從入冬後烏鶇的變化特徵,來判斷所養的是不是只公鳥,供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一、外表最大的變化是嘴巴和眼圈 從體型大小上來說,烏鶇雛鳥在出殼後的2個月大時,基本就長成型了,體型不再發生大的變化。
  • 鳥飛家中吉利嗎?為什麼鳥選飛你家?
    從古至今飼養鳥的人就不計其數,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是古人對大自然的熱愛,抒發了作者內心濃濃的春意。其中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讓人流連忘返,這其中十分悅耳動聽的鳴叫聲,很多就來自於烏鶇鳥哦,烏鶇鳥又叫百舌鳥,全身羽毛烏黑,但小編提醒大家注意不是烏鴉哦。
  • 草叢中撿到一隻鳥 原來它叫「烏鶇」
    原標題:草叢中撿到一隻鳥 原來它叫「烏鶇」   慈谿新聞網訊「路上撿到一鳥,好像不太會飛。這是什麼鳥啊,我要怎麼辦?」17日上午,記者接到市民瀟先生的求助,他說對著一隻撿到的小鳥發了愁。
  • 窗外鳥窩裡有兩枚鳥蛋,鳥媽鳥爸不著家急壞房主
    楚天都市報5月20日訊(記者劉毅)最近,家住洪山的黃先生有點著急,不為別的, 他發現窗外有一個鳥窩,而且窩裡有兩枚鳥蛋,可就是不見鳥媽媽,鳥爸爸。黃先生說,他家在大城小院小區,兩天前,他突然發現自家臥室窗外有一個鳥窩,裡面還有兩枚鳥蛋。
  • 鳥兒到你家做客搭窩,資深鳥友提醒:這些舉動會害了它們
    這兩年來,紅梅公園出現了較不常見的棕腹啄木鳥,不僅引起了常州鳥友們注意,也引來無錫 、上海、浙江的鳥友前來觀察拍攝。 「精靈」到訪,儘量不要打擾 每到春天,珠頸斑鳩、烏鶇等這些「精靈」不請自來,有的在陽臺、窗臺、空調外機上安家落戶,一些市民還專門拍照,或者特意安裝攝像頭,觀察鳥兒的一舉一動,記錄這些小鳥孵蛋、幼鳥成長的過程。
  • 小鳥安巢浙江高校宿舍 為畢業生留下特殊回憶
    【解說】近日,浙江樹人大學一學生返校時,在宿舍陽臺發現一鳥巢,裡面還有幾枚鳥蛋,該名學生將照片發到網上後,引發網友關注。  5月15日,當記者到達該宿舍後,發現鳥巢安家於宿舍陽臺的角落,鳥巢裡擺放著四枚鳥蛋和一隻剛剛孵化出的小鳥,而「鳥媽媽」正在外出。住在該宿舍的學生梁佐楠說,第一次發現鳥巢的時候大家都十分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