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異軍突起,醫工結合呈現十大熱點方向

2020-12-25 億歐網

當前,全球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生物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的交叉融合正在從根本上改變藥品和醫械的研發方式。10月26日,北航召開了首屆中關村「醫工谷」創新創業高峰論壇,來自政府、醫院、企業和高校的20餘位領域專家對「醫工結合」展開探討。

中關村管委會、海澱區人民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等領導應邀參與開幕式並致辭。會上宣布成立了中關村智友天使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由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王田苗任院長。此外,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創新轉化中心主任姜雪還在會上公布了北京醫工交叉創新前沿技術的十大熱點方向。

人工智慧異軍突起,醫工結合成果可期

在國家推動醫學和健康事業發展、智能技術突飛猛進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深化醫工交叉融合是順應時代和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需求的歷史使命,更是醫工領域發展內生動力的必然要求。

此次,北京醫工交叉創新前沿技術的十大熱點方向的評選也是通過廣泛調研國際醫工交叉前沿科技發展趨勢,結合我國實際臨床需求,諮詢學術界、產業界、投資界相關意見,從技術、臨床、產業三個維度的凝練。

姜雪表示,希望此評選可以為從事前沿交叉基礎研究、臨床痛點技術研發、創新創業發展等方面研究機構、創業者、投資界提供參考,並為推動北京成為醫工交叉創新全國乃至世界的戰略制高點貢獻一份力量。

會上,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王寶亭從鼓勵創新醫療器械政策的發展回顧了我國醫械創新的審批變革與實踐探索。並指出,從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10日,我國共受理創新醫療器械申請1200餘項,其中232項申請被批准進入特比審批通道,65項創新產品已獲得註冊證書。

政策利好使我國創新醫療器械發展迎來春天,而老齡化的現狀亦使康復器械市場突起。會上,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教授就我國康復技術的發展進行了講述,並表示AI在康復領域將發揮重要作用。不管是訓練、步行、輪椅、假肢的應用,還是康復、交互、陪伴、家居的設計,人工智慧都在擁抱康復領域,而且可喜的是我國醫院對康復機器人的認可率也在提升,未來把先進的科技手段綜合應用到醫院、個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區康養等領域可期。

在上午的演講中,積水潭醫院副院長吳新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放療科主任王俊傑、301醫院腫瘤外二科主任劉榮等醫療領域專家分別就骨科機器人、3D列印與精準放療、微創肝膽胰手術機器人的發展與創新進行了案例分享。

巔峰對話:如何突破醫工交叉的邊界?

「作為醫生,需求就是我的驅動力。」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科研處處長張純表示,以眼科為例,手術實操能力是醫學人才進入我院的必備條件,而如何發散醫學思維與工科聯繫也是需要考慮的方面。此外,還有很多疾病單靠個人力量無法解決,還需借力人工智慧、數據技術來輔助。

想要利用好人工智慧和數據技術,醫工交叉思維十分重要,像康復機器、手術器械都不是單學科領域所能完成的。目前,我國學科交叉還處於初級階段。北京大學智能康復中心主任王啟寧認為,單純醫工的交流並不能使機械專業的人才真正讀懂醫生痛點,將來做創新要具備兩種語言,即工程語言和醫學語言;做兩件事情,基礎研究和技術轉化。

同時,會上北京口腔醫學技術高級工程師趙一嬌也舉例表示,當今複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口腔和工科結合非常密切,像口腔手術這類外科治療領域會引進很多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這就需要大量的科學技術複合型人才,所幸國家正在重視這一方面,如設立口腔醫學技術研究生專業等,來彌補專業人才缺口。」

但另一方面,讓病人切實感受到行業發展的產品化、專業化,仍是一條非常長的鏈條。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說,這時候就凸現了創意商業轉化平臺的作用,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精準醫療創新平臺。打造這類平臺的必要性在於,很多醫生對商業化領域非常陌生,而這卻是技術從專利到上市,大規模解決臨床問題的重要通路。

探索醫療AI新方向,重塑智慧醫療體系

對人工智慧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雖然那時計算機只有幾K內存,但驚人的計算能力,讓人們大開眼界。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表示,在美國醫院每年意外死亡的人數近30萬人,如果人工智慧技術被應用到患者行為監測中,此數字將大大縮小。人工智慧的觀察能力、識別能力和智慧能力已逐漸逼近人類,在記憶儲存甚至遠超人類,未來「人類+機器=超人」在醫療的應用可期。

超人的設想,仿佛是科幻片中機器人的代表。從醫療器械的發展歷史看,人工智慧的應用仿佛並沒有那麼輕鬆,大而不強是我國醫療器械發展需要直面的問題。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臨床實驗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孫京昇表示,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4000億美金,我國市場規模為700億美金,全球醫療器械市場增速為2%,而我國這一數字為20%。

孫京昇認為,歷史的差距雖然很難趕超,但是人工智慧、5G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可以快速趕上來。之所以我國醫療器械市場呈現單值高數量小的局面,與我國創業者過度追求有效性。現在創業生產的產品可以說都是醫院需要的,但是為什麼量卻沒有起來?因為醫院的需求不止是有效性。這就需要創業者不局限於有效性做思考,還要思考人才、資金、場地、合規、維護等眾多維度。

無論創新思維如何,值得肯定的是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醫療機器人協會會長、蘇大機電學院院長孫立寧教授表示,當前機器人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正在打造未來生產方式——智能製造。《中國製造2025》已將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生物醫藥及性能醫療器械已等寫進規劃,作為未來我國醫療創新的重要發展方向。

近幾年,醫療行業對於醫用機器人的探討逐漸明朗,假肢機器人、智能假肢、康復機器人、智能床等應用極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環境。未來,政產學研資醫檢、醫工結合,建立健康養老創新與示範平臺,人才技術集聚,產業孵化完善,才能真正促進醫療創新產業發展。

在下午的演講中,美敦力中國企業發展風險投資和創新孵化部負責人、董事總經理施永輝,平安智慧醫療智能公共健康負責人、副總工程師李響還分別就世界醫療器械前沿趨勢和美敦力投資戰略、平安智慧醫療的AI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案例分享。

巔峰對話:醫工交叉應用的難點與趨勢

當下,我國與全球醫工交叉領域的差距尤在。領業醫藥科技CEO盛曉霞作為海歸創業者表示,同國外相比中國非常典型的優勢在於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國家強調創新的大環境。在創新創業浪潮下,人們上下求索的精神被激發,醫工結合的發展機遇也將來臨。

同時,北京市海澱醫院院長張福春也從醫院角度表示,體制內醫生創新創業也有巨大優勢。張福春介紹說,現在國家不僅對很多國產支架的報銷比例提高,也對醫療研發團隊的獎勵有所提升,例如我院明確專利成果轉化可以給醫生70%的分成,大力鼓勵醫生創新。

對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護理部主任李葆華也表示,未來把優秀的醫學人才和技術人才結合在一起培養,是醫工交叉最大的優勢。未來在醫院護理領域,臨床安全性強、相對單一的工作,或許可以在考慮人力成本的基礎上應用醫療機器人,而且其市場也不僅限於醫院,應聚焦於整個社會。

作為研發醫療機器人的企業方,天智航醫療機器人董事長張送根認為,從醫療機器人未來市場化看,美國的發展經驗或許更值得借鑑。在美國沒有醫學本科教育,這為醫生後期搞研究打下紮實的理論功底,像強生70% 的醫療創新源於醫生自己,醫生再自行商業化,而我國要達到這種醫工結合程度還尚待時日。

復星醫藥副總裁劉毅進一步表示,從融資角度看,中國醫療企業融資也許相對容易,但投資者的往往略顯急躁。「醫療不是一個資本推動的行業,要想真正想落地、推廣是需要時間的,做好產品與公司發展節奏是有巨大差別的。」

醫療技術的發展需要資本的耐心,更需要醫療生態的打造,「研發-製造-應用」是一個完整的閉環。阿里健康集團智慧醫療大數據運營總監裴雲飛表示,目前我國醫療創新從學校階段的idea到細化生產,再到產業化後的解盤,中間環節還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尤其是作為研發者,最後搞技術還是做管理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心態。

最後,醫療技術的創新一定要釐清醫療數據的問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數據搜集有天然優勢,那如何利用這個優勢?騰訊覓影應用中心主任吳柱明表示,數據應用需要細分處理,一些細分領域的數據依舊不容易獲得。「我們會與很多醫療機構進行合作,利用建立模型把數據價值化,再屏蔽掉數據利用的安全隱患後,去服務更多人。」

相關焦點

  • 醫工結合漫談 | 系列1:醫工結合與「中國製造2025」
    二、醫工結合——多學科的深入融合未來的醫學科學將伴隨醫學與工程技術的結合(即醫工結合)而向前發展。尤其在醫療器械的製造方面,工程技術的發展、儀器設備的更新換代,將不斷促進醫學的發展。因此,通過醫工結合,研發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醫療器械重點產品,勢必成為《中國製造2025》的迫切任務。
  •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醫工交叉方向研究生培養項目介紹
    作為工科中的一個重要基礎學科,電子信息學科與各個學科的交叉結合也都是當今社會的熱點。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也對人類社會的思維方法、行為模式產生了深刻影響。這次疫情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知了醫學在全人類生存和發展中的基石作用。
  • 2021醫工十大前沿方向發布 全國領軍高校醫院論道醫工交叉
    由於疫情防控,本次論壇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線上吸引超7000人次觀看。宋純理:醫工交叉建設「健康中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副院長宋純理表示,我國醫療健康市場在「十四五」期間預計突破12萬億元,各醫院和高校更要切實加強醫工交叉
  • 2018 大灣區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大會,YouSayIDo榮獲十大科創項目
    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頂級專家、學者和產業界優秀人才匯聚一堂,圍繞當前AI熱點話題、核心技術,以及與會者共同關注的科學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並針對產業AI化與AI產業化、傳感器應用、產業崛起的契機、企業發展與展望等話題。
  • 人工智慧異軍突起,中小學如何接招
    教師運用遊戲化和圖形化的方法,為學生們展示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等人工智慧知識,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在遊戲化的教學中變得生動活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融入社會各行業和百姓生活中,中小學也掀起了一波「人工智慧熱」。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提出與人工智慧相關的議案、提案,建議發展教育科技。「人工智慧+教育」的話題日漸成為中小學校長和教育專家討論的焦點。
  • 北航常務副校長房建成院士:探索醫工交叉,為健康中國戰略做出北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務副校長房建成院士出席主論壇,以《醫工交叉的北航實踐》為題作精彩報告,分享北航的好經驗、好做法。  據房建成院士介紹,北航這五年一直在探索理工科高校如何與我國醫學人才培養、醫療科技創新方面做出自己的貢獻。
  • 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與機遇
    02 人工智慧的三大發展方向雖然面臨著理論和底層發展的瓶頸,人工智慧終究還是有進展的,根據王煜全老師在2019年的報告中的闡述,結合筆者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理解,可以總結為以下三個發展方向。1. 大數據向小數據過渡過去機器學習要用海量數據做訓練,現在希望用儘可能少的數據做訓練。
  • 人工智慧與教育結合,如何帶來因材施教?
    在人工智慧上花一年時間,這足以讓人相信上帝的存在。 ——艾倫·佩利AlanPerlis在人工智慧時代,各個領域都湧現出了許多與人工智慧結合的應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作為數據挖掘的基礎,學習歷史的更新覆蓋整個自適應學習的生命周期,是學員對於學習過程的完整記錄;學習風格是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不同學習偏好,因此成為個性化內容導航和內容呈現方式的重要依據,對於虛擬維修系統中學習的自適應性具有重要影響,而學習風格信息的搜集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 註冊制次新暴漲,紡織概念異軍突起,能不能追?
    註冊制次新暴漲,紡織概念異軍突起,能不能追? 近兩天市場跌宕起伏,節後兩天指數迎來暴力反彈,隨後展開調整,今天是調整的第一天。周初火熱的板塊,如國家大基金、國資委改革、第三代半導體、中芯國際、晶片等概念全線走弱,全天表現較強的有註冊制次新股、紡織製造、風電板塊、化學化工、特高壓和充電樁等概念。
  • 人工智慧應用方向簡述
    經常被人問到,人工智慧究竟可以使用在什麼地方?特意系統地整理了一下,抽空做了文末的思維導圖。人工智慧目前還屬於弱智能階段,估計要發展到強智能還需要很長時間。AI應用方向目前有以下幾個方面:1.計算機視覺CV方向CV方向就是AI應用充當人類的眼睛來識別圖像、視頻的多媒體元素,目前是人工智慧最成熟的分支,很多應用的精度已經超越人類的能力,常見應用有圖像分類、圖像高級處理、圖像識別、人臉檢測、人臉識別、視頻處理、視頻監控、車牌識別與身份證識別等OCR識別應用
  • AI+醫美:人工智慧乳腺篩查進入醫美一線的雙贏實例
    只要女性還愛美,醫美就永遠都是日不落行業。醫美行業不愁客源,願意為悅己而掏出大把銀子的姐妹們有的是。醫美服務的技術含金量到底有多高,向來虛虛實實,各有各說法,甚至不時有爭議。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慧(AI)時代,乳腺保健又是醫美服務的重點,運用實打實的高科技AI技術來做乳腺健康檢查,能幫助醫美機構開拓新的增值服務,保障好顧客的健康美麗,還能帶動原有保健服務的增長,實現理想的雙贏發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會約上三五個閨蜜好友,去風格各異的美容美體會所,為自己的美麗做保養和增值。女性的體態美離不開乳房保健。
  • 國家衛健委: 關於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的通知
    一文了解醫療界那些事,實時追蹤時事熱點 【醫健快訊】1.在全國範圍內全面開展對各類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的檢查,發現存在問題與不足,明確整改方向和內容,推動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提升。(二)規範開展醫養結合機構內部醫療衛生服務。推動醫養結合機構嚴格落實各項醫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性文件及標準,落實各項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根據相關要求配置科室、人員和設施設備,規範開展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
  • AIPPI中國分會發布2020年度版權十大熱點案件——上海智慧財產權頻道
    12月12日,國際保護智慧財產權協會(AIPPI)中國分會版權熱點論壇在京舉行,國內版權界專家、學者、法官、律師、智慧財產權從業者及企業的代表等就版權領域本年度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討,就理論和實務問題深入交流,並發布了2020年度AIPPI中國分會十大版權熱點案件。
  • 醫工結合讓治療更精準
    人工智慧技術不斷發展,會為患者乃至社會帶來哪些影響和變化,以及如何使其更好地與醫療相結合,這些都是公眾極為關心的問題。  日前,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啟動了六大醫工結合研究中心,即臨床大數據中心、數字醫療與醫療機器人中心、人工心肺中心、智慧健康中心、醫學轉化影像中心、可穿戴/可植入醫療設備中心。
  • 高考作文熱點素材:2020年十大網絡熱詞!附高考押題12個作文素材
    童鞋們好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記憶,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的流行語,每一年的網絡熱詞,其實是當年人們生活的一種反射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網絡熱詞大火,在我們的生活中呈現,當然,學姐最關心的是網絡熱詞多次出現在高考作文中
  • 沈向洋博士受聘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副校長、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黃如在臨湖軒會見了沈向洋一行。雙方就人工智慧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相關事宜進行深入交流。同時,郝平向沈向洋頒發了北京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聘書。
  •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2018年企業熱點負面輿情十大特徵及處置...
    1月3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布了專項研究報告——《2018年企業熱點負面輿情十大特徵及輿情處置八大陷阱》(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對2018年涉及各類型企業共計99個熱點負面輿情案例進行梳理和分析,總結出了「2018年企業熱點負面輿情十大特徵」和「企業輿情處置八大陷阱」。
  • 人工智慧真的「智能」嗎?《SOMA》將社會熱點與懸疑遊戲深度結合
    近些年,人工智慧無疑是最火熱的話題,為了讓人類生活更加便利,各種各樣的AI技術應運而生。新事物的誕生往往意味著舊事物的消亡,隨著人工智慧愈加成熟,一些簡單的勞動工作正逐漸被機器雖替代。人與機器、AI到底該如何相處?當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階段,它是否會產生自己的意識?是否會掙脫人類的管控?《SOMA》就利用電子遊戲這一載體深刻探討了這些充滿科幻色彩的問題。
  • 醫工結合讓學科交叉培養的觸角伸的更遠
    全球範圍內對醫學與工程技術的結合的探索從
  • 臺十大經典水果票選 芒果佔鰲頭 草莓異軍突起
    臺「農糧署」23日表示,「二○○七年十大經典水果票選活動」競爭激烈,芒果獨領風騷,得票數達4萬票,已連續兩周穩坐冠軍寶座;蓮霧與葡萄得票數以微幅差距緊跟在後,分居2、3名;本周草莓則異軍突起葡萄、香蕉深受消費者喜愛,得票數均超過4萬票,草莓從上周2萬票激增至3點9萬票,暫時擠進十大經典水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