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300輛設立30個租賃點計劃五一投放
梅山在全省率先推出鄉鎮級公共自行車系統
東南網4月13日訊(海絲商報記者 黃俊濤 文/圖)昨日,記者從梅山鎮政府獲悉,梅山鎮在全省率先推出鄉鎮級公共自行車系統,首期投入300輛「小紅人」,設立30個租賃點。目前,公共自行車系統正處於調試安裝階段,預計五一期間開放投用。
車身輕騎著舒服
「小紅人」現身梅山
12日,一輛載著300輛公共自行車的大貨車駛入梅山鎮。記者看到,自行車為鋁合金構造,車身呈橘紅色,無變速系統,無後座,輪胎是實心的。前車輪寫著綠色環保、低碳出行,後車輪寫著「書香小鎮、魅力梅山」,並配有「芙蓉橋」「國光中學」2幅畫。
記者試騎了一下,發現「小紅人」車身很輕,大概30斤,坐墊很軟很舒服。
當天下午,在藍園中學校門口,幾名工人正在路邊搭建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引來不少學生的注意。施工負責人黃先生告訴記者,這裡將設立15個停車樁,停放10輛「小紅人」。
「每天放學後,我都要走10多分鐘的路才能到家,如果騎自行車,5分鐘就能到。」得知這裡要建公共自行車租賃點,藍園中學學生陳頊十分開心。
村民黃先生剛好騎著一輛摩託車過來接孩子。「家裡離學校比較遠,只能由我騎車送孩子上學了。」黃先生說,以後公共自行車開放,說不定孩子可以自己騎車上下學,「就是不知道我家那邊有沒有租賃點」。
首期投入300輛
設置30個租賃點
梅山鎮鎮長黃西嶽介紹,首期梅山將投入200多萬元,配置300輛「小紅人」,在鎮區5公裡範圍內設立30個租賃點,預計在五一期間投入使用。「該項目為公益項目,資金來源大多靠愛心人士捐贈,目前已募捐近100萬元。」
「租賃點分布在格內村、鼎誠村、燈光村、新蘭村等14個村。」副鎮長林時參告訴記者,這將為梅山及羅東、九都等北部鄉鎮近30萬人綠色出行提供極大的便利。「梅山鎮教育、醫療、旅遊等資源相對集中,20多個村居,離鎮區遠的也只有6公裡。如果首期運行效果好,我們還會繼續投放更多自行車。」
這30個租賃點分別是:梅山鎮政府門口、超前超市、國光中學門口、南泉製衣廠、南安市工業學校、裕景園、光前醫院、梅山電大、部隊門口、李成智公眾圖書館門口、梅山菜市場對面、梅山汽車站門口、楊塘壠(紅綠燈信用社對面)、新華都對面、梅山與羅東交界處、梅峰村(文化活動中心)、芸塘村(陳卿發厝後面)、林坂村村部、蓉中村幼兒園邊、翰林華城居委會、格內村村委會對面、輝源達公司、恆昌建材公司、師村(居委會)、楊塘壠社區邊(居委會)、燈光村(第一健身場)、燈埔村委會對面、明新村村委會、鼎誠村村委會、新蘭村藍園中學門口等。
據了解,只要關注「今日梅山」微信公眾號,繳納200元押金,掃碼即可騎行,騎行1小時內免費。
未來將聯合各村
打造騎行旅遊文化線路
「建設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系統是梅山鎮為民辦實事項目,也是梅山打造南安次中心城市的一個重要舉措。」林時參告訴記者,倡導大家綠色騎行的同時,項目能緩解道路資源、停車位不足的問題,助推美麗鄉村旅遊建設。
「梅山旅遊資源豐富,林坂村有國家級皮筏艇訓練基地、豐溪村有茶藝世家文化園、芸塘村有孝道旅遊文化、鼎誠村有西真寺、明新村有明心寺、蓉溪村有桃花島、燈光村有木棧道、格內村有古寨山、蓉中村有芙蓉溪堤等,我們將聯合各村,打造一條騎行旅遊文化山道。」黃西嶽說,不僅如此,梅山還計劃在雙溪口兩岸打造一條騎行旅遊文化水道。
據悉,今年以來,梅山鎮圍繞推進「12345計劃」(即建設一個芙蓉新城,暢通省道307線過境線、高速梅山南互通連接線兩條大動脈,打造文化創意空間、生態旅遊空間、智慧生活空間三大空間,推進新蘭-燈光、水口、豐溪、梅峰-芸塘四個工業園區,提升軍民共建、文明創建、城鎮管理、精準扶貧、黨的建設工作水平)攻堅克難,精準發力,真抓實幹,主動作為,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