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威脅禁用中國APP 日本表態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當地時間6日,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就美國近期威脅禁用中國APP一事表示,日本將在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基礎上,著眼於國際動向進行應對。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6日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再次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宣稱美國正在加緊努力從美數字網絡中清除TikTok和微信等所謂「不可信任的」中國應用程式。

菅義偉在6日的記者會上就此事表示,日本將在保護用戶個人信息的基礎上,著眼於國際動向進行應對。他說:「確保信息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針對蓬佩奧不斷抹黑中國企業,聲稱TikTok和微信等中國App「正收集美國公民的數據」的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日反擊說,美方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無理打壓特定的非美國企業,這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也違反世貿組織開放、透明、非歧視原則,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美方把所謂的國家安全作為打壓有關企業的理由,這根本站不住腳,不過是為自己尋找藉口而已。

汪文斌說,如果按照美方的這種錯誤做法,那麼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任何一家美國企業採取類似的舉措。美方務必不要打開「潘多拉盒子」,否則將自食其果。

相關焦點

  • 聯合封殺中國軟體?繼印度、美國之後,日本也有意禁用中國App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繼美國以「用戶信息可能被洩露」為由威脅禁用TikTok之後,日本自民黨議員也開始向日本政府提出類似的建議。此消息一出引爆日本輿論場,「中國APP受限制」的話題也迅速登上日本推特熱搜榜。
  • 日本將禁用微信、抖音等App?代購怎麼辦?
    最近中國app連遭到海外圍堵, 先是印度禁用抖音、微信、QQ等在內的59款程序。 然後美國、韓國、澳大利亞也開始宣布禁用或實施罰款, 昨天日本自民黨議員也向政府提議禁用等抖音、微信。
  • 日本議員聯盟建議禁用中國App 日網友驚呆
    | 字號:A+ | A- 【日本議員聯盟建議禁用中國App】在美國藉口「可能洩露個人信息」威脅禁用TikTok後,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也向政府發出類似建議。NHK報導稱,近日,美國政府以「可能將用戶個人信息洩露給中國政府」為由,討論禁用在全世界年輕人中都很流行的TikTok等中國開發的應用程式。在這一背景下,報導稱,自民黨議員聯盟28日召開會議商討對策。
  • 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建議禁用中國App,遭日網友瘋狂吐槽
    在美國藉口「可能洩露個人信息」威脅禁用TikTok後,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也向政府發出類似建議。日本廣播協會(NHK)28日報導稱,自民黨議員聯盟已向政府發出建議,尋求制定新政策對一些App和中國開發的銀行系統等進行限制,宣稱以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
  • 事關中國!川普碰壁了,美國法官幹一件事
    川普致力於打壓中國,抑制中國發展。川普下架抖音據外媒報導,早前川普向記者表示,他將禁止抖音在美國運營。他聲稱可以使用緊急經濟權利或者行政命令在美國禁止使用抖音或將抖音賣給美國市場,由微軟進行運營。對於打壓抖音,美國政府表示,禁用抖音是為了國家安全。
  • 印度再次禁用中國APP 中使館回應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印度再次禁用中國APP 中使館回應 2020-11-25 14:08 來源:CGTN 作者:
  • 紐西蘭作出表態:不會跟隨英國禁用華為
    據相關媒體報導稱,美國對於華為發出了相關禁令,認為華為的5G基站將會威脅國家安全。英國對此發出積極信號,附和美國同樣對華為發起制裁。而就在人們認為"五眼聯盟"此次又將"團結一致"打壓華為的時候,聯盟中的其中一個成員國,卻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反應。
  • 澳報:渲染「中國威脅」日本以鄰為壑大錯特錯
    澳報:渲染「中國威脅」日本以鄰為壑大錯特錯   中新網8月2日電 《澳門日報》2日發表社論說,日本防衛省日前正式發布了
  • 日本自民黨議員聯盟提議對Tiktok等中國APP設限
    報導提及,Tiktok在全球年輕人中都很有人氣,但美國政府此前聲稱Tiktok會將用戶信息洩露,並以此為由威脅禁用。印度也已經禁用Tiktok等中國APP。在這一背景下,日本自民黨議員團體「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當天召開會議,討論如何應對「中國APP」。
  • 印度再次宣布禁用47款中國App
    印度再次宣布禁用47款中國App 根據路透社報導,繼今年6月印度政府宣布禁用59個中國App後,最近幾周印度又禁用了47款中國App,而這些新增的禁用程序大多都是之前已被禁用App的克隆或不同版本。
  • 又宣揚「中國威脅」論?美軍高官:中國想擊敗美國
    導語:美軍參聯會主席馬克·米利近日又在「捧殺中國」,宣揚「中國威脅」言論。馬克·米利在某採訪中聲稱中國正在努力爭取在2035年軍事實力追上美國。甚至還宣稱中國試圖到本世紀中葉就靠武裝實力「擊敗美國」,更宣稱這將是美國近年面臨的重大安全威脅。
  • 環球深觀察丨「美國壓、英國跟」 拉幫結夥禁用華為打錯了算盤
    △美國總統川普(左)和英國首相詹森(右)對於川普的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5日回應指出,這再次證明有關禁用華為的決定與國家安全無關,而是高度政治化的操弄。這也再次讓世人看清,到處恐嚇、威脅、挑撥威逼的不是中國,而是美國。
  • ADB自適應遠光燈在美國為何被禁用?其實中國也是禁用的
    可以說用過ADB的都說好,但奇怪的是,ADB對於美國的大多數司機來說還很神秘。因為聯邦機動車輛安全標準局(FMVSS)要求任何時候左右燈光強度都一致的遠光和近光設置,因此ADB在美國是被禁止的。美國聯邦機動車輛安全(FMVSS)法規的108條就明確規定:「不允許使用『自適應遠光燈』系統,但允許『遠近光燈切換系統』(通常稱為自適應前車燈)」。那麼,傳統的自適應遠近光燈切換系統和ADB自適應遠光燈系統的區別在哪裡?答案就是:自適應遠近光燈不管是遠光燈還是近光燈,其左右亮度是基本對稱的——要麼一對近光。
  • 禁用中國APP後,印度國內傳來讓莫迪心涼消息
    中國和印度同為亞洲國家,有著類似的國情,雙方在多個領域有著良好合作。但是近年來中國發展迅速,經濟增長水平遠超印度,造成了印度方面的不平衡,中印關係開始僵化。隨著印度加入以美國為首的「四方安全對話」,中印關係更加惡劣。川普政府在亞太地區廣交盟友,建立「小北約」,其目的就是為了推進「聯合制華」計劃,印度加入美國陣營,用心不言而喻。
  • 美國為何禁用抖音國際版?
    2020-08-03 08:16:54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原標題:美國為何禁用抖音國際版?你想知道的答案都在這!抖音海外版 在美惹了誰?抖音海外版「威脅美國家安全」?無稽之談美國政府以所謂「涉嫌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頻繁打壓抖音海外版TikTok,川普更是威脅要在美國徹底封殺TikTok,有美國媒體就表示,沒有證據表明,作為一款短視頻應用,TikTok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
  • 【IoT早報】中國APP或遭多國禁用;英特爾首席工程官離職等
    一、【物聯網頭條】 美國公布5G乾淨網絡列表,24家運營商放棄華為設備 這24家「5G乾淨網絡」運營商包括美國的Verizon、AT&T、Sprint,阿拉斯加地方電信GCI,加拿大的Rogers、Bell、Telus,英國的O2,西班牙電信,挪威的挪威電信和艾斯電信,瑞典的Telia,芬蘭的Elisa,波蘭的Play,澳大利亞電信和Optus,日本的NTT和KDDI,韓國的SK電訊和KT,印度的Jio等。
  • ...蔡英文聯合美國與日本展開三邊安全對話 重申應對中國持續威脅...
    蔡英文聯合美國與日本展開三邊安全對話 重申應對中國持續威脅需打造互利夥伴關係 文/editor2020-12-08 10:37:54來源:FX168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今天(12月8日)聯合美國與日本展開印太安全對話的國際研討會,她指中國持續對國際秩序和區域情勢構成威脅,但臺灣持續與美國、日本、捷克等理念相近的國家打造互利夥伴關係,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挑戰。
  • 印度突然宣布禁用59款中國App!稱侵犯安全隱私,微信抖音全躺槍
    文 |心緣智東西6月30日消息,印度信息技術部昨夜突然宣布,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禁用59款中國App。此次印度官方表態的App封殺面相當廣泛,既包括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也包括許多在印度大熱的短視頻類、直播類、美顏類、遊戲類、電商類、音樂類及新聞聚合類App。BAT旗下均有多款App上榜。據悉其中有些App雖然是以海外公司的名義做的,背後為中國團隊。這是繼6月15日邊境對峙後,中印衝突的持續升級。
  • 美國4次用核武器威脅中國,毛澤東用英語霸氣回應,成名言
    1945年8月,美國用兩顆原子彈終結日本法西斯後,原子彈的威力為世界側目。這個殺傷力空前的武器,成了「專治一切不服」的終極王牌。可以說,誰擁有了原子彈,誰就擁有了主導世界話語權。彼時,自然是美國世界獨大。不過,美國老大很快被打破。
  • 中國App遭五國圍堵!日本提議拉黑抖音,印度或再禁275款
    禁用理由如出一轍:為防止用戶信息被洩露。至此,印度、美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均以侵犯數據隱私為由,表露出對TikTok的打壓之意。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昨日日本自民黨「規則形成戰略議員聯盟」舉行會議商議此事,以保護日本「安全不受威脅」為由,建議政府在《電信商業法》中加入「考慮安全風險」條款,限制TikTok等源自中國的App對日本用戶「個人信息的使用」,從而規避這些數據被提交給中國政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