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建築教育》創刊號首發

2021-03-01 為城市而設計

編委寄語

建築教育責任重大。願《當代建築教育》成為業界有影響力的媒體,成為廣大建築學師生的良師益友,更成為新時代建築教育的思想庫!

——莊惟敏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慎思暢想,傳承創新。祝賀《當代建築教育》創刊!

——韓冬青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中國建築教育,經過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洗禮,從青春年少走向了成熟。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轉變與挑戰。我們要面對建築倫理和新美學的高度;學科交叉和全球化的寬度;文化傳承和本土化的深度;人工智慧和新青年的速度。四個維度,度度催人。祝願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主辦的《中國建築教育》學術期刊成為我們師生互喻的良好平臺,成為我們建築教育人的好朋友。

——李振宇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

立足教育,把握當代。中國建築面臨的問題,往往都被歸結於教育。以至於許多人戰戰兢兢,教學計劃東改西挪,疲於迎合。更有甚者,把教育當成了快速出成果的工具,動輒改變,搶步超速,追尾事故時有發生,而遺留下的教育隱患就完全不被關注了。如何立足教育,把握當代,《當代建築教育》責無旁貸!

——孫一民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特別高興天津大學的這本「當代建築教育」期刊創辦,希望能夠與國際接軌,把國內建築教育的思考,路徑,實踐,成果等展示給國內外同行。願期刊辦出特色,越辦越好!

——杜春蘭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院長

「教育是要立人」,建築教育更是未來建築師的職業生涯基石。願《當代建築教育》能夠集智慧、謀創新,不忘初心,服務當代建築教育的交流、研究與發展。在實踐中升華理論、在理論中求索經驗,彰顯專業特色,保持學術朝氣。

——孫澄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中國建築正處於由量變到質變轉型的關口,中國建築教育正邁步於變革的十字路口,《當代建築教育》的創刊,代表著新生和希望,肩負著時代創新的使命。天大建築勇於擔當,定能匯聚當代建築教育清新思潮,開闢一種當代中國建築教育文化現象。

——雷振東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常務副院長

中國的建築教育已經走過了近一百個年頭。近四十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借力城市化進程中豐富的營造實踐,中國的建築教育已經在世界上產生了影響力。隨著社會發展與變化,建築學學科正處於轉型時期。轉型期的中國建築學將面臨著兩大挑戰,其一如何立於峰頂重新審視世界,建立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建築學。其二,如何依託新技術更新和拓展學科,海納百川並把握學科話語權。此時由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主辦的《當代建築教育》應運而生,可喜可賀,任重道遠。

——丁沃沃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當代建築教育》創刊,視野寬,起點高,可以預期將在21世紀中國建築教育史上留下值得關注的重要篇章。期冀這本期刊成為學界高水準的國際交流平臺,不僅深受建築教育家和教育研究者的歡迎,也能使廣大受教育者(建築學子)獲得滋養,並成為伴隨其成長的學術園地。

——李曉峰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

建築教育的研究對於建築學科的發展起到引領促進和協同的作用。希望《當代建築教育》會成為一個陣地,一個探討建築教育發展方向的陣地、傳達教育理念學科訴求的陣地、互通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的陣地,同時搭建與國際建築教育溝通的平臺。這樣一個刊物的成功發行會提高當代中國建築教育的學術自覺,構建恰當的學科話語體系。意義重大,並任重而道遠。

——朱玲 瀋陽建築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黨委書記

自法皇路易十四於17世紀末期在皇家學院設立建築學科,一晃已三個多世紀。中英雙語的《當代建築教育》又開歷史先河,啟動在中國思想背景下的中西建築教育對話,為來自中國的貢獻作鋪墊。可喜可賀!

——阮昕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院長

由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主辦的《當代建築教育》,是中國建築教育界的一件好事。我們期待這本新刊以天大的哲匠傳統凝聚當代建築教育的新鮮智慧,為中國的建築教育方法論帶來令人振奮的啟示。

——張利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

建築學古老而又包容。在學科發展不斷跨界與交融的當下,其學科外延不斷豐富,邊界愈發模糊。面對如此不確定的未來,建築學科的內核更需要堅硬而清晰的堅守。祝《當代建築教育》,立足此時此境,胸懷國際未來,關注內核本質,倡導實驗探新,打造建築學教育思想與實踐的多方交流平臺,成為媒體爆炸時代逆勢而興的一股清流。

——鮑莉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

在中國和西方的交流中,一個發達英語國家可以在中國學到設計如何作為量化生產和城市符號建築的有效工具;而中國卻可以在對方學到設計如何作為創意和批判話語,如何運用慢速、深入、跨學科的研究思考,甚至如何提出「不現實」的設計方案,而這種思維循環又如何最後產生了高品質高附加值的在現實世界中的優秀建築設計。中國在這個現實世界中,依然是小學生。作為中英雙語的建築教育雜誌,我期待貴刊在這種交流中做出堅實的貢獻。

——朱劍飛 墨爾本大學建築規劃學院教授

現代意義上的建築教育在我國已經走過了80多年的歷程,培養了20餘萬名建築設計師。如今我國已有近300所大專院校中的建築學專業每年還要培養萬餘名建設人才。這些數據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建築教育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需要我們認真地進行總結、研究、提升、推介,這正是我們要辦《當代建築教育》這本雜誌的目的所在。

——宋昆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黨委書記

當代中國建築教育正處於深度轉型期。對一個世紀來西方建築教育模式的反思,對中國傳統建築文化進行當代轉譯的期待,以及面臨數位化信息化時代技術革命的困惑正是建築教育界的關鍵議題。當代建築教育辦刊宗旨正是基於現狀的困境與未來教育發展的期待,試圖構建一個真正的國際交流平臺。持有批判的精神,探討建築學科的內核與外延。通過思想的碰撞、方法的交流與操作的助施探索建築教育的歷史、現在與未來,從而推動當代建築教育向更高層級躍遷。

——孔宇航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

建築教育專業化不過幾十年歷史,建築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建築教育領域的提升與反思,參與《當代建築教育》期刊的創立也正是希望盡建築媒體人的一份力量,與教育界共同努力,以期刊為平臺承載對建築教育的持續深度關注,傳遞建築教育領域的思考與聲音。

——彭禮孝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主編,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特聘教授,CBC建築中心主任,全球城鄉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文史哲》雜誌英文版創刊號首發
    《文史哲》雜誌英文版創刊號首發 2014-06-25 16:56:3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青島6月25日電 (楊曉衛)以恪守「學者辦刊、造就學者」原則聞名中外的《文史哲》雜誌25日在其創刊地山東青島正式發行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Humanities)創刊號。
  • 《日本當代中國研究》創刊號問世
    據日本共同社4月11日報導,日本早稻田大學等高校的研究人員,正致力於用中文發表對當代中國的研究成果。去年年底,《日本當代中國研究》創刊號問世,並在網上公開。據稱該刊物今後還計劃在中國出版。  早稻田大學教授、《日本當代中國研究》編輯委員會主任劉傑指出,日本的中國問題研究特別是年輕研究員的研究,很少引起海外的注意。因此希望通過該舉措使海外各界能夠了解。他還說,這本書收集論文的標準是論文主題新鮮,能引起人們的興趣。
  • 「意匠」建築教育思想論壇召開,專家學者探討當代建築教育
    「意匠」建築教育思想論壇召開,建築學者專家共話當代建築教育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0-12-11  瀏覽:
  • 《南大法學》創刊號正式出版
    日前,由南京大學主辦,南京大學法學院和南京大學出版社共同編輯的《南大法學》創刊號正式出版。該刊物的正式出版,標誌著南大增添一個重要的學術成果發布、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南大文科建設的標誌性成就。《南大法學》創刊號正式出版《南大法學》承繼自《南京大學法律評論》(南大出版社出版),後者創始於1994年,為國內最早的法律評論書刊,出版二十多年來,受到法律學術界、出版界的一致認可。2020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南大法學》正式創刊,並頒發刊號,採用雙月刊形式,一年六期,雙月出版,目前已收錄在CSSCI資料庫中。
  • 聚美優品首推時尚美妝雜誌 《Beauté》秋季創刊號強勢發布
    聚美優品首推時尚美妝雜誌 《Beauté》秋季創刊號強勢發布 近年來,時尚雜誌涉足電子商務領域並不鮮見。
  • 《安康師專學報》創刊號
    (《安康師專學報》創刊號,封面設計章長青,刊頭題字馬福全)唯獨這本《安康師專學報》創刊號我一直保留著,因為它上面有我的一篇文章,圍繞這篇文章還有一個故事。《安康師專學報》,是1987創刊的,當時張運慈老師負責組稿和編輯。我知道學報創刊的消息,就把我在四川大學進修期間寫的一篇八千字論文《試論錢鍾書小說的幽默風格》交給了張運慈老師。他後來通知我,稿件要刊用,並提出在封裡刊登錢鍾書先生給我的信件。
  • 青島黃海vs重慶當代首發:亞歷山德裡尼PK卡爾德克
    直播吧9月16日訊 北京時間9月16日18時,中超第11輪,青島黃海將對陣重慶當代。賽前雙方首發出爐。青島黃海首發:22-劉震理、25-鄒正、26-武科維奇、23-劉佳燊、21-王偉、17-周俊辰(u23)、15-王建文、19-米納拉、7-高翔、27-朱建榮、10-亞歷山德裡尼(C)黃海替補:2-姜衛鵬、4-殷亞吉、5-晏紫豪、6-王棟、9-克萊奧、11-巴力、18-趙石、30-麥麥提阿卜杜拉(u23)、32-楊宇、33-石哲、40-波波維奇
  • 《克羅埃西亞現當代詩歌選集》中文版在京首發
    《克羅埃西亞現當代詩歌選集》中文版在京首發 2020-10-27 20:45: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 「雜誌迷」收藏1200種創刊號(圖)
    昨日,記者採訪了廣州「雜誌迷」龔漢興,33年來他執著於收藏雜誌創刊號。  1200餘本期刊創刊號堆積成小山式的書庫,即使是圖書館也望塵莫及。龔漢興把自己收藏的期刊分成集藏、科技、文藝、生活及政經五大類別,並給每本期刊寫下一張「出世紙」,列明其出版社、出版時間以及主要涉及的內容等情況,這些「出世紙」會集成兩本厚厚的筆記本。
  • 讓建築多點「中國風」——《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獎作品集(2019)》首發
    近日,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獎作品集(2019)》首發儀式暨優秀建築設計項目創作交流會落下帷幕。630項建築設計作品從1365項建築設計類參評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殊榮。為進一步推動建築原創作品產生,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推出了多項舉措:一是對非原創項目進行申報約束;二是通過公示環節接受社會對擬獲獎項目進行評議;三是開展宣傳活動,激勵建築設計師開展創新、創優和創作。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建築設計分會會長文兵表示,中國建築師努力追求本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建築「中國性」本源。
  • 讀圖|晚清民國的文學期刊創刊號長啥樣
    創刊號的發刊辭也明確了辦刊宗旨、刊物立場及讀者對象。所以,創刊號往往是一本雜誌的精華。」《月月小說》創刊號封面。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羅昕 圖 於1906年9月創刊、1908年12月停刊的24期《月月小說》由上海月月小說社發行。
  • 淘米夢想學院學報創刊號來啦!
    淘米夢想學院學報創刊號來啦! 博士突然出現 必有大事發生 淘米夢想學院學報創刊號正式推出!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尋找《地理知識》創刊號
    1950年創刊號 只有8頁 印量不過600份北京晚報訊(記者 王潤)「親愛的讀者,如果您一直珍藏著《地理知識》的創刊號,請與我們聯繫,我們邀請您終生免費享閱《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日前,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面向全國尋找創刊號,並準備了厚禮進行答謝。今年是《中國國家地理》創刊60周年。
  • 東西方當代建築藝術的比較研究
    摘 要:在東西方建築文化的大背景下,通過解讀建築師的理念、作品以及表現手法,對東西方當代建築作比較研究。東方以王澍為例,西方以扎哈? 關鍵詞:當代建築;返璞歸真;解構主義 中圖分類號:TU-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7-0146-02 自古東西方文化由於地域條件的不同而存在很多差異,在科學技術逐漸融入到建築設計的現在,中國本土文化特色的當代建築開始出現,沒有完全被西方的數字建築所同化,在東西方兩者當代建築中探求所體現的未來性
  • 《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號全球徵稿
    本報訊 (記者王坤寧)記者日前從中國印刷博物館獲悉,我國學術期刊大家庭又迎來了一名新成員,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式批准,《印刷文化(中英文)》期刊創刊號將於2020年10月面世發行。目前該刊發布徵稿訂閱啟事。
  • 朱光亞:且說傳統建築文化對當代建築創作的影響
    雖然時代發生巨變,但華夏建築傳統對於當代的建築創作的影響依然表現在具象和抽象的多個方面,提高文化自覺性和自信心,認識、了解、學習傳統,面向未來完成創造性的轉化工作仍是當代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1.傳統建築文化對當代建築具象層面的影響傳統建築文化除了對建築遺產保護領域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並因該領域對保持傳統建築技藝的持續需求因而在該領域保持著較為純正的形態之外,傳統建築文化還通過自身的適應性變異對當代的其他建築領域的具象層面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名勝古蹟區及許多歷史文化街區或特定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復建和仿造建築
  • 重磅首發!《校園建築與環境疫情防控手冊》在線看
    重磅首發! 校園人群密集,教學樓、科研樓、辦公樓、圖書館、食堂、宿舍等校園建築如何做到安全健康運行?
  • 天津大學建築學術周即將開啟,UED年度建築師獎最終會落入誰手?
    當代中國建築教育與建築實踐正處於深度的轉型期,如何對兩者存續現狀的習常性與合理性進行重新審視與質疑?這是催生此次學術活動的初衷。學術周邀請了當今眾多國內外知名學者、建築師、教育家、理論家、策展人共同參與,你想要的大咖,應有盡有!
  • 《草堂》創刊號 梁平:給詩歌奉上顏面和尊嚴
    5月14日晚,拿到剛剛下印廠的《草堂》創刊號,四川省作協副主席、成都市文聯主席、著名詩人梁平長舒了一口氣,「很欣慰。我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有點擔心哪點看起來不舒服的瑕疵,結果是沒有發現。 梁平:有溫度有質感的大唐風骨,有顏面有尊嚴的當代詩歌。 華西都市報: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新媒體讓詩歌傳播得更快更廣,花費心血心力辦一份紙質純文學雜誌,你覺得意義有哪些? 梁平:此處有意義,道理也不複雜。紙質純文學雜誌是有質感、有溫度的實體,而且紙質雜誌做得好,會有新媒體無法替代的分量感。讀者可以,也願意將之收藏,多次品味。
  • 當代教育所屬高校開學在即,又一波錄取通知書已發出
    要聞速覽8月26日開始,當代教育高等教育板塊高校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學生將陸續錯峰分批返校。8月28日,當代教育高等教育板塊高校武漢晴川學院已發出部分省、市、自治區2020年本科錄取通知書。近期,由團中央指導,當代教育素質教育板塊代表品牌當代少年承辦的2020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生態文明教育系列活動正在進行中,本周聚焦「低碳減排,讓生活不再『低嘆』」、「保護野生動物,守護多樣之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