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一直有「做什麼、穿什麼」的標準意識。例如,學校必須穿校服,外出時必須穿西裝。甚至自衛隊的組織也應該分成一個「西裝組」和一個「制服組」。這種服裝「常識」與日本等級森嚴的封閉文化同義相同。日本的基礎教育一直重視集體培養模式,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合作力。制服也是學校塑造學生集體意識的有力載體,多年來一直被視為「功德無量」。但是最近,社會上反對校服的聲音越來越多。它主要來自學生的父母。校服逐漸成為家長的沉重經濟負擔,同時也支撐著學生的「面子」。日本文化部、科技部不得不發布通知,提醒學校不要用校服進行攀比,這給父母帶來了太重的負擔。
然而,2018年2月,銀座市中心的公立小學——中央區立泰明小學校,有著超過140年的建校歷史,要求今年4月入學的所有新生定製他們由Armani品牌設計的校服,冬夏兩套校服的售價超過85,000日元。老實說,阿瑪尼的校服價格80,000日元,這與兩套校服的價格超過100,000日元,書包的價格超過80,000日元的貴族私立學院相比,這確實不貴,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划算的。但是問題是泰明小學是一所公立學校。公立學校校服的平均價格約為2萬至4萬日元。此外,在日本公立學校學習的最大優勢是省錢。更直白地說,日本公立學校的定位是為平民階級服務,允許條件差的兒童讀書。家庭條件好的日本人更願意把他們的孩子送到教學質量高的私立學校。
阿瑪尼校服事件曝光後,公眾輿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漲,甚至在議會中也有討論。泰明小學校長也被迫舉行了一次新聞發布會。校長宣稱學校需要一個清晰的定位來反映銀座的時尚感,為了保持銀座的品牌形象,從小培養孩子們的美感,這次也特別定製了校服。是否購買可以由父母自己決定,學校不會強迫。
然而,對於日本人來說,制服帶有集體意識,代表著歸屬感。儘管父母可以自己決定,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哪一位父母會讓他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另類人」,不在一個大群體中穿校服,從而增加了他們在學校中被欺負和歧視的風險。
至於臺明小學校長倡導的銀座時尚感,為了保持銀座的品牌形象和其他原因,這並不牽強。這所小學位於銀座5丁目,已經建了140多年。它擁有著美麗的外觀,特別靠近日本國賓館。每次海外貴賓來訪,該團隊都會經過泰明小學的法式學校大門。歸根結底,阿瑪尼校服事件是校長「濫用權力」的結果。在日本,廢除校服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件事無疑給了廢除校服的政黨一次穩定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