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都在學什麼樂器?」最近,杭州一教育論壇上的一則帖子引發了家長的熱烈討論,孩子們學的樂器可謂五花八門,而家長們也總愛以孩子考了幾級作為炫耀的資本。
恰巧,杭州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樂器學習大調查,整個年級幾乎一半孩子學過或正在學樂器,而其中一半又正在辛苦考級。
奇怪的是,學生們大多覺得考級沒必要,可家長們卻非常熱衷。教育專家因此提醒,別讓學樂器帶上強烈的功利色彩。
孩子學啥大多由家長決定
現在的孩子都在學什麼樂器?
杭師附小的調查顯示:孩子們學得最多的樂器依次是電子琴、鋼琴、口琴。
該調查還表明:僅五年級就有近一半孩子學過樂器或正在學樂器。最多的一個班,35個學生中有18個學生正在學習。而最多的一個孩子一下就要學3門,剛學完了電子琴和手風琴,現在正在學鋼琴。每周要上三堂課,僅一堂課時間就是兩個小時。
是孩子們自己想學嗎?1/3孩子的答案是「我決定一點,爸爸媽媽決定一點」;1/3孩子的回答是「爸爸媽媽幫我決定的」;僅1/3的孩子純粹是因為自己喜歡。
孩子大多不愛參加考級
為了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本次調查不需要孩子們留下真實姓名。記者發現,在杭師附小接受調查的43名孩子中,23名孩子承受著考級的壓力。有學古箏的已經考了5級,正在向目標8級努力;有電子琴4級的,正向目標10級衝刺;還有小提琴5級,目標是考入杭州一青少年交響樂團。
在孩子們學樂器的原因中,不少孩子說是「為了將來去參加比賽」,或者是「爸爸媽媽說中學裡可以有加分」…… 學樂器似乎一開始就帶上了一些功利色彩。
在調查表中,絕大部分孩子對考級都比較反感。不少孩子觀點很明確:「考級就像期末考,讓我很有壓力,我覺得學樂器應該只要喜愛,輕鬆一點。」有孩子的回答個性十足:「只要彈得好,幾級只是個虛名。」還有孩子無奈地訴苦:「本來是挺愛學古箏的,可媽媽老說別人學得多好,已經考了幾級幾級,慢慢自己就不喜歡了。」
學樂器功利色彩不應太濃
對待孩子學樂器要不要去考級,有的家長很開明,認為只要能培養小孩子的樂感,提升氣質和修養就行,考不考級無所謂。
但大部分家長的觀念恰恰相反。「既然學了,就要學有所用。考級正是對孩子成績的肯定,小孩子自己也會有成就感。」從事行政工作的家長吳女士坦言,「再說現實點,能拿到獎項,不論是以後保送重點高中,或者參加重高的特長生考試,都能加分。」
杭師附小副校長孫麗女則認為,學樂器不應有強烈的功利色彩,不過對考級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如果小孩子的確有這方面的天賦,自己也確實感興趣,考級無可厚非,這是對孩子能力的一種肯定。但如果小孩子本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那家長千萬不要硬逼,並和其他孩子比較,這樣的話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責任編輯:許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