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評選最接地氣的偶像,你會選誰?要我就選曾國藩,為什麼這麼說呢,是因為曾國藩並不像很多名人那樣擁有天賦異稟的先天優勢,而是和我們萬千大眾一樣,資質很平平的普通人,這可不是我黑曾國藩,確實如此,曾國藩考秀才一連考了7次23歲才考上,他的好朋友左宗棠17歲就考上了秀才,他的好朋友評價他「才短」,意思是沒有什麼才氣,就連曾國藩自己說他自己都是「吾生平短於才」,也就是說他自己認為自己不是很聰明。
那為什麼這個資質平平的人會成為利國的重臣呢?這離不開他身上的兩個優點:一個是勤,一個是堅持。因為他資質很平庸,所以他非常奮鬥,很多人能夠做到一段時間很奮鬥,但很少人能夠像他一樣一輩子都很奮鬥,他認職到了自身的不足,所以特別勤奮,並且又持之以恆,所以就能創造出一番偉業。
為什麼說他特別勤奮,細數他留下來的文字,估計很難有人猜中,他竟然寫了2000多萬字的著作,2000多萬字大概是什麼概念呢?按照一個專職作家一天10000字的產出,也要寫6年才能寫出2000多萬字,注意他可沒有鋼筆和中性筆,都還是用毛筆寫的哦,加上他還身居要職,肩負著國家重任,還要處理很多行政要務。
曾國藩有記日記的習慣,凡事開心的不開心的都記錄在日記裡,然後在記錄的過程中自我反思,也喜歡通過讀書在書裡尋找答案。比如他因為喜歡說直話和皇帝關係處理得不融洽,他就去找書讀,但讀到老子的「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他才知道如果自己像針尖一樣長,即使是放進麻袋裡都能夠扎出來,過不了幾天就斷了,新人做人不能太鋒芒,在書中他找了為人處世的哲理,在「每日三省吾身」中不斷完善自我,每天進步一點點,即使資質平平,也是在以次冪的速度成長。
曾國藩特別喜歡讀書,並且讀書還有個特點,遇到讀不懂的書非得讀懂了才會換下一本,就連去世前幾天都還在讀書,他把讀書、寫作、工作當成修身養性的過程,所以他也是能夠堅持一輩子都這麼做到的人,相比之下,作為當代人確實汗顏,因為古人的學習環境和條件與我們這個時代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曾國藩用最簡單的方法恆久地努力提升自我,通過一輩子的堅持,成為了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這樣的曾國藩,你能不敬佩嗎?如果要選一個古代的偶像,你會選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