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上來講,CD(英文Compact Disk的簡稱)是一種光存儲介質,在這個小型化的緻密光碟上,可以存儲音頻、視頻、靜態圖象、數據等一切以數位訊號為狀態存在的文件,但從狹義來說,我們一般說CD,其實就是特指音樂光碟(聲頻CD):上面存儲有聲音信號軌道。隨著發燒群體對音質的不懈追求,普通CD唱片已經經過了很多改進:24K金CD、HDCD、XRCD、SACD、DSD CD、LPCD、JSRM CD、DVD-audio等許多更加靚聲的音樂載體已經出現,筆者給入門級的用戶簡單介紹一下這些音效卓越的發燒CD品種,有機會的朋友不妨親自去嘗試一番。
狹義的CD其實就特指音樂光碟
現在主流CD唱片的採樣頻率為44.1kHz,16比特量化(25年前索尼和飛利浦制定的CD紅皮書中明確規定)。理論上的頻響範圍是20Hz-20kHz、動態範圍在90dB左右,信噪比一般也不低於90dB。由於普通CD唱片的採樣頻率過低,量化的比特數也不夠高,所以聽感上會有聲音粗糙生硬,缺少豐富的高頻信號,整體的空氣感和音場再現不太好等缺點。對於追求音質的發燒友來說,普通CD的音質已經很難滿足他們挑剔的耳朵了,市場需要一種音質能得到可觀改善,價格也能普遍承受的高級CD品種,在這種情況下,HDCD應運而生。
HDCD是英文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高解析度CD或者高精度CD)的簡稱,誕生於90年代初期,當時的美國太平洋音響微音公司(Pacific Microsonics)研發了HDCD技術,並受到了國際音響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美國RR(Reference Recoding)唱片公司率先推出了編號為RR-S3CD的HDCD樣片。HDCD與普通CD比較,採用的是18比特的錄音方式:16比特為普通全頻帶數碼錄音,另外2比特是通過專業設備記錄的高頻與超高頻信號(包含有豐富的相位信息),在隨後進行的母盤製作過程中,將全頻帶部分壓縮成為14比特,然後相位專用的2比特單獨記錄,最終壓製成HDCD唱片。
某些DVD播放機上的「HDCD」標識(圖片來自影音國際)
這種獨特的製作工藝決定了HDCD必須在有專門解碼器的CD機上播放,普通CD機只能讀出14比特的全頻帶音頻信號,丟失了很多豐富的信息,動態範圍僅能達到78DB。在具有HDCD解碼功能的CD機上,由於讀出並複合了2比特的相位和高頻信號,所以音質清晰細膩、動態範圍廣、有著極高的信噪比。HDCD最大的悲哀是「生不逢時」,因為HDCD的播放設備是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和21世紀初才開始大量上市的(相信很多網友對一些DVD播放機上的HDCD標識記憶憂新),此時SACD和DVD- Audio這兩種劃時代的CD唱片已經先聲奪人了,再加上DG、EMI、DECCA等唱片巨頭不再看好HDCD,這種唱片的數量現在已經越來越少。
http://sound.zol.com.cn/56/564918.html sound.zol.com.cn true http://sound.zol.com.cn/56/564918.html report 2175 廣義上來講,CD(英文Compact Disk的簡稱)是一種光存儲介質,在這個小型化的緻密光碟上,可以存儲音頻、視頻、靜態圖象、數據等一切以數位訊號為狀態存在的文件,但從狹義來說,我們一般說CD,其實就是特指音樂光碟(聲頻CD):上面存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