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一封家書

2020-12-13 MBA中國網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開著燈,我安靜地坐在案前

昏黃的燈光映照在鍵盤上

累了

停下手上的敲敲打打

「累了嗎,累了就歇會吧」

我腦海中閃過母親的身影

她走進我的房間

在書桌上放一杯牛奶

我走到窗前

盡力把窗戶開到最大

風大得很

我的手腳皆冷透了

風繼續吹

有些刺骨

有些不近人情

我在這寒風中打了一個冷顫

思考著

此時的家人又在做什麼呢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此刻的我

也像一個落難詩人

家讓我牽掛

也讓我在某個寂寥的夜晚無法入睡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此夜無月

有的只是一襲寒風和一盞孤燈

每逢佳節倍思親

又是一年中秋

屏幕前的你

是否也像筆者一樣

抬頭看著夜空中的月亮

思念著另一個地方

那裡有我們深愛和深愛著我們的人

有許多年來相伴的美好記憶

思念訴說成文,篇篇動人

牽掛無法寄存,家書情深

一封家書,

包含自己對家人的思念

記錄著對家人的祝福與期盼

一封家書,

寫下對親人的點點問候

維繫著家庭的牽掛與溫暖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每次讀到余光中的《鄉愁》

總讓我情不自禁想起家人和故鄉

這封思念

如同一杯醇香的濃茶

講不清,訴不完,化不開

在中秋佳節之際,你有哪些想寫給家人的話語呢?

關注「見字如面,一封家書」活動,撰寫一封給自己父母的家書,表達對父母的感恩與牽掛。報名即可領取交大紀念品(紀念品和家書需一同寄回家中)。

家長收到信件後拍攝圖片並附上題材不限的文案,發送至「管你」郵箱journalist_2014@163.com,分享與家人的那份真摯情感。

悄悄告訴你,優秀作品將會有專屬的一期分享推送,還會有第二課堂的學時(大家記得發送投稿時,附上學號與姓名,以防錄入學時出錯)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字編輯:謝智毅

微信編輯:林秀瑩

責任編輯:毛心雨

Guan_ni

????新聞資訊 ღ街拍美圖 ☝️線上活動

????Give U AbundantNutrition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一封書信」徵文啟事
    今天,你是否還保留著寫信的習慣,你是否還保留著當初收到的信,你是否還有某一封寫好但是沒有寄出的信? 書信是百姓和家庭的獨白,書信之美在於真情文字中有愛、有情、有家、有國。一封封書信,除了感恩和思念,更多展示著勵志、向善、期望等豐富的精神內涵。書信中蘊含的真情實感,會隨著時間的沉澱,變得愈發厚重綿長,彌足珍貴。
  • 「見字如晤 陳年記憶」家書展啟幕
    核心提示: 3月21日,在西安事變紀念館參觀西安收藏研究院承辦的「見字如晤 陳年記憶」家書收藏展後,西安市民卜先生激動的說:「看了家書收藏展後,讓廣大市民了解到古人書信格式有著嚴格規範,包括稱謂、排序等,信件開頭的『安啟、福啟』是對祖父、外祖父、父母的稱謂;『鈞啟』是對尊長、師長及直屬長官的稱謂;『勳啟』是對軍界或是有公職者的稱謂
  •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電視:見字如面:書信的力量 2017-03-07 13:27 作者:艾江濤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7年第10期
  • 見字如面 展信如晤 | 一封寫給抗疫一線民警的家書(二)
    見字如面,展信如晤,寫給我的戰士豈曰無衣,山川異域同風雨;關山路遠,見字如面兩地書。你們的友兒「疫」線家書 紙短情長訴不完的思念,道不盡的家常,這些書信或許辭藻不是那麼華麗,甚至內容有些太過家常,但是那樸實的文字中滿滿的透著家人的期盼與牽掛。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夜讀·見信如面丨致「逆行」父親的一封家書(有聲)
    夜讀推出「見信如面」系列節目《紙短情長 最美逆行》,每晚與大家分享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家書」,這些家書字裡行間流淌著家國情懷,展示著溫暖力量,也銘記著這場戰役中普通人的真情與大愛。就讓我們用一封封家書,為「最美逆行者」謳歌。
  • 《見字如面》特別版,俞灝明朗讀抗疫青年醫生家書
    新京報訊(記者 張赫)2月24日,《見字如面》特別製作版第六期節目如期上線騰訊視頻。在這期節目中,演員俞灝明朗讀了在抗疫一線的青年醫生文力寫給父母的家書。作者文力是俞灝明十四年的粉絲,於是給節目組留言,希望可以得到俞灝明的籤名照,送給自己的未婚妻。
  • 《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走心演出
    林更新更是表示,他為《見字如面》貢獻了從藝以來最走心的節目表演。    開機當天,還舉辦了新聞發布會,環球網副總經理兼總編輯朱研、黑龍江衛視節目部副主編楊巍,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館長張丁,演員何冰、林更新與節目總導演關正文一起出席了全國三十多家新聞媒體參加的開機發布會。    據悉,共有一百餘封經過精心挑選的書信陸續在《見字如面》被朗讀。
  • 見信如面丨戰疫一線的「她們」寄來最美家書(音頻)
    掌上長沙《夜讀》欄目推出「見信如面」系列節目以來,受到廣大網友特別是女性朋友們的關注,這些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家書」,字裡行間流淌著家國情懷,展示著溫暖力量,也銘記著這場戰役中普通女性的真情與大愛。今天是第110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讓我們再次聆聽這些「最美家書」,在「紙短情長」中感受抗疫一線的「她」力量,並向身邊的每一個「她」致以深深敬意。
  • 《見字如面》朗讀三毛家書被判侵權:著作權合理使用如何界定?
    在節目《見字如面》第二季中,嘉賓李立群朗讀了三毛的父親寫給三毛的一封書信,《見字如面》節目方因此被三毛遺屬陳氏三姐弟以侵害文字作品著作權為由告上法院。日前,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宣判。法院認為,《見字如面》節目使用「三毛家書」的行為侵害了涉案書信的著作權,一審判決節目製作方在指定報刊刊登聲明,就其侵犯書信修改權的行為消除影響,並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6.2萬餘元。
  • 三毛遺屬把《見字如面》告了!
    三毛遺屬:這封家書未經授權《見字如面》是一檔誕生於 2017 年的高口碑文化綜藝,節目以明星嘉賓朗讀書信、學者嘉賓點評書信的形式,為觀眾還原的每一封書信和它們背後的歷史背景、人生百態。從公開庭審看,《見字如面》的三家聯合出品方,均認為節目使用書信的行為構成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並認為陳氏姐弟索賠金額過高。
  • 夜讀·見信如面丨一封疫情不能回家團圓的家書(有聲)
    夜讀推出「見信如面」系列節目《紙短情長 最美逆行》,每晚與大家分享來自抗擊疫情一線的「最美家書」,這些家書字裡行間流淌著家國情懷,展示著溫暖力量,也銘記著這場戰役中普通人的真情與大愛。就讓我們用一封封家書,為「最美逆行者」謳歌。
  • 見字如面 展信如晤|一封寫給抗疫一線民警的家書(一)
    見字如面,展信如晤,寫給我的戰士豈曰無衣,山川異域同風雨;關山路遠,見字如面兩地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工作之餘,我們更想聽見你的聲音和消息,哪怕是閒聊也覺得足夠。疫情面前沒有小家,在與群眾接觸的戶籍工作當中希望你能認真負責,為群眾做好服務,為自身做好防護。加油,女兒!我們永遠支持你!
  • 《見字如面》:每一封信都在打開一段歷史
    信寫得是這樣的見骨見血,王耀慶讀得是那樣的見情見義。王耀慶在讀完信之後說:「在信裡能夠看出,這是朋友之間的相處之道,友直,友諒,友多聞,能嚴正地指出朋友之間的錯誤,這種朋友是最難得的。」   這讀信的場景發生在一檔節目裡,節目讓明星用聲音扮演那些寫信人,讓現場的觀眾透過這些信件打開歷史,這檔節目叫做《見字如面》。
  • 《見字如面3》陳數動情演繹數次落淚
    《見字如面3》陳數動情演繹數次落淚 2019-01-24 11:30  《見字如面》第三季第四期「冷眼」主題播出後,對人性的深刻反思不僅引發觀眾熱議,更展現了節目選題的犀利深邃不流俗。
  • 全屏首檔讀信節目《見字如面》用書信打開歷史
    林更新更是表示,他為《見字如面》貢獻了從藝以來最走心的節目表演。林更新深情讀信  開機當天,還舉辦了新聞發布會,環球網副總經理兼總編輯朱研、黑龍江衛視節目部副主編楊巍,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館長張丁,演員何冰、林更新與節目總導演關正文一起出席了全國三十多家新聞媒體參加的開機發布會。  據悉,共有一百餘封經過精心挑選的書信陸續在《見字如面》被朗讀。
  • 失去的「見字如面」~
    唯一的「文雅」點兒的詞兒就是這句「見字如面」了。信的開頭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比如:姐姐、姐夫:你們好!見字如面。你們近來都好吧?孩子們也都挺好吧?…………「見字如面」,意思就是說:見到了我發去的文字,如同見了面一樣。為什麼總寫上這一句呢?因為那會兒分居各地的親戚們沒有特殊情況,幾年也不見得能見上一面。您想呢?
  • 見字如面:「疫」線家書
    你的老公    家書(十一)    寫信人:呂妍,北京林業大學大一學生    收信人:丁一群,溧陽市社渚鎮中心衛生院總護士長,現在上興醫院隔離病區工作    親愛的媽媽:    下午好!    當我寫下這一封家書的時候,您還戰鬥在抗疫的前線。
  • 見字如面第四季播出,用書信觸碰過去那些鮮活的故事
    《見字如面》是由實力文化、黑龍江衛視聯合出品,騰訊視頻網絡獨播、首播的一檔文化節目。每季節目均12期,均由翟毓紅主持。《見字如面》此前已播出三季,目前第四季正在熱播。《見字如面》由《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團隊製作,旨在把中國從古至今的書信做了一次集中掃描和大梳理。儘管手寫書信傳統悄然逝去,一檔專門朗讀書信的節目肯定會帶領觀眾重溫書信裡的時光和記憶,但該節目的初衷並不是為了懷舊,而是以書信的方式打開那些值得中國人知道的、有意思的、真實的中國故事。
  • 【喜迎中秋】致碧桂園中南·雙璽業主的一封家書
    見字如面:明月千裡寄相思,最是常憶故鄉月。中秋佳節的腳步已至,寫一封家書,輕輕提筆,橫豎撇捺流轉處,落下對遠方的牽掛。
  • 大學生給父母的一封家書:對你的掛念,見字如晤
    一段視頻,一座郵箱,拉開了一封家書活動的序幕。  漢文1703朱佩瑤向記者說到,家書是一種更加浪漫的交流方式,是每天微信電話視頻無法取代的。在寫信過程中,那些平時被她忽視的平淡點滴動容在心中,即使在溝通極為方便的今天,也許一封家書,承載著更多深沉重要的意義。寫下的字裡行間,對家人何止一句掛念,「這封信跋山涉水到了您手邊,而我的思念之情卻有增無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