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倍安生活開展第一屆「彩虹助學」活動,如今已經舉辦了九屆。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彩虹助學」將愛心和希望帶到貧困山區,表達企業責任。
今年赴香格裡拉為貧困學子獻愛心,助學地圖遍及陝西、重慶多地
伴隨著家居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消費趨勢的變化,家居行業的「大品牌」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優先選擇,家居企業在「品牌」建設上也愈發重視。除了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之外,一些家居企業也開始重視「品牌」的內涵,希望通過慈善、公益等活動傳達自己的企業責任和價值。近日,倍安生活的彩虹助學項目走進香格裡拉,用「家」詮釋產品,用「愛」表達企業的責任。
「彩虹助學」走進香格裡拉
倍安生活全稱香港倍安生活家居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整合了多喜愛、我愛我家、松果、至白小屋等兒童家具品牌,致力於為青少年兒童提供健康的家居生活環境,並堅持參與到各種兒童公益事業中。
10月26日,青少年兒童家具企業倍安生活,在雲南省政府、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殘聯、中國獅子會雲南會員管理委員會及旗下服務隊的支持和幫助下,走進香格裡拉白馬藏文學校,開展了第九屆「彩虹助學」活動。
此次倍安生活「彩虹助學」系列公益活動的對象是香格裡拉白馬雪山社區藏文學校,學校裡的學生大部分是孤兒或家境貧寒讀不起書的孩子,學校在當地也被稱為孤兒學校。學校裡除去當地的孩子,遠近村莊因為家庭窮困而失學的孩子也來這裡上學,最遠的甚至來自四川省。
記者了解到,嚴峻的資金壓力使學校無法聘請額外的工作人員,因此學生們不但要完成學習任務,還要承擔自己洗衣服、被褥,負責學校的衛生工作和運木頭,搬磚乃至修屋頂,蓋房子等繁重的體力勞動。
倍安生活得知如今白馬藏文學校舉步維艱,難以為繼的情況後,為了改變白馬藏文小學的貧困學子們生活的艱難和學習環境的惡劣,通過努力,和從全國各地趕來的數十名愛心志願者為白馬藏文學校送去了愛心包裹(內含書包、水壺)、禦寒套裝(手套、棉衣、鞋子)等物資。
在助學活動當天,倍安生活的志願者們還開展了和學校的孩子一起包餃子和討論夢想的主題班會等一系列活動。為了讓更多人關注兒童公益事業,倍安生活在網絡上全程直播第九屆「彩虹助學」活動,倍安生活相關負責人介紹,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只要努力奮鬥,總會擺脫困境,實現理想。在艱難的求學路上,倍安生活願意成為貧困學子堅實的後盾,為他們送去生活中的「彩虹」,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遊。
公益慈善是長期的責任
倍安生活的「彩虹助學」系列公益活動已經連續舉辦了九屆,第一屆助學對象為陝西商洛月亮灣村小學,第二屆助學對象為陝西寧陝沙洛小學,第三屆助學對象為青海文都鄉藏族小學,第四屆助學對象為西安站渠子鎮洛安小學,第五屆助學對象為重慶站忠縣山高小學,第六、七屆助學對象為廣東站連南馬頭衝小學,第八屆助學對象為肇慶橋頭中心小學光明教學點。九屆「彩虹助學」系列公益活動,將愛心和希望傳進了貧困山區,倍安生活用「家」詮釋產品,用「愛」表達企業的責任。
倍安生活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倍安生活的「彩虹助學」系列公益活動小心翼翼地守衛著下一代的未來,放飛一個個家庭的夢想。在倍安生活心中,慈善不等於一個活動、一次捐助,而是企業長期的責任和目標,倍安生活的愛心助學活動持續了很多年,倍安生活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的支持與關注,因此,倍安生活更願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倍安生活會堅定地將這件有意義的事一直持續下去,用實際行動傳播愛的力量,將愛傳遞到中國的每一寸土地上,為孩子送去知識,送去實現夢想的希望。倍安生活也堅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彩虹助學」的愛心地圖將迎來更多的據點。
「公益」幫助家居企業獲得消費者認可
回顧近幾年的家居業,越來越多的家居企業已經加入到公益行列,除倍安生活外,歐派家居打造的「愛家計劃」公益項目在2014年3月啟動,動員廣大家庭貢獻愛心幫助有困難家庭和關注家庭內部的「亞健康」狀態;立邦的「為愛上色」計劃始於2009年,從美化學校環境,延伸至美術教育的支持,為孩子帶去了色彩與夢想;今年,居然之家也曾舉行了「攜手同行、回饋於民」走進社區公益活動,為居民提供無償公益家居維修保養服務。
而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也曾說過:「對我來說,慈善是我的第二生命,企業家要想把慈善做好,首先要樹立慈善使命,還要建立慈善機制。」
今年,很多家居企業在品牌推廣上不斷玩出新的花樣,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而有責任感的大企業除重視營銷外,在今年更加注重企業品牌內涵,「公益」則成為他們打造企業形象的重要方式。
■ 對話
為孩子帶去「愛」和「關懷」
新京報:倍安生活何時產生助學想法的?
李君澤(香港倍安生活家居集團總裁):在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希望可以幫助小孩改善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條件;但由於剛開始創業各項條件還不成熟,一直到2008年才進行第一屆「彩虹助學」,每年一屆,到了今年,「彩虹助學」也走入了第九個年頭了。
新京報:做了這麼多年的公益慈善,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李君澤: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那純真的笑臉,在很多貧困的山區,孩子們沒有手機和電腦,很少可以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正因為這樣,孩子們都特別的單純和質樸,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仿佛回到了兒時的快樂時光,看起來是我們幫助了孩子,但其實,孩子也帶給我們非常多的快樂。
新京報:您覺得這些公益慈善活動,帶給孩子和社會最多的是什麼?
李君澤:比起物質上的捐助,我認為為孩子帶去的「愛」和「關懷」意義更大,讓孩子領悟到貧窮並不可怕,在困境面前,總有人站在自己的背後,給予支持和幫助!同時,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讓更多的人和企業投入到兒童公益事業中,將愛心傳遞下去。
新京報:對您來說,倍安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李君澤:對我來說,兒童是未來的希望,因此,倍安會堅定地將兒童公益事業一直持續下去。慈善不等於一個活動、一次捐助,而是企業長期的責任和目標,我們的愛心助學活動也持續了很多年,我們的發展,離不開社會各方的支持與關注,因此,我們更願意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彭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