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旅行時總免不了碰到內急找廁所的緊急情況。幾個月後如果你去日本旅行,可能會發現除了男廁所、女廁所、老幼病殘使用的專屬廁所,還將出現一種「中性廁所」。
這種廁所專門為同性戀及性別認同障礙患者等LGBT少數群體設置。
小編善意提醒各位,上廁所之前再著急也得先看清標識,對號如廁。如果你不小心走錯了門,可能會讓自己和他人都感到很尷尬。
據《日本時報》9月2日報導,日本一個名為「傲嬌」的組織正在為「中性廁所」徵集標識設計方案。方案確定後,該組織將敦促地方政府在公共廁所增設「中性廁所」。
該組織說,LGBT人群的身體結構和性取向與直男直女有一定差別,他們當中一些人在排隊使用洗手間時常常被別人告知「去另外一邊」。之所以要設置「中性廁所」,主要是讓LGBT群體等不同性取向的人群在使用洗手間時不必遭受壓力和他人白眼。
LGBT是女同性戀(L)、男同性戀(G)、雙性戀(B)、內心與身體性別不符的性別認同障礙(T)者的總稱。
「傲嬌」組織說,希望公眾能夠積極參與「中性廁所」標識的設計,以便喚起更多人對LGBT群體難言之隱的關注。
實際上,「中性廁所」一詞原本指的是為老人、殘障人士和帶小孩者設置的人性化廁所,不限制性別,家庭成員可以陪伴進入。如今,「中性廁所」的含義已經發生變化,更多時候是指LGBT群體的專屬洗手間。
除了「廁所文化」高度發達的日本即將為LGBT群體設置專屬洗手間,美國、英國等國家已早有先例,只不過形式上各有不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美國白宮的「中性廁所」。
今年4月,美國白宮宣布啟用「中性廁所」,供政府僱員和訪客選擇。其標識使用的是傳統的男性、女性和輪椅,但英文標識的含義則明確指出這是「中性」。
白宮表示,這一變化是為了兌現總統歐巴馬關於禁止歧視LGBT群體的承諾。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到,目前歐巴馬政府聘用的LGBT僱員數量已超過歷屆美國政府,白宮正在評估針對少數群體的內部政策,確保他們在白宮的整個過程都感覺「備受尊重」。
英國的蘇塞克斯大學學生會2013年曾提出應在校園設置「變性人廁所」,目的是為了讓學校所有人都覺得自己很「受歡迎」。有些學生大讚這一倡議「開明」,也有一人認為這是「愚蠢的」。
在變性人比例較高的泰國,中性廁所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泰國東北部一所高中的2600多名學生當中,超過200名男孩有變性傾向,他們不願意使用男廁所,走入女廁所也會遭到女生嫌棄。因此這所學校2008年設置了「變性人廁所」,其標識由一半男生、一半女生組合而成。(記者馬曉燕,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