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兩張入場券,今天沒有時間來取,可以給我留一下嗎?」「我母親因為乳腺癌去世的,我很想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江南都市報太便民了。」本報報導6月16日,「江南名醫團」兩位國家級乳腺科專家將蒞臨本報舉行講座,為廣大讀者傳授有關應對乳腺癌方面知識的消息後,熱線響個不停,一天下來就被搶走了50多張入場券。今日,免費入場券還在發放中,讀者們欲領從速。
警惕乳腺癌早期信號
在來電諮詢的讀者中,不少讀者對乳腺癌的早期症狀以及如何預防很關心。就此,首先諮詢了兩位專家,她們告訴記者,研究顯示,乳腺癌的發病率佔全身疾病的10%,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大敵,其發病與內分泌因素和遺傳因素密切相關。但是很多女性對於乳腺癌早期的症狀不了解,以致不能及時就診,入院時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那麼乳腺癌患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呢?
一、乳房疼痛。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雖然在乳房部位尚未能夠觸摸到明確的腫塊,但常有局部不適感,特別是絕經後的女性,有時會感到一側乳房輕度疼痛不適,或一側肩背部發沉、酸脹不適,甚至牽及該側的上臂。
二、乳房腫塊。部分乳腺癌患者早期乳房內可觸及蠶豆大小的腫塊,較硬,可活動。一般無明顯疼痛,少數有陣發性隱痛、鈍痛或刺痛。
三、乳腺外形改變。可見腫塊處皮膚隆起,有的局部皮膚呈橘皮狀,甚至水腫、變色、溼疹樣改變等。
四、乳頭近中央伴有乳頭回縮。乳房皮膚有輕度的凹陷(醫學上叫做「酒窩症」),乳頭糜爛、乳頭不對稱,或乳房的皮膚有增厚變粗、毛孔增大現象(醫學上叫做「橘皮症」)。
五、乳頭溢液。乳腺癌的乳頭溢液常見呈血性、漿液血性,因此對於出現血性、漿液血性溢液時應特別注意,有必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六、區域淋巴結腫大。以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最多見,如果出現鎖骨上淋巴結腫大者已屬晚期。
保持心理平衡遠離乳腺癌
當今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很多女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也都隨著增大,導致近些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隨之增高。如何遠離乳腺癌?專家表示,和諧有規律的性生活;保持心理平衡;戒除菸酒、多吃黃綠色蔬菜、瓜果、食用菌、大豆製品;持之以恆地參加運動鍛鍊和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以強健心身;提倡晚婚和計劃生育,結婚不超過28歲,生孩子不宜超過30歲,防止多次流產,生孩子後要母乳餵養。並且在出現異常時,及時檢查,所有成年女性每月進行一次自我檢查。30歲以上的女性最好每年進行一次乳腺超聲檢查,4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進行一次乳腺X線檢查和臨床體檢。
6月16日上午9時30分,「江南名醫團」將舉辦乳腺保健名醫公益講座,屆時兩位國家級乳腺科專家——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軍醫學院醫院外科主任的李曉立主任醫師、北京武警總醫院外科主任薛鐳主任醫師將蒞臨本報,為廣大讀者傳授有關應對乳腺方面的知識,歡迎廣大讀者參加此次公益活動。目前,活動還剩少許免費入場券,欲參加此次活動的讀者可持個人證件前來本報免費領取「江南名醫團」公益講座入場券。
領票熱線:(0791)88320949。
領票地點:1.南昌市紅谷灘新區紅谷中大道1326號江報傳媒大廈一樓;
2.南昌市陽明路190號江南都市報廣告辦理處(省人民醫院公交站臺後面)。
專家簡介
薛鐳主任醫師
薛鐳:女,64歲,外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畢業後一直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普外科從事普外科主任臨床工作,2003年至今在北京武警總醫院擔任外科主任。
精通普外科疾病的診斷治療,對普外科複雜疑難疾病處理和危重症救治具有豐富經驗,擅長乳腺增生、乳腺溢液、乳腺纖維瘤、乳腺炎症、乳腺癌的診斷和治療,特別是乳腺良惡性疾病各種微創手術。熟悉乳腺癌的診治新觀點、新理論、新方法。注重乳腺疾病相關知識的普及宣傳。尤其擅長乳腺診療的新紀元——三步四聯療法,是根據國際最新研究成果,結合中西醫精髓及經絡穴位等,不斷優化更新而制定的差異化治療方案,在治療乳腺疾病方面療效顯著。曾二次受邀在CCTV-2「健康之路」講解乳腺疾病的防治知識。2007年受邀於新浪網聊天室「乳腺增生講座」。曾經在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乳腺病)11篇有餘。
李曉立主任醫師
李曉立:女,59歲,主任醫師,教授。1973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在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師從於黃志強院士,獲醫學碩士學位。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北京軍醫學院醫院外科主任、北京軍醫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全軍普外專業學術委員會委員;全軍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十五」課題評審委員會委員;衛生部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中心專家。從事普外臨床及教學工作三十餘年,在普外科、乳腺科、肝膽科的常見病、多發病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在乳腺疾病診治、乳房保健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擅長於乳腺增生、乳頭溢液、乳腺纖維腺瘤、乳腺癌的綜合治療,以及乳腺癌、乳腺良性腺瘤、乳頭凹陷、副乳、凝膠注射隆乳術後凝膠取出術等的外科微創手術治療。對急性乳腺炎的保守治療及乳腺發育不良的調理有獨到之處。發表過多篇論文,曾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
文/記者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