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張浩翔
人物簡介
來自新疆昌吉市,中共黨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7級廣播電視學專業本科生,現任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生會主席。三個學年加權成績均為專業第一,連續兩年綜測成績專業第一,現已獲得多所學校保研夏令營優秀營員榮譽稱號。
潛心篤志,學而不厭——
連續三年加權成績均為專業第一;
15%以上的課程成績達到97分,GPA:3.99/4;
發表論文2篇,負責或參與課題研究5項;
連續兩年國家獎學金、中南大學一等獎學金。
力學篤行,經世致用——
連續2年擔任團隊負責人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獲優秀個人稱號;
獲省級優秀團員、連續兩年獲得中南大學優秀團幹榮譽稱號;
長沙市高校大學生「愛我國防」演講比賽特等獎;
中南大學2018年心理健康節徵文比賽特等獎等22項校級以上榮譽。
知行合一,紮根以學業擴展實踐
「在大學裡面,一定要以『學』為本。」自課程伊始至碩果纍纍,時光荏苒,但在張浩翔心中,輔導員這一句告誡始終不會褪色。學業,在他看來,一定要從堅實的基礎起步,不斷積累下來的學習經驗促成個人學習模式的形成。張浩翔的學習模式便是立足課堂,並從課堂所學輻射展開自己的學習面。課堂中專注學習老師講授的課程內容;課後注重及時複習,通過自己的邏輯思考把所學知識梳理串聯起來。在課堂所學之餘,以這些知識為點向外輻射拓展學習,讓自己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更加立體和全面,最終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張浩翔認為不應將「成績」與「學習」本末倒置。課本的概括性知識雖足以幫學生通過考試,卻難以滿足他對專業學識尋根究底的熱情;即使是課本中被一句話帶過的思想流派介紹,他也要去圖書館借來原著細細閱讀,去享受接納信息、內化經驗的樂趣。用理論著作把專業課本讀厚了,再用獨立思考吃薄了。「書山有路勤為徑」,他就這樣將強烈的求知慾望投入大量專業文獻的閱讀當中。
讀萬卷書不難,難在年復一年的堅持如一。對校園生活的條理規劃,正體現在對日常規劃的管理當中。面對浩瀚書海,張浩翔給自己的要求便是照目標做事,從大到小,井井有條,在2018年的中南大學圖書館本科生借閱圖書排行榜上,張浩翔排名第一。
志願服務,在奉獻中發揮自身價值
在張浩翔眼中,無論何種身份,責任心與使命感總是做人的標杆。事無巨細的學生工作,使他將內在的精神提升更好地外化在了行動上。擔任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生會主席等學生工作期間,他組織開展豐富的活動,擦亮「風華文萃」等文化品牌,打造「文韻抒懷」等精品項目,學生會工作以堅實的成績與紮實的基礎獲得了優秀學生會榮譽稱號。
在校對待學生工作踏實謹慎,在走入社會參與實踐時,他也是如此。第一年參加中南大學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時,他和團隊深入郴州蓼江鎮學習參觀農村的生產生活狀況。他真實感受到在基層鄉村中「發展需要用我們的青春來澆鑄這片土地」的意義。這也鼓舞他第二年運用自己所學,記錄下在基層工作的中南校友的風採,他帶領團隊來到永州市下馬渡鎮和邵陽灣頭橋鎮等基層鄉鎮,學習紮根基層的黨員先進事跡,為工作在基層的中南校友撰寫傳記、拍攝製作紀錄短片。
志願奉獻的決心,源自十餘年前的契機。08年汶川大地震後,張浩翔隨家人探望奮戰在抗震救災一線的父親。兒時的張浩翔因此切身感受到黨員同志們不懼危難,無私奉獻的精神。待到成年,他就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2018年正式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時,身份的認同感所激勵的提升自我、付出奉獻的精神動力和力量,也就此始終陪伴於他。
今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全國各地戰「疫」紛紛打響。當時,張浩翔一家還在海南博鰲;雖身處異鄉,他依舊勇敢逆行,主動報名參與志願工作,成為了當地抗疫志願者中唯一一個「外鄉」人。當地一位老村支書聽別人介紹說張浩翔是一名黨員志願者,立刻對他說道:「好樣的」,這樣一句簡潔有力的讚揚讓張浩翔打心底明白,「我們所付出的一切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除去實際的志願工作外,在抗疫精神的傳遞方面,他同樣要以自己的方式貢獻力量。張浩翔化用自身專業經驗,通過學長學姐與國外留學生多方聯繫,收到了聯合國支持基金會主席薩拉查的助力視頻,合作共同完成製作了相關視頻並發布,用青年的力量展現更多的抗疫正能量。
勤於實踐,在愛好中全面發展
豐富的服務與奉獻的經歷,讓張浩翔更加重視實踐的力量。他曾主動到北京進行實習學習,在新華社開啟了自己的工作實踐。同事前輩們對專業技能的靈活運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華網的資料庫與全球信息處理中心參觀學習使他目不暇接,以往的理論認知在此行實踐經歷中得到了超乎想像的提升。他虛心請教,活用學識,出色完成了相關的工作。
廣播電視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既注重理論性知識學習,又有很多操作實踐性的專業。張浩翔注重學以致用,和同學合作完成了多部實踐性作品,曾製作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胡武強老師與長沙銅官窯的記錄短視頻;他還作為領誦參與錄製「青春告白祖國」快閃朗誦,在毛主席詩詞的朗朗誦聲中體會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與人文情懷。
2019年暑假,張浩翔從全球20餘萬名報名青年中被選拔參加了中國青年夢工坊,來培養和挖掘青年群體的意見領袖。在活動期間,他導演並製作了大學生微電影《天上風箏在天上飛》,還主動擔任了由中國統計信息諮詢中心副主任段賽民等專家主講的部分講座中的主持人,鍛鍊了自身的興趣愛好,更贏得了多角度的發展機遇。
從學習理論的汲取到各領域中的實踐運用,拼搏的汗水帶給他榮譽與激勵。在保持優秀的學業成績基礎上,堅持挑戰自我的張浩翔在大學期間抓住自我提升的機會,探索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從演講到徵文,從紅色朗誦到五四講述……他在各類文化素質競賽中獲得了豐碩的成績。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將紮實的學業作為大學之本,以此為基、全面發展的張浩翔,在奉獻社會中升華自我,在實踐賽場上鍛打自我,在中南大學校園中走出屬於自己求知、用知的達人之路。
達人寄語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但看前程,不負青春韶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南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產經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