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快報報導了一則新聞:周一上午8點多,一輛黑色奧迪車在德勝高架上停著一動不動,既沒打雙跳燈也沒設警示標誌,經過的車子紛紛踩剎車繞行,德勝高架頓時變得擁堵不堪。
交警趕到現場後發現,奧迪車的司機三十歲左右,正閉著眼睛在車內呼呼大睡!交警馬上在奧迪車後面豎警示標誌,拉響警報,並且拍玻璃窗試圖叫醒司機。
15分鐘後,司機才醒來。經測試,司機的血液酒精含量為零。原來,司機前一晚碰到了老朋友,兩人聊得很開心,一直到凌晨兩點多才回家。當天早上6點又起床出門辦事,開車到德勝高架的湖墅路下匝道,正好遇上堵車排隊,他一拉手剎,感覺困得不行,就靠在椅子上睡著了。
開車犯困,有什麼辦法化解?哪些情況下,人最容易犯困?記者唐登濤
開車犯困引發的事故不計其數
其實,開車犯困這種事,很多有車族都曾遇到過。只不過每個人犯困的程度不一樣,有的人勉強還能堅持,有的人困到不顧一切地停車就睡——哪怕車子開在高速公路上。
在網上隨便檢索一下「開車犯困事故」,彈出來的相關報導不計其數,其中不乏車毀人亡的慘痛案例。而快報也曾多次報導過相關案例:
2005年11月,在杭州上德立交上匝道,一輛飛度轎車準備上高架時突然停了下來,後面的車子排起了長隊。交警趕到叫醒了女司機,說是吃了感冒藥,堵車時睡著了。
2012年1月,凌晨1點半,李先生開著凱美瑞從台州回寧波,因為太困了,李先生不斷打瞌睡,車開到離奉化服務區不到5公裡時,車子刮擦了一輛集卡車,失控翻車了。事後李先生說,因為開車時犯困迷迷糊糊,都記不清事故是怎麼發生的了。
2012年4月,杭新景高速往杭州方向48公裡+400米處,一輛浙A牌照馬自達轎車追尾一輛重型半掛車,小車車頂都快被削沒了,司機王某夫婦均受傷。王某說,因為天氣很好,帶著老婆出去春遊,上了高速之後,暖烘烘的陽光照了一個多小時,人有些犯困,眼睛不知不覺地就閉上了,才幾秒鐘,沒想到就出事了。
來自高速交警的信息顯示,高速公路上的不少事故,都是由於駕駛員疲勞駕駛、犯困引起的。杭州高速交警曾做過統計,大約有30%的交通事故與疲勞駕駛有關。在高速公路上疲勞駕駛,很容易引發事故,尤其是追尾,比如前車駕駛員因為疲勞駕駛,打起瞌睡,腳上的油門鬆了後,就會導致車速下降,後車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很容易就會撞上去。而這樣的事故,引發的死亡率往往很高。
連結
哪些情況下開車容易犯困?
三位行家「支招」如何防困
雖然都知道不能在犯困的時候開車,但有時候,犯困又不可避免,比如「春困秋乏」。萬一遇到犯困的時候,車主能用什麼妙招破解?為此,記者採訪了風行拉力車隊經理兼車手王翔、京城某媒體的專業試車手李沐航以及杭州計程車司機萬力師傅,他們三個人結合各自的經驗,給出了一些破解的辦法,我們進行了歸納概括:
1.找個地方休息一會兒
受訪的三個人幾乎不約而同地都把第一條建議給了這個辦法,他們認為,找個地方臨時休息一下是最好、最安全的做法。王翔的經驗是,一般連續開車兩個小時,最好能休息20分鐘到半小時。的哥萬力說,計程車不能停,但如果感覺實在太疲勞了,他還是建議找個地方,靠邊休息10-20分鐘,然後再上路。
去年元旦起實施的新交規規定,連續駕駛普通機動車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停車休息時間少於20分鐘的扣6分,罰200元;連續駕駛中型以上載客汽車、危險物品運輸車輛超過4小時未停車休息或停車休息時間少於20分鐘的扣12分、罰200元。
2.聽勁爆的音樂
用音樂來提神,很多人都會想到。不過,要注意,用來提神的音樂不能是舒緩的曲子,必須是節奏性很強的,最好能激昂一些,比如可以選擇《最炫民族風》這樣的流行歌曲。如果不介意,你甚至可以跟著一起吼上幾嗓子。當然,也有人擔心音樂太勁爆,會讓車速不知不覺地上去,所以必須控制好自己的車速。
3.擦風油精、清涼油
這一招也是三位受訪者都推崇的。他們建議在太陽穴或鼻子上擦一點清涼油或風油精,這兩種物品因為刺激性強,能起到明顯的提神醒腦的作用。而且它們本身也不佔地方,最好每個車主都在自己的車內放一樣。
不過,王翔認為,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藥物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樣,對於有些人,風油精的效果也許並不能持續多久,還要找其他辦法。
萬力說,計程車司機習慣帶條毛巾,犯困的時候找個水龍頭,洗把臉,或者用溼毛巾擦臉,也能快速清醒。
4.打開車窗呼吸車外空氣
開車窗有兩個作用,一是可以加強車內外空氣流通,讓車內的空氣清新一些——尤其是很多車主喜歡長時間開著暖氣,車內過於暖和、舒適,會加重睡意,換換氣讓溫度降下來,可以緩解困意;二是如果車外的空氣比較冷,或者在下雨,開窗吹一下風、淋點雨會有助於大腦清醒。王翔說,他以前開卡車時就經常這麼幹。
5.喝點具有提神作用的飲料
長途駕駛,最好在車上準備一些容易提神的飲料,例如紅牛、啟力等功能飲料。另外還可以準備點薄荷糖、很辣或者很酸的食品。王翔說,有些卡車司機還會在車上放幹辣椒,犯困的時候就嚼幹辣椒,火辣辣的感覺,提神效果很明顯。
6.打耳光、扭大腿、做按摩
說起這一條,三個人其實都不太贊同。畢竟,折磨自己的肉體不是每一個人都下得了手的。而揉太陽穴或搓耳朵,究竟能起到多大效果,也有待驗證。三個人比較認同的一點是,如果副駕駛座有人,跟他(她)聊聊天,效果其實還是不錯的。
一、吃藥後
浙江省人民醫院藥劑科醫生告訴快報記者,在服用或注射某些藥物後,受藥物影響,人容易嗜睡。一般容易導致嗜睡的藥物包括:
安眠藥,有的藥效長達10多個小時,雖然一般都是晚上吃,但有些人早上醒來後還是會感覺昏昏沉沉的;
大部分抗過敏類藥物,服用後容易打瞌睡,一些過敏體質者或對花粉有過敏史的人,春遊時會帶一些脫敏藥物如撲爾敏,尤其要注意這類藥物有嗜睡作用,服用藥物以後容易犯困,儘量不要開車;
感冒藥,比如康泰克、泰諾、日夜百服寧、速效感冒膠囊等感冒藥都含有撲爾敏,服用後也會嗜睡。服用感冒藥後,儘可能等待五六個小時後再開車。當然,有些感冒藥分為日片或夜片,日片不含抗過敏藥,不大會引起嗜睡,白天應儘量選用白片;
抗偏頭痛的藥,一般睡覺前服用,但視個體差異,有的人可能會有較長時間的嗜睡、睏倦和疲乏症狀;
此外,有一些門診項目,比如拔牙齒、做胃鏡等,醫生要用到麻醉藥物,門診檢查或手術結束後,因為體內還含有麻醉藥物成分,也容易嗜睡,儘量不要開車。
二、長途駕車時
長時間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如果車很少、路況好,風景又單調,人很容易犯困;
人在陽光強烈的午後開車也特別容易犯困;
如果在車內長時間開內循環,會導致車內缺氧,進而導致車內人員大腦缺氧,然後就會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
車內長時間播放舒緩的音樂,也容易起到催眠的作用。
三、午飯吃飽後
吃飯後大量的血液集中到胃部幫助消化食物,因此腦部的供血量減少,腦部缺氧所以就會出現犯困的狀況,這種現象也叫「飯醉」。
如果希望下午不犯困,營養師們的建議是,午餐時應先喝湯打開胃口再吃主食;挑選有營養、易消化、高熱量的食物(如魚、蛋、豆製品等),同時不能吃太飽,約八成就好;飯後再吃點水果,有助於均衡營養、促進消化。
四、晚上沒睡好或者起太早
因為睡眠時間不夠,很容易在白天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