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說|任軍:在俄羅斯親歷中俄合作熱潮

2020-12-14 網易時尚

(原標題:記者說|任軍:在俄羅斯親歷中俄合作熱潮)

世界各地都有新華社記者的身影,他們報導新聞,見證歷史。CNC中文臺《記者說》,講述鏡頭背後的故事。


在俄羅斯駐外的兩年,任軍有幸在俄最西端的加裡寧格勒採訪過中俄聯合軍演,在太平洋港城符拉迪沃斯託克記錄中國參與遠東開發的熱潮,在中俄蒙邊界感受中歐班列的脈動。本期《記者說》,請聽任軍講述。

總策劃:姜 巖

總監製:趙 鵬 何曉彤

策 ;劃:張宋紅

製片人:王麗婧

編 導:王竹艾

記 者:任 軍 李東旭

編 輯:牛小溪 朱龍川 孫皓舒

統 籌:毛薇薇 侯曉敏 丁冬霞

監 制:張宋紅

總監製:趙 鵬 何曉彤

出品人:姜 巖

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出品

*****************

新媒體編輯老師:

請截一段動圖作為封面,時碼12秒至15秒。

文內圖片3張,已經截好。

非常感謝!

(原標題:記者說|任軍:在俄羅斯親歷中俄合作熱潮)

本文來源:新華社新媒體專線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俄羅斯中國總商會研討「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中俄經貿合作」
    人民網莫斯科5月26日電 (記者 張光政)5月25日,俄羅斯中國總商會組織在俄中資企業召開視頻研討會,圍繞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中俄兩國經貿合作、企業復工復產等問題進行交流研討。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經濟商務公使李靜援出席會議並作了講話。俄羅斯中國總商會會長周立群主持會議。
  • 中俄文化傳播項目《你好,俄羅斯》即將開播
    位中國記者拍攝的《你好,俄羅斯》旅遊電視專題片將在每周一至周五,在旅遊衛視晚間黃金時間段19:35——20:30播出的《看今天》欄目強勢登陸。並在各合作電視媒體,以及「國際在線」、「天地視頻」、「環球資訊廣播 (微博)」、「CRI手機電視」、《參考消息》、《國際先驅導報》等其他形態的媒體平臺進行跨媒體聯播。
  • 中俄攜手前景廣農業合作正當時 來自中俄農業地方合作遠景展望圓桌...
    中俄雙方參會者都表示,中俄農業合作前景廣闊,深化產業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俄羅斯農業部研究中心分析師德米特裡·科別利斯基介紹說,根據俄農業部與俄出口中心制定的2017年至2024年農產品出口發展戰略,俄方希望到2024年把對華農產品出口額提高到95億美元。
  • 中俄合作日益緊密興起「漢語熱」 俄羅斯高考明年可選考中文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俄羅斯高考一項重要創新將出現在2019年——屆時,中文將成為選考科目。」 俄羅斯薩哈林新聞網稱,俄羅斯計劃在2019年全國統一考試(俄羅斯高考)中將漢語正式納入外語科目選項。目前,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是俄羅斯高考的外語科目選項。
  • 中俄經貿合作水平提升
    近日,俄羅斯興盛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瓦列力·卡爾切夫斯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利用高層互訪的機會,兩國領導人達成了許多重要的戰略性決定,中俄經貿合作不斷向更高水平發展。  瓦列力·卡爾切夫斯基表示,今年有多家大型俄羅斯企業進駐中國,並且與中國企業開始建立合作關係,這對中俄經貿合作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
  • 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俄羅斯文化節、熊貓和開心球…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亮點紛呈
    9月13日上午,第一所中俄合作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迎來首屆新同學。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京分別向開學典禮致賀辭。習近平在賀辭中指出,教育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促進各國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
  • 外交部:勞務合作是中俄經貿合作重要組成部分
    新華網北京7月14日電(記者孫奕)外交部部長助理程國平14日在北京表示,中俄勞務合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是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程國平是在就《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籤署10周年接受中俄媒體聯合採訪時作出上述表示的。他介紹,中國勞務人員吃苦耐勞,生產效率高,得到俄僱主的歡迎和認可。
  • 留學熱潮—俄羅斯
    隨著近年來中俄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持續發展,赴俄留學的學生呈增長態勢,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此類現象出現?一、是俄羅斯的教育優勢。當今,作為世界經濟體系的強國,俄羅斯的工業體系非常完善和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排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 中俄合作讓鮮活帝王蟹豐富中國人餐桌
    新華社記者 邵美琦攝新華社長春9月13日電(記者邵美琦 張建)中朝俄交界處的吉林省琿春市雖地處內陸,近海而不臨海,但是憑藉獨特區位優勢,不斷加強東北亞國際合作,正在崛起為一座名副其實的「海產城」。每天,一輛輛滿載著俄羅斯帝王蟹的貨車經琿春口岸入境。
  • 論中俄新媒體合作的內容、方法與路徑
    以中國東北網為例,以「俄羅斯人來做俄文網站」的思想,創建全新的夥伴網,並推出中俄雙語聯播欄目,打造覆蓋中俄及東北亞的新聞生產平臺,加大中俄媒體間網絡內容的共享互換。(2)建立適合雙方受眾閱讀的媒體平臺。制定並推進俄方媒體面向中國受眾群體或中方媒體面向俄羅斯受眾群體的具體新聞方案。比如,「今日俄羅斯」通訊社旗下的「衛星」通訊社與新華社等中國主流媒體有諸多的信息交流合作。
  • 中俄這次合作,意義堪比航母!美國挑撥離間,俄專家說了一句話
    據環球時報8月27日報導,俄羅斯軍事技術合作局發言人近日公開表示,中國與俄羅斯正在聯合研製最新型常規動力的潛艇。俄媒分析稱,在全球局勢複雜化的背景下,中俄深化防務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在面對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主義威脅下,中俄間互利共贏、優勢互補的合作可以為全球樹立典範。
  • "你好,俄羅斯"中俄旅遊交流之夜在莫斯科舉行
    在濃鬱的俄羅斯民族風情歌舞表演中,來自中國的近千名遊客與中俄兩國旅遊部門及業界代表歡聚一堂,共享由俄羅斯聯邦旅遊署主辦的「你好,俄羅斯」中俄旅遊交流之夜盛宴。中俄兩國都是偉大的國家,都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兩國人民世代友好。旅遊是和平的使者,友誼的橋梁,可以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的了解、理解,加深情感,增進友誼。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中俄旅遊年活動,進一步促進雙方的旅遊交流與合作,我們歡迎更多的俄羅斯朋友來華旅遊,也希望更多的中國公民赴俄羅斯旅遊。
  • 俄媒:中俄經貿合作面臨新發展機遇
    《俄羅斯報》網站報導截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卓琳):8日,《俄羅斯報》網站刊發題為《中俄經貿合作面臨新發展機遇》的文章稱,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不會改變中俄經貿合作持續增長的趨勢,相信雙方能夠轉危為機,開拓更多新的合作領域。
  • 外交部:中俄堅定做國際抗疫合作的踐行者、大國和睦共處的示範者
    有記者提問,俄羅斯總統普京17日在年度記者會上表示,俄中兩國在許多領域有共同利益,兩國領導人保持互信和務實的良好關係。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 資料圖汪文斌表示,感謝你對中俄關係的關注。2020年身處世紀災疫和百年變局,中俄兩國始終堅定不移做國際抗疫合作的踐行者、大國和睦共處的示範者和國際公平正義的守護者。兩國元首多次通話並共同出席了多場重要的多邊視頻峰會,得益於兩國元首的密切交往和戰略引領,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持續提升,兩國務實合作呈現出巨大的韌性和內生動力。
  • 中俄「東北—遠東」合作展現活力
    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中俄「東北—遠東」)合作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為深化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注入動能。暢通人員貨物通道俄羅斯遠東開發公司日前發布消息稱,按照設計方案,跨黑龍江(阿穆爾河)索道全長973米,包括4條線路。俄方還將建設文化活動平臺、商務交流區等一系列配套設施。
  • 鄂州「水解胺基酸提取」項目 列入中俄合作計劃
    荊楚網消息(楚天金報)特約記者王斌華通訊員胡戰軍通訊員樂惠東報導:昨日,記者從鄂州市科技局獲悉,由湖北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科技部申報的「水解胺基酸提取」項目,已列入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會第十屆例會議定書項目。這是鄂州市企業在「十一五」首次被列入國際合作項目。
  • 中俄高校聯手打造「數學中心」加強數學領域合作
    中俄數學中心成立儀式。新華社北京7月2日電(記者魏夢佳)由北京大學和莫斯科大學牽頭組建的中俄數學中心日前在北京大學正式成立。這一中心將聯合中俄兩國高校及科研院所力量,建設世界一流的數學機構,推動數學領域合作交流,培養數學領域的領軍人才。據悉,此舉是2020年至2021年舉辦的中俄科技創新年的重要活動之一。中俄院校相關人員通過視頻連線,共同見證中心成立。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繼平院士出任中心主任。
  • 綜述:中俄合作在聖彼得堡開花結果
    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合作進一步加深,越來越多的雙邊經濟、人文項目正在聖彼得堡開花結果。 2005年,中國在俄羅斯最大的非能源類投資項目、投資額超過13億美元的「波羅的海明珠」項目落戶聖彼得堡西南部紅村區。
  • 俄羅斯國際合作署署長會見中國青年代表
    人民網12月18日電 12月17日,俄聯邦事務、俄僑和國際人文合作署署長柳博芙?格列博娃在訪華期間與中國青年代表在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舉行座談。 參加座談的20位中方代表受邀參加了俄羅斯的「新一代」國際項目活動,於今年赴俄羅斯訪問。 柳博芙?
  • 建交70周年之際看中俄經貿合作前景
    2018年兩國貿易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雙方都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兩國貿易水平快速發展的前景,也看到了兩國在經貿合作中存在的、有待進一步發揮的潛力。兩國貿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達到了中俄兩國長期期待的目標,應該說是一個大的發展,也是中俄經貿關係一個大的突破。不過同時也應該看到,這是近幾年來兩國貿易逐步發展的結果,並不是特發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