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螭菱紋梳妝組合》
《梳雲掠月》——彩妝文創設計
特等獎《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便攜茶具》
記者昨從揚州博物館獲悉,歷時5個月的第二屆「讓文物活起來」——揚州市文博創意產品設計大賽獲獎結果公布,29件獲獎作品脫穎而出,它們或脫胎於揚州博物館珍貴文物,或取材自揚州文化經典地標,涵蓋了服飾、彩妝、家居等多個方面。厚重的文化底蘊插上創意的翅膀,讓文物「活」起來,飛入尋常百姓家。
文化+創意+實用,29件作品脫穎而出
第二屆「讓文物活起來」——揚州市文博創意產品設計大賽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揚州市文物局)、市「雙創」示範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揚州博物館、揚州工藝美術集團承辦。
大賽自2019年5月18日起至2019年10月31日截稿,共收到來自北京、上海、江蘇、福建、江西等多個省市的投稿428份。與上屆相比,本次投稿的產品類別更廣,涵蓋家居、服飾、文具、化妝品等方面。大賽邀請了來自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館、揚州職業大學藝術學院等單位的專家作為評委,對作品進行多輪評審。
「與揚州文化元素的結合度如何、設計的創意如何、實用性如何,是我們在評審階段直接考慮的因素。」揚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最終選出獲獎作品29件,其中特等獎1件、一等獎2件、二等獎5件、三等獎21件,參與獎100名。
新興元素頻現,文物「飛」入百姓家
便攜茶具、儲錢罐、自發熱暖寶寶、藍牙耳機……記者從獲獎名單中發現,這些脫穎而出的設計作品與生活結合得十分緊密,再翻看這些創意作品的前綴,「霽藍釉白龍紋梅瓶」「戰國蟠螭菱紋銅鏡」等,無一不源於揚州博物館藏品和其它揚州文化元素。一場文創大賽,結合創意,給沉睡千年的文物賦予了現代的生命活力。
首屆大賽舉行時,沒有頒發特等獎。今年,《霽藍釉白龍紋梅瓶便攜茶具》以全票獲得評委肯定,收穫大賽特等獎。這件便攜茶具與梅瓶形狀、釉色、紋樣相似,只是添加了壺嘴和把手。最令人稱奇的是,茶具還可以拆分為茶壺、壺承、主杯、客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華傳統茶文化體現得淋漓盡致。「這件作品直觀運用了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元素,同時兼具設計感,市場化可能性較大。」揚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
該件作品出自北京設計師曹小蘭,「此套茶具參照揚州博物館的白龍紋梅瓶,功能上讓其日用化。在品茶時,能體會到這件文物的精妙之處。」曹小蘭介紹,整套茶具由陶瓷模具成型,通體施霽藍顏色釉;白色的龍紋為浮雕工藝,施白釉;壺嘴、把手、圈口等為描金工藝。
記者了解到,今年,故宮博物院相繼推出的彩妝系列文創收穫了一眾愛美女孩的關注與購買。在今年的大賽中,彩妝元素也不斷湧現,一等獎《蟠螭菱紋梳妝組合》、二等獎《梳雲掠月》——彩妝文創設計都是彩妝產品,現代女性每天「對鏡貼花黃」時,自然而然地由此欣賞中國古代生活藝術之美。
「此外,車用設計也是此次獲獎產品的一個新元素。」揚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獲得三等獎的《竹報平安——臨時停車牌》,由「揚州八怪」書畫創意而來,一塊簡單的停車牌旁邊的裝飾物是源自鄭板橋筆下超凡脫俗的墨竹,將文化嵌入生活的點點滴滴。
產品孵化待破題,亟待社會力量加入
「創意不是終點,能轉化為成品,讓消費者將揚州文化帶回家才是最終目的。」揚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說,本屆大賽設置了創意成果轉化獎以及企業創意產品孵化獎。
該負責人表示,文博創意產品只要與揚州企業達成實質性智慧財產權轉讓協議並完成相關轉讓備案的,設計者還可以智慧財產權轉讓協議中轉讓費的10%為標準,額外獲得獎勵。而文博創意產品只要投入生產,根據單件產品開票年銷售額情況,可獲得1萬至10萬元不等的獎勵。
「此舉就是為了促進創意設計成果轉化,同時孵化、培育文化創意企業。」該負責人介紹,首屆大賽的27件獲獎作品,揚州博物館投入生產了其中10件,獲得市場好評。「博物館的能量有限,不少優秀作品就此埋沒十分可惜。希望今年能有更多社會力量加入,共同推動揚州文博創意產業發展。」
揚州網 記者孔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