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07日 09:00 來源:東方網
[內容速覽]在復活節來臨之前,世界各地基督徒6日以各種方式紀念今年「聖周」的耶穌受難日。紀念活動千齊百態。 |
在復活節來臨之前,世界各地基督徒6日以各種方式紀念今年「聖周」的耶穌受難日。
復活節的前一個星期五即耶穌受難日。耶穌受難日是紀念耶穌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聖周」,又稱「受難周」)中最重大的日子。這一周是從復活節前的一個星期日(棕櫚全日——耶穌光榮地進入耶路撒冷城,民眾手持棕櫚枝歡迎他)開始,經復活節前的星期四(立聖餐日——紀念耶穌與門徒進「最後的晚餐」時設立聖餐禮)和星期五(受難日——紀念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十字架而死)到復活節(星期日)結束。「聖周」的主題也是《新約聖經》的核心內容——耶穌基督的受死和復活。
在早期的基督教會,只有紀念耶穌復活的星期日才是舉行節慶活動的聖日。到了公元4世紀,復活節之前一周的每一天都被定為聖日,其中包括耶穌受難日。
「受難日」是紀念耶穌之「死」。這一天信徒們身穿深色服裝,參加禮拜儀式時言容肅穆。天主教徒在禱告時還要將蠟燭順次熄滅,使教堂暗黑。儀式上要誦讀《舊約·以賽亞書》裡的幾節經文。以賽亞是古代的希伯來先知,他似乎是預言了基督受難,天主教會稱這段文字為「受苦僕人」經文。
天主教的儀式上還要奉行崇拜十字架的禮儀。該禮儀最早出現在耶路撒冷。十字架先被遮蓋,隨後逐漸顯露,然後被安放祭壇前,信徒們要對十字架進行跪拜。
對耶穌受難日這個節日,天主教、東正教以及基督教聖公、信義會和其他一些派別都有禮拜儀式。在許多地方,不同教派在這一天聯合舉行禮拜,表示團結合一。
除了聖餐禮、晨禱、晚崇拜之外,受難日的遊行活動在天主教徒聚居的社區也很常見。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城,教士們舉著十字架領著信徒們重走當年耶穌受難的「苦路」,每到一處都要誦經祈禱。在義大利西西里,特拉帕尼復活節的遊行從耶穌受難日下午就開始了,在哀傷的音樂聲中人們抬著木製的耶穌受難像沿著街道緩緩行進,這樣的遊行要持續24小時。許多地方在這一天還演出受難劇,再現那悲劇性的一幕。
相關新聞:
「耶穌喝可樂」教廷沒意見 可口可樂公司表不滿
芝加哥學生創作耶穌像惹非議 用歐巴馬當原型
英國媒體質疑瑪利亞處女身 稱耶穌有個哥哥(圖)
耶穌曾經是一名太空人? 飛天圖困惑考古學家(圖)
責編:石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