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半產婦剖腹產子 剖宮產率30年升9倍(圖)

2021-01-10 搜狐網

    高剖腹產率為何難降低?  

  □中國近半產婦剖腹產子,已成尷尬的「世界第一」

  □國家層面給剖腹產「降溫」,廣東試點建溫馨產房

  這是一個讓中國尷尬的「世界第一」:剖宮產(剖腹產)率接近50%!

  這意味著,中國有一半產婦不是自然分娩,而要「忍痛挨一刀」。隨之帶來的,不僅是相對高昂的手術費,還有孩子日後可能面臨的智力和健康受損。

  這種剖宮產率「畸高」已引起世界關注。今年初,世界衛生組織在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發布報告說,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中國剖宮產率高達46.2%,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上限的3倍以上。

  降不下的剖宮產率,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醫學問題了。有人批判醫院,認為他們貪圖經濟利益,刻意誘導產婦,拉高了剖宮產率;但醫院則喊冤:很多孕婦要「挑日子」,而且剖宮產比自然分娩快捷、方便、安全,為何不做?

  近日在廣州舉行的全國省級婦幼保健院院長年會上,院長們憂心忡忡地發出倡議:該給剖宮產「降溫」了。

  令人期待的是,中國最近已啟動「促進自然分娩,保障母嬰安康」項目,將從國家層面進行幹預。

  ○準媽媽怕疼,現在又都是獨生子女,為確保萬無一失,很多家庭乾脆就「一刀切」。至於「擇日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趕學時硬把孩子在9月1日前「揪出來」。而擇「良辰吉日」的就更普遍,「很多甚至具體到哪一天幾點幾分」。

  ○當前醫患關係緊張,剖宮產無疑被認為是更安全穩妥的方式,能減少糾紛。在歐美國家,只要操作規範就不是醫療過失,醫院就可以不承擔責任,因此,他們的自然分娩率比中國高很多。

  ○過高的剖宮產率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今年,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啟動了「促進自然分娩,保障母嬰安康」項目,從國家層面通過系列措施給剖宮產「降溫」。專家表示,應該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採取增加政府對自然分娩的補貼等措施。

  30多年過去剖宮產率飆升9倍

  對比過去,現在的剖宮產率實在太高了。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剖宮產率僅為5%左右,現在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營醫院達68%

  林秋萍(化名)越接近預產期越困惑,要不要採取剖宮產,她始終拿不準主意。

  丈夫黃先生早早就在網上「做功課」,查到不少關於剖宮產弊端的材料:不僅媽媽產後出血率高,康復時間長,腹部傷口感染可能性大;孩子也會因為沒受到必要的產道擠壓,「肺裡的髒東西不容易被排淨,容易統合失調,也就是身體協調性不如順產的孩子。」

  可轉念一想,林秋萍今年已33歲,一家就只生一個孩子,若半小時能搞定,成功率高,風險係數低,何樂而不為?兩周前,林秋萍開始肚子疼,進產房待產後,破了羊水,想試著生又使不上勁。「剖吧!」最終,她無奈吐出倆字。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副會長龐汝彥告訴南方日報記者,2007年到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範圍進行了調查:在拉美、非洲、亞洲總共選了25個國家作為樣本;在中國,取樣北京、浙江、雲南三省21家醫院(每個醫院的年分娩例均超過1000並能實施剖宮產手術),結果顯示,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最高的是一家民營醫院達68%。而亞洲平均為27%,南美洲為30%,非洲是百分之十幾。

  這讓曾在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過的龐汝彥感嘆:「對比過去,現在的剖宮產率實在太高了。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剖宮產率僅為5%左右。」

  龐汝彥說,她讀研究生時老師灌輸的思想是「將難產做成順產的才是好大夫」,反之,就是「笨大夫」。因此,醫生對每個產婦都要進行認真的檢查,反覆評估產婦和胎兒的情況,詳細記錄每個時間點的具體操作以保證自然分娩,母子安康。「而現在,用各種儀器設備代替了認真的體檢和評估,不少大夫看到胎兒心跳稍快,不做更多的考慮和觀察直接就剖了。」

  「醫院選剖宮產,既省事又來錢快」  

  剖宮產手術收費要幾千元,而自然分娩只需幾百元到1000元不等,而且有的醫院『剖』得越多,獎金還越多。以經濟價值決定分娩方式,這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飆升的剖宮產率,將醫院推向風口浪尖。許多人直斥,這是醫院追求經濟利益的結果。「剖宮產手術收費要幾千元,而自然分娩只需幾百元到1000元不等,而且有的醫院『剖』得越多,獎金還越多。」龐汝彥說。

  南方日報記者跟隨準媽媽羅永寧(化名)體驗了入院後的「被剖宮產」歷程。

  這已是羅永寧第二次生寶寶。一個月前,在預產期的羅永寧開始肚子疼,進入第一產程(從肚子疼到宮口全開)後,醫生立馬讓她躺上床,上了胎心監護儀。

  羅永寧對生育已有經驗,但這麼一折騰反倒讓她緊張起來。過了一會兒,護士來給她打催產素,稱「宮縮乏力」。羅永寧想起來活動一下,「生第一胎我就總結出一條重要經驗:站起來活動生得快!無奈被上了監護儀,再加上打點滴,想動也動不了。」

  「很多醫院不夠以人為本。」龐汝彥直言,孩子出生的一般姿勢都是頭朝下的,母親第一產程若站著或坐著都能憑藉地心吸引力「幫孩子下來」,可醫院偏偏讓媽媽一入院就上床,還要全副「武裝」起來,「而且,過去打催產素都是一邊摁著肚子看宮縮情況,一邊調劑量,現在遠沒這麼仔細。」

  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廣州數家三甲醫院婦產科,了解到第一產程的7—8個小時中,醫院很少讓產婦下床自由活動,一名醫生透露,這需要耗費太多的人力,「根本顧不過來」。

  「不活動增加了產婦自然分娩的難度。但不少醫院總強調客觀原因。另外,剖宮產對醫院來說,既省事又來錢快!」龐汝彥認為,以經濟價值決定分娩方式,這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產婦家人要求剖腹,醫院扛不住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使家庭對獨生子女產生了特殊的重視,簡單地說,就是媽媽怕有意外孩子變傻了。為確保萬無一失,很多家庭乾脆就「一刀切」 

  面對指責,醫院也是大吐苦水。「當前醫患關係緊張,剖宮產無疑被認為是更安全穩妥的方式,能減少糾紛。」省婦幼保健院的一位產科專家說。

  近日,28歲女碩士何一平(化名)在廣州海珠區婦幼保健院臨產前突然休剋死亡,7斤重的男嬰也未能倖免。事後,家屬認為醫院未聽取產婦建議採用剖宮產,及濫用催產藥物欣普貝生犯有過錯,要求院方給說法並賠償;但院方表示,產婦死亡原因和羊水栓塞有關,建議家屬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牛建民表示,自然分娩有很多不可預知的突發問題,若胎兒和母親發生意外,責任可擔不起。「在歐美國家,只要操作規範就不是醫療過失,醫院就可以不承擔責任,因此,他們的自然分娩率比我們高很多。」

  不過,更讓醫院招架不住的是產婦家人的某種「堅持」。

  龐汝彥說,調查顯示除中國外的其他國家實施剖宮產的前五位原因包括頭盆不稱、前置胎盤或有剖宮產史等。但中國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母親要求剖宮產,其中無任何醫療指徵的剖宮產佔了24%。

  「怕疼?試著想想,雙手互掐時,當然是裡面的疼。如果生孩子疼,孩子就更疼,媽媽難道就不能忍?」對「怕疼派」,龐汝彥認為這是「現代產物」,「既然上帝創造了一條通道,必然有利用價值,為什麼不讓孩子走自然通道?」

  若「怕疼」是從媽媽感受出發,那麼從孩子角度考慮,又可分成兩派,「怕傻派」和「擇日派」。

  「怕傻派」怕什麼?「現在都是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使家庭對獨生子女產生了特殊的重視,簡單地說,就是媽媽怕有意外孩子變傻了!」為確保萬無一失,很多家庭乾脆就「一刀切」。

  至於「擇日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趕學時硬把孩子在9月1日前「揪出來」。廣州各大三甲醫院婦產科在開學前均床位爆滿。準媽媽何小姐說:「若不讓寶寶在開學日期前出來,上學時又得耽誤一年,所以乾脆剖了算了。」而擇「良辰吉日」的就更普遍,特別是赴港產子家庭,「很多甚至具體到哪一天幾點幾分」。

  「面對這樣的情況,醫院能怎麼辦?也只能尊重了。」龐汝彥說。 

  推廣溫馨產房,能否將低剖宮產率

  龐汝彥表示,應該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採取增加政府對自然分娩的補貼等措施。如今,一些省市都在嘗試這種辦法,如給予促進自然分娩的醫護人員更多獎勵,自然分娩率也有所提高。 

  過高的剖宮產率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關注。今年,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啟動了「促進自然分娩,保障母嬰安康」項目,從國家層面通過系列措施給剖宮產「降溫」。

  龐汝彥介紹,為期5年的項目總目標是創造一個促進自然分娩的社會環境和理念、推廣促進自然分娩的適宜助產技術和規範的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降低不必要的剖宮產以及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等。具體目標為:全國至少建立10個「促進自然分娩,保障母嬰安康」培訓中心,開展持續有效的培訓,推廣助產和產前健康教育適宜技術;至少培訓2000名有關助產適宜技術和產前健康教育師資;全國至少100家醫療機構達到示範婦幼保健院或醫院標準;促進助產士職稱系列和正規助產專業建立。

  要實現這一目標,這就必須解決幾個問題。龐汝彥表示,應該發揮經濟槓桿的作用,採取增加政府對自然分娩的補貼等措施。「如今,一些省市都在嘗試這種辦法,如給予促進自然分娩的醫護人員更多獎勵,自然分娩率也有所提高。」

  從人員上考慮,當務之急要做好助產士的培訓工作,並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待遇。龐汝彥指出:「助產士人才緊缺,但沒有助產士職稱系列,工資待遇又低,卻承擔著很高的風險。這樣下去,越來越沒人願意做助產士,學的人就越來越少,技術也就越來越萎縮、退化,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產房條件的改善,也是醫院必須要做的。龐汝彥介紹,在國外,第一產程很多產婦在待產過程都可以在產房隨意走動,室內還配有熱水淋浴、盆浴,家人可進入按摩,幫助活動。「要知道,產婦並不是病人,分娩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能不幹預要儘量不幹預;到真正生產的第二產程,產婦則可採用舒適的體位和方式,例如在丈夫懷裡,或者在水中分娩。」

  據牛建民介紹,省婦幼保健院是這一項目在廣東的示範點,如今已開始在第一、二產程上進行改善,嘗試引入分娩新理念,讓產婦減少分娩的恐懼,快樂分娩,平安分娩。

  「第一產程,我們打造了溫馨產房或稱整體產房,讓產婦可由家人陪伴生產的同時,通過淋浴、盆浴減少痛感,並進行按摩以及心理輔導,還採取了一對一責任制助產;第二產程中,產婦可選擇舒適的生產方式。」

  牛健民希望,這種模式能成功推廣到全省,將剖宮產率降下來。

  南方日報記者曹斯陳楓通訊員彭文斌

(責任編輯:侯俊傑)

相關焦點

  • 中國剖宮產率30年飆升9倍 社會認知存盲區
    中國剖宮產率30年飆升9倍,時移世易,或許明日更多的是母親輕撫腹底刀疤感喟生養艱辛。  中國剖宮產率30年飆升9倍 社會認知存盲區  1985年,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剖宮產比率設置了一條警戒線:低於15%。
  • 剖宮產率近50%報復來了 頭胎剖宮產生二胎危險係數大增
    濫用剖宮產危害大  生二胎或危及大人胎兒生命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昨天說,剖宮產造成的問題隨著「單獨兩孩」政策的實行日益凸顯,「濫用剖宮產不僅損害健康,再次懷孕時還容易發生危及孕婦生命的瘢痕妊娠」。
  • 中國孕婦為什麼鍾愛剖宮產
    社會偏好、醫院利益和醫療體制都在讓剖宮產率居高不下我國的剖宮產率過高已持續一段時間,2007年到200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範圍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而亞洲平均為27%,南美洲為30%,非洲是百分之十幾。
  • 自然分娩與剖宮產比較
    剖腹產由於麻醉藥的止痛作用,分娩痛是減輕了,但剖腹產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如麻醉意外、術後出血、產後感染率等。 誤解4: 自然分娩的孩子可能會智商低,因為分娩時,胎寶貝的頭部受擠壓,影響了孩子的智商。
  • 國家衛計委:近3年剖宮產率維持相對平穩態勢
    中新網12月12日電 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副司長宋莉12日表示,根據婦幼衛生年報的結果顯示,2013-2015年中國剖宮產率分別為34.6%、35%和34.3%。在調整完善生育政策,高齡、高危孕產婦比例增多的新形勢下,這幾年來剖宮產率維持相對平穩的態勢。
  • 報告:我國無痛分娩開展率不足兩成,剖宮產率超四成
    《報告》顯示,通過2018年度全國抽樣調查所得出的麻醉分娩鎮痛的開展率為16.45%,由於2017年高齡產婦急劇增多,2017年全國剖宮產率略有升高,為43.56%。《報告》中2017年各省住院分娩人群剖宮產率分布圖。
  • 順產比剖腹產好恢復,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選擇剖腹產?
    2008年,我國的剖腹產的出生率為28.8%,而在2018年,我國剖腹產的出生率已經升至36.7%。曾在112 138例產婦中進行研究,,剖宮產術分娩佔分娩總數的54.5%,其中無指徵剖宮產佔分娩總數的13.375%,在剖宮產率較高的地區無指徵剖宮產率也明顯較高,相比剖腹產來說,順產比較好恢復,為什麼剖腹產卻逐年上升呢?
  • 深度解析順產和剖腹產之利弊
    相信每一個孕婦到後期都會糾結於到底是選擇順產還是剖腹產呢?從懷孕到生產,心驚膽戰走過十月。在最後幸福的時刻即將要降臨的時候,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剖宮產率30年飆升9倍,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剖宮產率僅為5%左右,現在中國總剖宮產率為46.5%。
  • 超半數濟南媽媽選剖腹產 醫生建議是主因
    大眾網濟南6月4日訊 (記者陳修勝 徐玲)一則「中國平均剖腹產率接近50%,遠高於世衛組織推薦的15%上限」的消息,讓高剖腹產率成為公眾的關注焦點。,其中胎兒太大、擔心安全、臍帶繞頸是剖腹產的三大主因,分別有29人、25人和19人,佔到總量的57.9%;此外胎膜早破、羊水較少或混濁,胎位不正以及產婦身體原因也是導致產婦最終選擇剖腹產的主要原因,佔29.4%(具體調查數據見列表三)。
  • 隨身聽┃第八章(Ⅵ):為什麼剖宮產率居高不下呢?
    2002年,專門研究中國剖宮產率的一名前世界衛生組織官員指出,中國每年至少有100萬至150萬的剖宮產術是不應該做的。目前全國每年出生近2000萬嬰兒,合理的剖宮產數字應在300萬左右,約為 15%;最高也不能超過600萬,約為30%。但實際上,我國每年約有800萬—1200萬人施行了剖宮產術,約佔40%—60%。
  • 倍舒痕呼籲關注剖腹產媽媽的「隱形的疤痕」
    近日,倍舒痕發布品牌大片「一抹無憾 愛煥新生」,聚焦中國剖腹產母親群體心理狀態,呼籲更多人關愛剖腹產媽媽,讓剖腹產媽媽可以從容接受生產過程中的小遺憾,更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疤痕」。
  • 影響剖腹產疤痕大小的5大因素(圖)
    導讀:影響剖腹產疤痕大小的因素,除個體原因外,最重要的有以下因素:影響剖腹產疤痕大小的5大因素(圖片來源:資料圖)年齡青年人容易發生,特別是 10~20歲發生增生性疤痕比率最高。主要因青春發育期組織生長旺盛,創傷後反應性強,加之皮膚張力大所致;就年齡而言,做剖宮產的孕媽咪發生疤痕的可能性很高。皮膚張力包括皮膚組織缺損程度引起的張力和皮膚組織本身固有的張力。
  • 2018全國剖宮產率是多少?2019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說了什麼
    5月2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中國婦幼健康事業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孕產婦死亡率穩步下降。199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88.8/10萬,2018年下降至18.3/10萬,較1990年下降了79.4%。
  • 想要二胎的注意了,究竟是順產還是剖宮產?
    最近,總有患者諮詢如果一胎是剖宮產,對二胎到底有沒有影響。其中,頭胎剖腹產的女性比順產的女性再次懷孕的可能降低了9%,並且活產率更低。國際著名期刊JAMA Network Open也發布文章,女性生產後1個月後,計劃在3年內要第二個寶寶的順產產婦佔59%,剖宮產產婦佔57.3%。有些女性剖宮產後的一些瘢痕可能會增加繼發不孕的風險。
  • 產婦跪求剖腹產疼痛難忍跳樓身亡!到底是誰拒絕給產婦剖宮產?
    情緒失控跳樓身亡「妻子說她太疼了,想改為剖宮產」。他說,在妻子再三要求下,自己打電話給在醫院的熟人,想問關於剖宮產的事情,沒想到電話掛了約5分鐘,護士告訴他妻子不見了。他衝入產房,沒有找到妻子。隨後,醫生告訴他人在一樓。透過分娩中心外的窗戶,延壯壯見到妻子赤裸著身體,被抬上擔架。院方《說明》提到,8月31日上午10時許,產婦進入待產室。
  • 女子9年內4次進行剖宮產 希望35歲前生夠7個
    記者 王良珏 攝  據媒體報導,徐子淇自2006年嫁入李家後,努力「造人」,至今已9年4剖!她還表示,會繼續生,希望35歲前生夠7個孩子才收工!很多女明星生孩子,都選擇剖腹產。2012年,貝嫂維多利亞第四次剖腹產生下小七;小S的3個女兒全都是剖腹產……這樣的事情在港澳和歐美國家很常見,但是在大陸卻比較罕見。  前段時間,類似的情況就發生在清遠街坊身邊。
  • 剖宮產就是剖腹產?錯啦!腹膜外剖宮產不進腹腔,傷害小恢復快
    很多人把剖宮產叫剖腹產,是因為普通剖宮產需要切開子宮以及腹腔。      但孕媽們知道嗎?
  • 山東今年高齡產婦增多 9月前現臨產孕婦剖腹產高峰
    然而,由於不少母親頭胎選擇的是剖宮產,在生育第二個的孩子的時候,卻面臨巨大的風險。  女子生二胎子宮被摘除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導,陳女士今年上半年生育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雖然母子平安,但不幸的是,她卻失去了子宮。
  • 剖腹產和順產的區別 這些女人不適合順產
    ■剖腹產和順產的區別剖腹產剖腹產從字面上的理解是將腹部切開,從子宮中取出孩子。通過剖宮產方式生孩子時需要麻醉、輸血、輸液、手術治療和縫合。順產順產是時下最提倡的一種分娩方式,現對於剖腹產來說,順產是符合人類的分娩方式,可以降低產褥感染率和死亡率,同時對母體和胎兒來說都安全。優點首先,從產婦角度來看順產可以讓女人更完美,避免造成身體的傷口和缺陷,經歷順產的女性其腦垂體會刺激分泌出催產素,有利於縮短產程和促進乳汁的分泌。
  • 剖腹產造成產婦死亡風險比順產大,能順則順?
    剖腹產產婦死亡風險比順產大據《英國醫學雜誌》周刊網站日前報導,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記錄的拉美地區3萬多例剖腹產和6萬多例順產的結果,發現剖腹產婦女死亡的可能性是順產婦女的3倍到5倍。剖腹產婦女患病的風險也比較大,子宮切除的危險高出3倍;進重症監護室的比例比順產的高1倍。不過,剖腹產可以挽救一些胎兒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