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6日11時02分,銀河航天首發星發射成功
11月17日,據鈦媒體App獲悉,中國衛星網際網路企業銀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B1輪)融資。
本輪由南通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投資基金領投,混沌投資、經緯中國、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基礎設施基金等跟投,老股東順為資本、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君聯資本、源碼資本等持續跟投。
完成本輪融資後,銀河航天最新估值超十億美金(近80億元人民幣),是目前第一家十億美金估值規模以上的商業航天公司,也是中國商業航天及衛星網際網路領域第一隻獨角獸企業。
此前,2019年9月,銀河航天完成A輪融資,由建投華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領投,順為資本、IDG資本、君聯資本和晨興資本跟投;2018年,銀河航天獲得了順為資本、晨興資本、IDG資本、高榕資本、源碼資本、君聯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支持。
銀河航天創始人、CEO徐鳴表示,本輪融資後,公司將將持續發力衛星網際網路技術研發,並快速構建新一代網際網路衛星的低成本批量化製造能力,助力我國衛星網際網路建設。
銀河航天於2018年4月正式投入運營,由獵豹移動聯合創始人、前總裁徐鳴創立。公司深度融合航天與網際網路基因,致力於通過敏捷開發、快速迭代模式,規模化研製低成本、高性能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
在人才方面,銀河航天表示,該公司擁有一流的技術研發團隊,涵蓋衛星、通信、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等領域,具備自主設計研發高性能、低成本通信載荷、衛星平臺、地面通信系統以及網際網路應用和國際化運營的能力。
在產品方面,目前銀河航天技術團隊已研製出中國首套低軌Q/V頻段信關站,信關站是低軌衛星網際網路系統接入地面網絡的入口,該信關站突破了V頻段天線大動態跟蹤、V頻段高性能射頻通道、高速調製解調、動態數據路由切換與管理等關鍵技術。
2020年1月16日11時02分,銀河航天首發星成功發射,該星不僅是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到24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也是我國目前由民營企業研製的唯一在軌運行的寬帶網際網路衛星。目前,銀河航天自主研發的第二顆寬帶通信衛星已進入總裝階段。
鈦媒體App了解到,銀河航天二發星是具有國際先進性的Q/V/Ka頻段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載荷。
另外,銀河航天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用時不到一年,建成了其首個成熟獨立的商業航天測運控系統。銀河航天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使用了全新的合作方式,建成一套開放的測運控中心軟體系統作為數據和控制中心。
簡單來說,銀河航天通過異地備份數據同步建立可靠的通信網絡,利用大數據及AI算法對衛星健康狀態和衛星運控規划進行優化管理,並且正在向全自動無人監管系統的研製方向努力;當前的運控系統在支持多星多站方面已經穩定運行,通過不斷探索和積累,銀河測運控系統在今後的衛星巨型網絡星座建設中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銀河航天還研製出多種型號Ka頻段低軌衛星用戶終端,為用戶搭建地面與衛星間的傳輸鏈路,實現高速數據傳輸。其中固定式拋物面用戶終端可以為偏遠地區鄉村、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寬帶網際網路接入或者為5G基站數據回傳服務。全電掃相控陣用戶終端可為飛機、船舶、車輛等移動載體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
此外,今年7月17日,銀河航天宣布將在南通建設銀河航天衛星超級工廠。衛星超級工廠建成後,將具備日均生產超過一顆衛星的量產能力,年產能將達到300-500顆,推動衛星低成本量產。(詳見鈦媒體前文:銀河航天衛星超級工廠將落戶南通,日均生產超一顆衛星)
進入2020年,商業航天領域又重新熱鬧起來。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首次提出要將「衛星網際網路」納入新基建,商業航天相關規劃也隨之加速出臺。5月以來,上海、北京、福州、重慶、成都、深圳相繼提出涉及衛星網際網路的行動計劃,均宣布構建覆蓋火箭、衛星、地面終端、應用服務的商業航天產業生態。
在政策指引下,資本層面加快投資步伐。今年5月,九天微星率先完成2.7億元B輪融資;8月底,星際榮耀宣布完成11.92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9月初,藍箭航天宣布12億元的C+輪融資,天兵科技完成數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11月3日,商業火箭提供商「星河動力」宣布再完成A輪2億元融資。
有投資人表示,商業航天公司融資回暖背後,一方面是科創板的因素,讓大家看到某一個高科技賽道的頭部公司有快速上市,進行資本退出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SpaceX的成功也讓國家加大了支持,很多地方政府背景的(人民幣)基金也開始入局,熱錢隨之而來。
鈦媒體了解到,包括微納星空、千乘探索等民營航天公司也接近完成新一輪融資。(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林志佳,編輯 | 趙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