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第十個「世界肝炎日」。放眼世界,我國肝炎患者人數居高不下,現存的B肝病毒感染者數量約7000萬,幾乎佔據全球總數的三分之一,中國已然成為了「肝病大國」。但是目前,無論是普通人,還是被肝病困擾的患者,對肝病的認識,還遠遠不足。一些肝病的謠言甚囂塵上,破除肝病謠言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們有幸在世界肝炎日,請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陳仁主任,以及羅曉丹副主任醫師,做客醫聯媒體直播間,和將近十萬網友隔著網絡面對面交流,一起破除肝病常見誤區,為肝病患者掃除迷霧。
陳仁主任(左三)和羅曉丹醫生(右二)與醫聯媒體編輯合影留念
謠言一:患上肝癌、肝硬化等於被「宣判死刑」
作為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陳仁主任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二十多年,對於肝癌、肝硬化,以及各類肝病,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高的診治能力,他認為這個說法是不科學的。如果代償期肝硬化患者能及時進行診治,醫生通過綜合病史、症狀、體徵等多方面情況,科學用藥,加之對症處理,就能得到很好地控制。
退一萬步來講,假若肝硬化沒有得到控制,發展到了肝癌,我們也不能簡單地把肝癌視為絕症。不管是早期還是晚期,臨床上都有相應的治療對策,早期可以及時採用介入或手術切除的方式治療,發展到後期,仍可以通過手術切除、靶向治療、介入治療等手段,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對此,羅曉丹醫生表示十分認可。身為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的副主任醫師,羅曉丹醫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診治各種類型的肝膽道疾病。
她告訴我們,得了病毒性肝炎,通過早期的重視和及時幹預治療,可以避免發展到肝硬化、肝癌;即使患者不幸發展至肝硬化和肝癌,也不用太過於悲觀和失望,現在的醫學發展十分迅猛,醫學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經過及時和正確的治療,患者未嘗沒有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機會。
謠言二:只有胖子才會得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於各種原因而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陳仁主任透露,相對而言,肥胖人群中脂肪肝的發病率確實比較高,但是瘦的人,如果飲食不注意,平時不重視鍛鍊,沒有遠離脂肪肝的危險因素,也同樣面臨著得脂肪肝的風險。
羅曉丹醫生則補充道,脂肪肝其實已經超越了B肝和C肝,成為了我國甚至是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無論是胖還是瘦,都應該堅持正確的飲食,保持規律的作息,注意適當運動,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遠離脂肪肝。
謠言三:成人不用打B肝疫苗,打一次終身免疫
B肝疫苗是防治B肝傳播的重要手段,早已被列入到計劃免疫當中,很多寶寶在出生後就開始接種。這也引起了一些誤解,有說法認為成人不用再打B肝疫苗。其實這個問題還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陳仁主任談道,這需要參考一些重要的指標,一般來說,B肝表面抗體滴度大於100IU/mL,不需要再打B肝疫苗,若B肝表面抗體滴度比較低,則需要進行B肝疫苗的接種、增強。他特別指出,有部分人打了B肝疫苗,雖然產生了抗體,也有較高的B肝表面抗體滴度,但是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免疫力低下,抗體消耗快,則需要再打B肝疫苗加強,並非打一次終身免疫。
針對這些情況,羅曉丹醫生給出了溫馨的建議,無論成人還是小孩,可以隔上三到五年,進行定期的B肝抗體檢測。如果B肝抗體夠量,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額外增強,如果抗體不夠量,還是及時補充比較好。
謠言四:和肝炎患者接觸就會被傳染
當今社會,多多少少都有人對肝炎患者有所忌憚,不敢和肝炎患者接觸、交流,更不敢和肝炎患者同桌吃飯,害怕被傳染。陳仁主任依然給這謠言蓋上了「不科學」的大章。
並非所有肝炎都能傳染,具有傳染性的肝炎主要有A型肝炎病毒(A肝)、B型肝炎病毒(B肝)、C型肝炎病毒(C肝)、丁型肝炎病毒(丁肝)、戊型肝炎病毒(戊肝)等,這類病毒所引起的肝炎是有傳染性的;而非病毒性肝炎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肝病、藥物性肝炎等,是沒有傳染性的。
面對非病毒性肝炎患者,我們不需要太過於憂慮,可正常對待。而面對具有傳染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我們則需要慎重,做好自身的保護工作,擁有足夠的抗體,正常交往,風險不會太大。
為了正確和肝炎患者交往,羅曉丹醫生提到,我們需要從傳播途徑上阻斷病毒性肝炎的傳播。比如,A肝和戊肝主要通過糞口傳播,假若我們平常吃的東西不乾淨,上廁所後沒有洗乾淨手,有可能就會被傳染上A肝和戊肝。B肝和C肝是通過體液及血液接觸傳播的,日常生活接觸一般不會傳染。
面對這種情況,羅曉丹醫生提醒廣大A肝、戊肝患者,做好家庭清潔工作,尤其要注重馬桶的消殺,可在便前便後往馬桶投入健之素等含氯消毒藥物,並使用有殺菌作用的洗手液。另外,不建議患者下廚做飯,和他人傳遞食物。
謠言五:得B肝就不要生孩子!B肝媽媽一定會生出B肝寶寶
B肝屬於病毒性肝炎的一種,具有感染性,在我國約30%~50%的B肝患者是通過母嬰傳播感染的。因此這也成為了很多B肝孕婦的心頭之痛,害怕病毒通過母嬰垂直傳播,使寶寶被感染。
其實,陳仁主任在臨床上也接觸過非常多B肝媽媽,他提到,現在的醫療已經有非常多辦法進行幹預,幫助B肝媽媽生下健康寶寶。醫生需要對B肝媽媽進行全面的評估,比如檢查肝功能、B肝病毒DNA、肝臟彩超等等,再根據情況做出個體化的指導或者治療。
如果B肝病毒DNA、轉氨酶比較高,病情不太樂觀,則建議患者經過處理後再懷孕,以便於降低寶寶感染B肝的概率,再者在寶寶出生後,需要及時打B肝疫苗和高免疫蛋白。從這兩方面,給寶寶的健康加上雙層保護。
另外,如果B肝病毒DNA比較高,肝功能正常,則建議B肝媽媽在孕期24周到28周進行藥物阻斷,在寶寶出生後,進行B肝疫苗和高免疫蛋白的使用。B肝母嬰阻斷技術,目前已經非常成熟,進行正確的阻斷,效果十分可觀,阻斷率甚至能達到98%左右,有需要的患者,可前往有資質的醫院進行治療。
所以,羅曉丹醫生呼籲各位B肝媽媽,孕前、孕中、孕後,都要充分和感染科或者相關專科醫生交流,定期檢查,假若需要母嬰阻斷,一定要及時幹預。
短短一個小時的直播,很快就結束了,直播期間,陳仁主任和羅曉丹醫生針對現在社會上主要流傳的肝病謠言,進行了一一粉碎,希望網友們能夠正確認識肝病,不信謠,不傳謠,做好肝病防範工作,健健康康。
小編說
在直播的過程中,陳仁主任和羅曉丹醫生雖然對很多網友的疑問進行了解答,但是還有太多的問題隱藏在人們心中,對於肝病的認識,我們需要不斷深入,才能在未來,更好地守護自身健康。正像本次肝炎日的主題所說,希望能通過大家的努力,共同塑造一個「沒有肝炎的未來」。
本文指導專家簡介:
陳仁:廣東省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及廣東省科技項目評委、美國病毒學會會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委員。
廣東省保健協會感染防控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教育協會感染病學專委員副主任、廣東省預防醫學會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亞太肝病診療技術聯盟廣東聯盟副主任、廣東省醫師協會肝病專科醫師分會副主任 、廣東省精準醫學會免疫治療分會副主任、廣東省醫學會感染病學常委、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肝炎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羅曉丹:廣東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畢業於中山醫科大學,從事感染專業工作多年,在複雜感染的診治、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疑難及危重症肝病的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及前沿的治療手段,在院內感染防控方面有一定的經驗。
2017年開始協助科室積極開展人工肝治療、肝臟瞬時彈性檢測等新項目,當年完成人工肝血漿置換近300人次,成功救治肝衰竭人次近60例,使肝衰竭治療成功率從50%提高到80%以上,提高科室整體治療技術水平,並增加科室、醫院在省內外的影響力及學術地位。
學會任職:廣東省保健協會感染防控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廣東省保健協會肝病分會常委、廣東省肝臟病學會肝腸微生態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預防醫學會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