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3年,太平公主決定去死

2020-12-16 平分往事
《大明宮詞》劇照

公元713年七月初六清晨,太平公主牽馬下山。出發的那一刻,她做好了赴死的準備。

三天前的深夜,她在公主府收到消息,稱侄子李隆基突襲,羽林軍兩名統帥被當即斬首,隨後四名宰相倒斃於劍下,太上皇被圍困於承天門,大明宮已被皇帝牢牢控制,矛頭直指公主府。她沒有半點猶豫,立刻動身奔長安城南而去。

南門洞開,她策馬飛馳。萬年縣往南五十裡,終南山峻險蔥鬱,容易蔽身。直達山中一座破敗的寺院,她才發現身邊再無一人。

天色微明,她隱隱聽到遠處馬蹄急促,可轉耳又沒了聲音。山中死寂,她被引至寺院一角,進屋坐定。

忙中並未出錯,夜半她聽到消息的那一刻雖是半夢半醒,但「公主謀反」四個字如利刃出鞘般寒光乍現。

出鞘就要見血。

八年前,這把懸於頭頂的利刃要了二張兄弟的命,連同母親武則天的政治生涯一同斷送;之後太子李重俊發動政變,那個心思愚鈍、勇而無謀的李氏子孫的首級,被他的父親,當時的皇上李顯割下示眾;三年前,刀劍再出鞘,野心家韋氏和她的女兒安樂公主,連同上官婉兒一起命喪黃泉;如今,輪到她了。

李氏子孫,這個大唐尊崇的皇族姓氏,自626年的玄武門開始,陷入了政變的魔咒。父子反目,手足相殘,皇家的親情之上,那副足夠致命的權力之網,總能輕易篩選出最具野心的那一個,自然,也是最狠心的那一個。

漏網之魚陷入萬劫不復,野心家登基稱帝,這個互相殘殺的家族遊戲,太平公主見識過許多次。她本可以避免如此極端的命運……但是,她真的能嗎?

開耀元年,公元681年七月,長安城內鮮花著錦。按照習俗,公主將於夜間出嫁。

自興安門起,道路兩旁相接的火把照亮了整個長安,裝扮華麗的翟車因為太過寬大,而不得不臨時拓寬所經的門隘。萬年縣衙作為公主的婚館被重裝一新。

薛家地位尊貴,新郎面若冠玉。16歲的李令月,大唐尊貴的太平公主,高宗和武后唯一的女兒,享受著世間最大的幸福。

《大明宮詞》劇照

薛紹長她五歲,早到婚嫁的年齡,雖然有青梅竹馬的緣分,卻攝於皇威,遲遲不敢前。還是太平公主動了點心思——著上紫袍玉帶,扮成武將的模樣,在父皇和母后面前跳舞。舞畢,二聖大笑問,「你又不做武官,何必穿上武官的衣服呢?」

公主答,「兒臣雖做不了武官,把這武官的衣服賜給駙馬如何?」

高宗和武后明白了女兒的心思,為二人指婚,一切水到渠成。

隱隱傳來的不和諧的聲音,來自薛紹的長兄薛顗。

薛家長子薛顗、次子薛緒早已成婚,妻子蕭氏和成氏因為出身低微被則天皇后嫌棄,她無法容忍心愛的女兒與田舍之女同為妯娌,勒令薛家休妻。還是有人勸和說蕭氏出身為蘭陵蕭氏,並非寒門,才被按下不提。

薛顗心中擔憂,雖然迎娶大唐公主能增添無限榮耀,但恐怕也會因為距離政治風暴太近,為家族引來災禍。

太平公主的身份,本身就是風暴之眼。但年僅16歲的公主,對此一無所知。

她單純嚮往著富足美好的家庭生活,想著與所愛之人生兒育女。兩人另闢居所,遠離政治,也遠離婆媳瑣事。七年間,她誕下一兒兩女,肚中的第四個孩子即將臨盆。此時的太平,僅僅是孩子的母親、薛紹的妻子。

688年,第四個孩子還未滿月,就傳來不好的消息。

薛顗參與李衝謀反,薛紹無端被疑,下入詔獄。

高宗於五年前駕崩,母后武則天臨朝稱制,對唐室皇親的打壓引發國內動蕩。正是敏感的時候,駙馬卻被牽入謀反一黨。太平公主拖著虛弱的身體向母后求情:駙馬雖是薛顗的親弟,卻並未住在一起,日常疏於往來,實在冤枉,看在孩子還未滿月的份上,請母后饒他一命,

武則天稱帝箭在弦上,她不能因為兒女私情誤了大事。於是下令,留駙馬全屍,交予太平公主安葬。

據傳,太平曾獲準去獄中探望。夫君被酷吏折磨,皮開肉綻,面目全非,看到眼前的妻子,卻無法開口,只有眼淚縱橫。照顧好孩子們,這是薛紹對太平公主最後的囑託。

獄中的薛紹被活活餓死。

武則天為安慰心碎的女兒,破例封戶一千二,天朝富貴家,這是做公主的代價。

載初元年,公元690元,武則天下令將女兒賜與武承嗣為妻。這個她預測稱帝之後,將最有作為的武氏後代,是所能想到的女兒最好的歸宿。

《大明宮詞》劇照

太平公主已深知命運並非自己主宰,而政治是她無法逃脫的宿命,她妥協了。李家支離破碎,她只能依靠母親。唯一抵抗的方式,是將第二任駙馬,從武承嗣,變成了武攸暨。

這個忠厚的老實人,除了有不俗的外表,還有一個原配的妻子。不重要。武則天一聲令下,他的原配妻子命喪黃泉。

與武攸暨成婚兩個月後,武則天稱帝,改唐為武周。太平從李唐的公主,變成了武周的媳婦。與兩個哥哥烈火烹油的境況不同,她成為大唐李氏唯一的幸運兒。

政治的翻雲覆雨手,她領教了。

十五年武周王朝,作為武皇的女兒,她自然能在母親圈定的範圍之內隨心所欲。與武攸暨再育三子的同時,她開始樂於同那些更年輕的男人周旋。丈夫算什麼,男人算什麼,她太平公主,可以將一切規矩踩在腳下。

耳邊傳來兩個哥哥的消息,一個被貶房州艱難度日,她不能探望;一個深居宮中立為皇嗣,卻日日膽戰身驚,命懸一線;還有那幾個可憐的侄兒……她無計可施。

她為母后獻上男寵。母后老了,何不讓她高興些?或許念著母子之情,她能對李家網開一面。

李氏復闢之聲日盛,母親卻在傳位之事上猶豫不決。公元705年,武皇臥病許久。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顯,聯合大臣張柬之等,率羽林軍逼宮長生殿。殺死二張,武皇退位,史稱「神龍政變」。

皇位重歸李唐,太平公主功不可沒。

三哥李顯,即唐中宗,封其為鎮國太平公主,賞五千封戶,可開府,招納賢士,參與政治。她將從母親那裡學到的政治手腕,運用自如。

平生第一次,她體會到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快感。那一年她剛滿40歲。

武則天稱帝,激勵了所有大唐的女性。同時期女性的膽略和英武的品格,成為不可小覷的力量。

武則天早年曾稱女兒太平公主「類我」,而事實上,繼承她野心的並非女兒,而是兒媳,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

《大明宮詞》劇照

這個曾經跟隨被廢的皇子遠居房州的女人,用她堅毅的性格支撐著丈夫脆弱的神經。如果沒有她,李顯不會等到重登寶座的一天。

等到命運翻盤的時刻,她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那個象徵著世間最大權力的椅子上。她要守護這來之不易的運氣,她要效仿曾經的武皇,那個曾經讓她墜入地獄的婆母,她的唯一偶像。

李顯軟弱,她決定自己來。

同登朝堂,幹預朝政。安插親信,培植勢力。她連同她的女兒安樂公主,左右著這個國家的動向。而唯一的忌憚,是鎮國太平公主。

公主多善謀斷,她們不敢造次。

而對太平公主而言,這是權力之秤最為平衡的時間。也是對她而言,最安全的局面。她收斂鋒芒,韜光養晦。直到李重俊發動政變。

這個不受重視的皇子,被貶謫外地。距離皇位如此之近卻淪為了棄子,他不甘心。率領有勇無謀的羽林軍頭目李多祚殺回城來,是公元707年,他父親李顯登基第二年。他輸得很快,頭顱被砍下示眾。

這大大刺激了皇后韋氏的野心,她要清理朝堂,剷除一切會威脅到她的勢力。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太平公主。她對她的恨,要追溯到公元681年。

還記得那年公主出嫁,長安一派歡騰的場面。而人們忽略了,就在同一天,太子李顯迎娶太子妃韋氏。熱鬧是別人的,她心不甘又力不足。可如今貴為皇后,她有了與太平抗衡的實力。

太平公主麾下的羽翼此時發揮了作用,她涉險過關,卻明白與皇后為敵的下場。她需要更加收斂,並且伺機行動。

公元710年七月,中宗李顯突然駕崩。韋後臨朝,大唐再次陷入更名改姓的可能之中。

25歲的李隆基,太平公主的侄子粉墨登場。

雖然年輕,並且風流成性,但他身上的英武之氣,依然給了太平公主不小的信心。李氏後繼有人,她決定與他聯合作戰。

7月21日深夜,李隆基率兵直闖羽林營,將韋氏安插的將領斬首示眾,並稱,「韋後毒害先帝,謀危社稷,大家需同心協力,剷除逆賊。」此言一出,政變師出有名,萬軍呼應。

隨即,韋後倉皇出逃被手下斬首,安樂公主本想描完最後一筆眉,卻不想斷頭於鏡前。「唐隆政變」圓滿結束,太平公主再次挽李唐於危時,被睿宗李旦,她的四哥,李隆基的生父,賞戶過萬,一時大權在握,富可敵國。

權力和財富對於太平公主,如同呼吸一般與生俱來。賞千戶、賞五千、賞萬戶,她無法從中獲得幸福感。恰恰相反,她陷入到一種無法自拔的悲傷之中。

「唐隆政變」後一個月,公元710年8月21日,她與薛紹的愛女萬泉縣主病死於延州。雖力可通天,卻無法讓24歲的女兒起死回生。太平悲慟,「心搖壟樹,靡日不思」。

而政變中無法保全的上官婉兒,是她心頭另一塊傷。

這個當年緊隨武皇的女官,與太平年齡相仿。兩人常常同出於賓宴的場合,培養出難得的默契。自小到大,太平沒有同齡的夥伴,而上官婉兒彌補了這個空缺。

之後神龍政變,若非婉兒在宮中安插親信,皇位不會如此輕易回歸李姓。而唐隆政變之前,也是她在暗中與韋後周旋。可李隆基在明知如此的前提下,依舊下令誅殺。

太平身為公主,卻無法留住情同姐妹的上官婉兒。或許就是從那時起,她明白事情再次脫離她的控制,尤其是那個年輕氣盛的李隆基。

她將上官婉兒葬在女兒的墓旁,這裡臨近薛紹的墓地。在她的設想當中,自己百年之後也將與他們在此相聚。

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禪位,李隆基登基。駙馬武攸暨去世。

時年47歲的太平公主,送走了兩任丈夫。孤家寡人的她,有了落葉知秋之感。

自然,尋訪公主之人絡繹不絕。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成了與她最為緊密的政治情人。她試圖利用這些男人,撥動失控的天平。

她何曾有過稱帝的野心?她的父母、哥哥,都曾身居帝位,她只是習慣於緊鄰帝位而坐,她不想失去這唯一擁有的東西。

公元713年,太上皇李旦放出風聲,要令當今這手中無權的皇上尋訪邊疆。朝中流言紛紛,稱太平公主的勸言奏效,這是帝位易主的訊號。後來不知為何,太上皇又改期八月。瞬時人心浮動,皇帝不安。

七月三日凌晨,政變老手李隆基,決定再次政變。太平功高震主,而李唐皇位已穩,她這個心腹之患,到了去除的時刻。

李隆基雖然年輕,但總能一招制敵。他對外稱,「太平公主意欲謀反篡位,全軍將領需同心協力,剷除逆黨。」

計劃周全嚴密。率先拿下北衙禁軍,再入朝斬殺太平一黨的宰相,隨後控制太上皇,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雖劍指太平,卻不知為何,沒有人去公主府嚴密監視。身在風暴之眼的她,此時不再重要了。

聽聞消息後,她一人一馬逃入南山。

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這史書的記載,是至理之言。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六日,政變後的第三天,藏於南山寺中的太平公主,決定回家。

她知道山下等她的是什麼。但作為大唐的公主,武則天的女兒,她有責任保持尊嚴,從容赴死。

一條白綾,是這個殘忍的家族賜予太平公主最後的禮物。大唐享國289年,所有公主難遇善終的命運。

她李太平,沒有什麼了不起。

相關焦點

  • 刀光劍影的八年四次政變——從武則天退位到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唐為周。武則天在位共15年,於公元705年退位,但正是這次退位拉開了大唐刀光劍影的政變的帷幕。1、神龍政變公元705年,是神龍元年。安樂公主同時,由於太平公主反對安樂公主成為皇太女,安樂公主一定要置太平公主於死地。於是,為了剷除韋氏一黨,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聯合在了一起。
  • 太平公主曾經大權在握,卻被自己的侄兒謀害,50多歲慘死家中
    公元712年八月三日,李旦遜位為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即位為帝。李旦當上了皇帝,對這個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賞(連她的三個兒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許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來參與決策。從此,太平公主越發權傾朝野。
  • 《大明宮詞》:太平公主用自己的死亡為大唐再一次換來了太平
    漫步走出屋內,回到自己的寢宮,看著面前的白綾,太平陷入了沉思。她終究逃不過自己的宿命,但她依舊安然的決心赴死。因為就像她的出生一樣,她的死亡再一次給大唐帶來了太平。公元713年,太平公主逝世。同年,李隆基登基,懷著太平對他的期望,開創了「開元盛世」。大明宮詞的故事就此落幕。太平公主為什麼要用自盡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一來是因為薛紹遺子崔緹,為了償還父親薛紹欠太平公主的情債,更想讓太平能夠順利繼承皇位,便開始了他無盡的屠戮。
  • 歷史上真正的太平公主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公元698年,武則天決定還政李唐,於是迎回李顯,重新立為皇太子。這時,李旦也恢復自由身,太平公主兄妹幾人總算看到了出頭之日。但是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母親面前,兄妹幾人絲毫沒有懈怠,甚至還違心地一起為張昌宗奏請封王。儘管武則天沒有批准,但足見兄妹幾個也算是統一了「戰線」。
  • 李隆基為何要賜死扶自己上位的太平公主?答案很簡單!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女人,從小就跟著武則天耳濡目染的她,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公主,而李隆基是武則天四兒子李旦(唐睿宗)的三兒子,所以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是姑侄關係。本來在帝王家,姑侄關係雖然親,但是交集應該不是太多。但是從小就在武則天身邊長大的太平公主最不缺就是野心,而李隆基恰巧也是這種人。
  • 李隆基上位後,為何第一件事就是除掉姑姑太平公主?你看她幹了啥
    然而在公元712年,唐玄宗接受父親李旦的禪位,成為了皇帝,他上臺後第一件事情,卻是除掉自己的親姑姑,也就是太平公主,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 公元665年,太平公主出生在了洛陽紫薇城,是高宗和武后最後一名子女,因此十分受到寵愛,武后曾經為了不讓愛女嫁到遠方和親,專門修建了太平觀提供公主居住,謊稱其已經出家,太平公主的稱呼也因此而來
  • 太平公主一段不幸婚姻與三段悽美愛情
    經過「充分」準備,薛紹迎娶了太平公主進門,小夫妻恩愛有加,公主甚至為丈夫改掉了自己驕傲、囂張的毛病,可見,太平是真愛薛紹的。可惜,美滿的生活才過了7年,薛紹就因為兄長薛顗參與唐宗室謀反被牽連入獄。第二段婚姻:日久生情時隔一年多,公元690年(載初元年),武則天命令太平公主改武攸暨。這回,武則天確實處死了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雖然不情願,但好在武攸暨性格謹慎謙退,對公主很照顧,太平那顆被擊碎的心漸漸彌合起來。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幾乎滅其滿門,為何幼子薛崇簡能倖免於難?
    可是,太平公主終究沒能夠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曾經權傾朝野的她,最終輸給了自己的侄兒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奪權失敗後,李隆基處死了她所有的兒女以絕後患,唯獨留下了她兒子薛崇簡,這又是為何呢? 薛崇簡劇照薛崇簡乃太平公主與她的首任丈夫薛紹所生,因幼子薛崇簡長相酷似父母,出於愛屋及烏的心理,唐高宗、武則天都對薛崇簡青睞有加,太平公主仗著母親的寵愛,薛崇簡年幼時就被賜封為郢國公
  • 看懂了太平公主的可愛卻沒看懂她的兇狠 開扒《大明宮詞》的種種錯誤
    事實是太平公主約16歲時,她向父母透露出了恨嫁之心。李治與武則天精心給選擇了城陽公主的二兒子薛紹配給女兒。他是李治的親外甥,薛家是當時的大族,是絕對的皇親權貴。真實的薛紹沒有婚娶過,太平公主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史料記載,公元681年,薛紹與太平公主在長安附近的萬年縣館舉行婚禮,燈火通明烤焦了沿途的樹木。因為婚車太寬大,還拆除了縣館的圍牆。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什麼最後太平公主還是被殺?
    太平公主劇照 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正式將皇位傳給太子李隆基,風華正茂的李隆基決定大展拳腳。但是他還沒有掌握所有的權力,因太上皇李旦依然過問軍國大事。 張瑋找到李隆基,表示如今太平公主在宮中的勢力很大,對皇帝的執政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如今皇帝想要安心執政,必須要剷除太平公主等人的勢力。不如再搞一次政變,將太平公主及其黨羽一網打盡。 李隆基表示同意,但是並沒有操之過急,他打算精心準備一番。
  • 太平公主: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為什麼謀反?
    也許是出於對武則天的報復,也許是對政治聯姻不滿,也許是太平公主剛死了丈夫,而且還是與自己相愛的丈夫,親生母親就讓她改嫁,嫁的還是敵方陣營的人,讓太平公主心寒,太平公主在第二段婚姻期間性情大變,完全變了一個人。
  • 權傾一時的太平公主,為何最後死在侄兒唐玄宗李隆基之手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從小受到父母和兄長極盡疼愛。一日高宗皇帝和武則天坐在正殿上,太平公主穿著紫色戰袍來到殿前,武則天指著一身男兒裝扮的太平公主笑問:「為何這般打扮。」太平公主答道:「賞給我一個駙馬。」
  • 太平公主有多厲害,為何李隆基要與其聯手才去對付韋皇后
    韋後勢力不容小覷,想要將其一舉剷除,絕非易事,為了增加勝算的機率,李隆基很有必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再說太平公主本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因為隨著李顯復位,得益於同胞兄妹的關係,太平公主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 太平公主幫助李隆基登上皇位,為何李隆基反過來想害她?
    太平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的小女兒,武則天攝政後,雖死力打壓兒子們,卻很痛愛太平公主。705年,武則天病重,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等李家子孫謀害策動政變,誅殺武則天的兩個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以後張柬之等逼武則天遜位,李顯繼位,太平公主做為李顯的妹妹,又齊心護衛李唐宗室,獲得了李顯的尊敬,濫觴從幕後走到臺前。但710年李顯逝世後,局勢產生轉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謀害策動政變,以後太平公主讓次子薛崇簡跟從李隆基動作,策動唐隆政變。
  • 9大「太平公主」女演員!原來應採兒、楊恭如也演過!
    最近你是不是被《宮心計2深宮計》的太平公主所震撼到呢?陳煒飾演的太平公主手段毒辣,充滿霸氣,演技更讓人佩服不已。首先,得跟你科普一下,太平公主(665年-713年8月1日)是唐朝的女性政治家,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太平公主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先天之變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
  • 李隆基當上皇帝後,為什麼急於處置姑姑太平公主?
    公元705年,太子李顯在忠誠於李唐老臣的擁護下,以誣稱武則天的男寵想要謀反為藉口,最終目的是逼迫武則天退位,恢復大唐國號的一場政治事件。而這場政變能夠成功,太平公主功不可沒。話說武則天晚年,經過立儲風波之後,最終確定太子人選為李顯,李唐皇室終於可以在武則天百年之後將權力再次掌握在手裡。
  • 為啥李隆基當上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幹掉姑姑太平公主
    唐玄宗先天元年秋八月庚子(公元712年9月9日 ),李隆基即皇帝位,李旦退位太上皇。李旦禪位李隆基當太上皇和李唐初創李淵禪位李世民不可同日而語,李淵是被坑爹兒子逼的,李旦純屬自願。可是李旦也不想和妹妹手足相殘,再說了憑自己的能力也未必有勝算,可是他非常清醒,於是當太平公主讓自己對李隆基下手時,他作出了一個誰都意料不到的決定,就是禪位李隆基。太平公主一看弄巧成拙,極力勸阻李旦這麼做。李旦說,當年李顯就是因為不聽上天警告慘死的,我也曾勸他把皇位傳給賢能的兒子,可他不僅不聽反而很不高興,差點嚇死寶寶我,好幾天沒敢吃飯。我怎麼能幹出勸諫別人自己卻不能力行的事呢。
  •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恩怨,歷史的真相沉浮.
    因為太平公主畢竟是姓李的人,怎麼會把江山給外姓人。何況太平公主自己也是有野心相當皇帝的,所以也聯合了自己的侄子李隆基,誅滅了韋後一黨。這個時候太平公主想要登基做皇帝,在李姓的皇朝裡,還有李旦,但是李旦是個窩囊廢,所以大臣們都支持太平登基,因為當時的天下已經接受了習慣了女主天下,沒有人關心皇帝是女人還是男人。
  • 讓太平公主不顧母女感情,和她反目成仇
    原本是唐高宗和武則天十分寵愛的太平公主,曾應邀與吐蕃及親信結婚,但武則天不願女兒遠嫁,取消了婚事。但她最後還是與母親反目成仇,原因何在?太平公主大約在公元665年出生。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公主,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武則天的寵愛,十分寵愛她。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薛崇簡是太平公主與駙馬薛紹的小兒子,出生於公元688年,薛紹被丈母娘武則天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的時候,薛崇簡才剛剛滿月。薛崇簡的長相也酷肖母親太平公主,寬寬的額頭,大大的眼睛,濃濃的眉毛,高高的鼻梁。幼年即與表哥李隆基關係匪淺。太平公主曾是中國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她擁立了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兩個皇帝,還廢掉唐哀帝李重茂,差一點就和她的母親武則天一樣當上女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