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試試這麼做,讓你減輕汗多的困擾

2020-10-03 膳食計

很多產後媽媽都會有多汗的困擾,

為什麼生孩子後會變得多汗呢?

如何預防和改善呢?

讓我們來聽聽醫生怎麼說~

01 產後多汗的表現

中醫認為產後多數是氣虛自汗,所謂自汗,就是動則汗出,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等氣虛的表現。

也有產婦表現為陰虛盜汗,其表現是夜間醒來出汗不適,伴有口乾舌燥,渴不欲飲,煩躁易怒、五心煩熱等陰虛症狀。

但如果產後1周後,產後寶媽仍然大汗淋漓,汗出不止,就是異常現象了。

02

產後多汗的原因

01 孕期血容量增加

妊娠期血容量會增加1-2成,而寶寶出生之後,胎盤的血液循環終止,子宮收縮,導致大量血液回到人體循環中,因此會覺得燥熱、出汗。

02 產後排出多餘水分

月子裡新媽媽身體代謝、內分泌水平會降到正常標準,體內瀦留的水分會排出體外。而排出水分有兩個方法:出汗、排尿。因此新媽媽會覺得尿頻且出汗量大。

03 大量水分的攝入

家人會為新媽媽準備很多月子飲品、湯品,例如紅糖水、豬蹄湯等等。這也是造成新媽媽體內水分多,要通過出汗排洩的原因。

03

預防和改善產後多汗的方法

01 居室寬敞,通風良好

02 空調調節到合適溫度

03 衣物寬鬆,材質舒適

04 身體情況正常下,多擦身和洗澡

05 充足睡眠,均衡膳食

04

膳食食譜

產後健康調養方

材料:黃芪10g、女貞子10g、炒扁豆15g、陳皮6g、當歸5g、大棗10g、枸杞子10g、玉竹10g、龍眼肉10g、糯稻根20g、浮小麥20g。

做法:煮水2000ml至1200ml,月子期間每日飲用。

功效:斂陰止汗、益氣養陰、補腎活血、理氣健脾,可以改善產後媽媽的體質狀態,促進母嬰健康。

《膳食計》節目播出時間:

每周一至周日下午15:08

記得關注膳食計公眾號喲!

記得鎖定我們廣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

《膳食計》哦!

圖片來源於攝圖網及網絡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告別產後肚皮鬆弛的困擾,產後搶救肚皮這麼做!
    不少媽媽們都有產後肚皮鬆弛的困擾,很多媽媽會問:「為什麼產後會肚皮鬆弛呢?」一般女性懷孕前,未鬆脫的腹部,腹直肌呈現排列整齊、緊實的狀態。到了懷孕期間,女性的腹部被快速撐大,其腹部表皮和真皮這兩層組織通常能夠配合,但皮下組織卻不一定跟得上撐大的速度,若導致皮下組織所含膠原蛋白纖維因經不起擴張而斷裂,產後就會像消氣的氣球一樣,皮膚松垮、產生妊娠紋等,讓媽媽們苦不堪言,其實只要用對方法,一定可以改善肚皮鬆弛的問題!
  • 產後汗多尿多惹煩惱,有幾個要點需注意!
    很多新媽媽在產後都會出現汗多尿多的困擾,晚上常常睡得滿頭大汗,又要常跑廁所,影響到睡眠質量,加上照顧新生嬰兒的辛勞,這一類的瑣事很影響情緒,容易導致產後抑鬱的發生。這些進入血管中的水分和減少的血液量,大都會通過汗水或尿液的方式排出體外,所以在分娩結束後一個星期內,產婦會出現汗多、尿多的情況,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擔心。產後出汗多,雖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會對新媽媽造成很大的困擾,加上家人們對洗澡有禁忌,或者因為剖宮生產傷口的原因不便淋浴,因此新媽媽總會覺得身體黏膩不適。
  • 產後汗多 應對褥汗清爽坐月子
    天氣熱,加上產後褥汗,剛做新媽就仿佛瞬間變成了「水人」,汗水拼命往外流,全身黏糊糊的,「生不逢時」啊,我清爽的月子在哪裡?一、產後竟出汗,清爽日子何時來@豆豆糖:經歷了甜蜜又辛苦的十個月,我終於生下了可愛的兒子,在幸福與自豪中,我卻發現自己總是出汗很多,弄得全身都是黏糊糊的極為不舒服。
  • 產後妊娠紋去除怎麼做?要這麼做才有用
    ,但你知道嗎,這些都能扛過去,但是妊娠紋會一直在,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產後妊娠紋去除怎麼做?  粗鹽洗澡  粗鹽洗澡對去妊娠紋有很好的幫助,如果你不知道產後妊娠紋去除怎麼做,那麼不妨就試試。在四十度左右的浴缸當中泡澡五分鐘左右,然後離開三十秒,再進行泡澡,反覆兩到三次,最後再用沐浴乳清潔,這樣堅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保證你身上的妊娠紋不僅慢慢變淡,還在逐漸的消失。
  • 如何減輕產後下體疼痛
    今天高半米來講講經陰道分娩的媽媽,產後怎樣才能減輕下體疼痛。無論是否進行了會陰側切、有沒有會陰撕裂,陰道分娩後都會有會陰疼痛。幾乎所有的孕媽在分娩後都有一定的會陰損傷和水腫。產後減輕疼痛的最好方式就是臥床休息,儘量平躺,這樣可以減輕會陰部肌肉的壓力。小便時記得用溫水衝洗一下會陰,並用乾淨的毛巾從前往後輕輕拍幹,這樣可以衝洗乾淨尿液,防止刺激傷口。產後要早點下床活動,如果傷口有紅腫滲液,但最好不要在傷口拆線當日出院,防止傷口裂開又不能及時處理。
  • 秋瓷炫產後突發痙攣:我們10級痛完還有這麼多坎
    他不僅有帥氣的外貌,在臺灣做一名男演員,還曾是滾石唱片旗下的歌手。光想想這麼迷人的臉在舞檯燈光下唱歌的樣子,我就路轉粉了。 不過,讓竇智孔出名的,還是出演了我小時候最愛看的仙俠劇《天外飛仙》,裡面的男二上官浩淇,真的很帥。
  • 治療汗皰疹用什麼?試試這個三天見效
    試試這個三天見效 時間: 2018-09-11 09:4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 90%女性都經歷過產後漏尿?專家教你這麼預防……
    去年5月,Ella首次髮長文分享自己產後尿失禁的情況。因為分娩的過程有點「困難」,Ella產後三年都深受尿失禁的困擾。「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動作都會造成尿失禁。而且是整個護墊、褲子都溼掉。」「多次嘗試都沒有辦法根治,最後只能靠手術修復解決這個問題。」
  • 產後脫髮?別瞎折騰,試試這樣做
    額,就算你坐月子28天不洗頭,該掉的頭髮還是會掉的啊!因為—— 產後脫髮,是個繞不過的坑。 生完娃後的半年內,脫髮增加是正常的情況。尤其是產後4個月時,掉發量會達到最高峰。
  • 產後無憂|「媽咪肚」還在困擾你?
    「你知道嗎,昨天晚上我要起床給寶寶泡奶粉,竟然發現起不來了...是真的一下子沒坐起來,當時嚇出一身冷汗。」「生完寶寶三年,我一次連衣裙都沒穿過,以前的衣服統統塞這些對話是不是很熟悉?同學/同事/朋友/親戚,身邊的某個人肯定跟你說過或者說的時候被你聽見了。生產後不少寶媽一邊沉浸在喜得貴子的幸福中,一邊憂傷於自己身體上的變化。
  • 不妨試試這4種方法,讓你遠離困擾
    不妨試試這4種方法!■雙手起水泡,瘙癢還出現脫皮?日常生活中,這種情況在醫學上被叫做是汗皰疹,它經常會出現在手腳上的復發性水皰性皮膚病。它通常會在春暮夏初的時候開始出現,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變得越來越嚴重;有些朋友把這種情況當成痱子,然而科學表明它和痱子是完全不同的。
  • 90%女性都經歷過產後漏尿?專家教你這麼預防……|盆底肌|恢復期|...
    去年5月,Ella首次髮長文分享自己產後尿失禁的情況。因為分娩的過程有點「困難」,Ella產後三年都深受尿失禁的困擾。「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動作都會造成尿失禁。而且是整個護墊、褲子都溼掉。」「多次嘗試都沒有辦法根治,最後只能靠手術修復解決這個問題。」
  • 被過敏性鼻炎困擾?試試知名專家給你支的這幾招
    被過敏性鼻炎困擾?試試知名專家給你支的這幾招 2020-09-15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女性產後之痛再掀熱議,好孕媽媽讓你跟產後困擾說"拜拜"
    (原標題:女性產後之痛再掀熱議,好孕媽媽讓你跟產後困擾說"拜拜")
  • 產後修復做與不做,差別真的不止一點點
    有些媽媽總認為產後修復無非就是一騙錢的一種手段,每個女人生完孩子之後都會這樣子,做不做都無所謂,於是就放任自己。產後抓住了修復的黃金時期去做產後修復真的很重要,不要讓別人的語言毀掉了你的美麗!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做產後修復和不做產後的修復到底有什麼區別?
  • 產後睡姿有講究,除了減輕疼痛,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好處
    產後睡姿有講究,除了減輕疼痛,還有這些你不知道的好處生完寶寶後,你的睡姿是什麼樣的?你知道產後什麼樣的睡姿是對的嗎?你有沒有關注過這件事?其實產後睡姿是有講究的,順產和剖腹產也不一樣,用正確的睡姿睡覺,減輕生完孩子後帶來的疼痛,好處也很多,子宮移位的可能性降低,子宮後倒的結果會給寶媽帶來不少麻煩,產後的惡露因為正確的睡姿也有利於排出。
  • 科學護理,產後快速恢復正常生活
    雖然新媽媽們美在心裡,樂在嘴上,但卻犯了難:剛生下小寶寶,身體虛弱得很,需要靜養,偏偏這時家中來了這麼多親戚,怎麼接待才好呢?其 實在這段時期,那些端茶遞水的工作交給丈夫做就可以了,新媽媽依舊可以待 在床上。如果是老一輩來探望,半坐起來就可以了,只要說明一下,相信大家 都能夠諒解。同時,客人也會從新媽媽的表現看出身體情況,一般不會逗留太久。送客時,新媽媽也不必起身,只要口頭上表達一下謝意就足夠了。
  • 做產後修復加盟的人越來越多了?這個行業真的這麼吃香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討論產後修復這一話題,很多媽媽覺得生完孩子後一定要去做產後修復,這樣能促進身體全方位的康復。而市面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抓住了這個機遇,開起了產後修復機構或者門店,大多數人由於沒有學過或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就會選擇去加盟。眼看著產後修復門店越來越多,好多人就有疑問了,產後修復這個行業真的就這麼吃香嗎?
  • 產後護理rio重要,居然有這麼多人不重視!
    產後護理rio重要,居然有這麼多人不重視! 據美國奧蘭多健康中心(OrlandoHealth)的一項新的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一的母親在分娩後沒有管理自己的健康問題,沒有重視產後護理,而超過40%的母親表示,她們感到焦慮、不知所措或沮喪。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當心,寶寶餵奶,千萬不要這樣做
    ▶試試這麼做 一般小於1個月的寶寶60~90毫升/次,大於1個月則90~150毫升/次。0~3個月的寶寶,每日總量不超過1200毫升,每次最多210毫升。寶寶吃完奶後容易溢奶,這是因為少做了一步——餵奶後拍嗝。 ▶試試這麼做 餵奶的姿勢很重要,奶瓶餵奶時,奶瓶底應高於奶嘴,否則易使得寶寶吸入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