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小學招生人數劇減 因受島內少子化影響

2020-12-22 搜狐網

  受島內少子化影響 臺北市小學招生人數劇減

  華夏經緯網8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八月底各中小學將開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今年臺北市小學一年級新生較去年減少近四千人,是近二十年來人數減少最多的一年。

  據報導,教育部門「國教科」指出,去年度設籍北市的小一新生數有兩萬八千四百三十五人,今年度僅有兩萬四千四百五十二人,較去年度少了近四千人,這也是近二十年來小一新生數減少比例最高的一年。「國教科」表示,受少子化影響,各校的一、三、五年級採自然減班的方式調整班級數,北市小學班級總數共減少一百三十三班,若以每班教師編制一點七人計算,約須減少兩百二十六名教師,由於少子化是趨勢,「國教科」預估明年度班級數還會再減少。

  「國教科」也提出少子化的因應,第一階段為減班、減少班級人數,2011年的小一班級人數降至二十七人,第二階段為出現超額教師時,教師可轉型為輔導教師,落實教育部門的輔導教師政策,或轉型為研究型教師,針對課程教學研究或針對學校特色進行研究。  

(責任編輯:肖堯)

相關焦點

  • 臺灣簡訊:少子化效應 臺北小學今年減少80個班
    臺北市網際網路廣告暨媒體經營協會調查,去年島內大宗網站廣告營業額僅二十七點四八億元新臺幣,年增率百分之六點五九,遠遠低於美國百分之三十四的年增率。   據中時電子報報導,島內最大門戶網站雅虎奇摩總經理鄒開蓮認為,網站廣告成長不如預期,主要是島內網絡廣告生態不夠成熟所致。去年卡債風暴重創零售巿場,連帶影響各行各業,網絡巿場也難以倖免。
  • 臺北市小學1年級新生數今年減幅創20年來最多
    中新網8月21日電臺北市教育部門統計顯示,今年臺北市小學一年級新生較去年度減少近4000人,是近20年來人數減少最多的一年,各校減班總數達133班,額滿學校人數也由去年的21所減為20所。  據臺灣媒體報導,去年設籍臺北市的小一新生數有28435人,今年僅有24452人。
  • 2035年島內小學生不到百萬人?臺媒:多所私立學校受少子化影響已停招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臺灣「教育部」針對各級學校學生人數重新研究推估,發現在少子化下臺灣各級學生數大幅下降。據臺灣自由電子報22日報導,臺「教育部」用出生人口數等看各級學校教育階段的入學年齡與修業年限等,藉此估算各屆學生人數,並納入各種情況如中途輟學、休退學乃至死亡等因素,推估出未來16年的學生人數變化。
  • 島內第一所!臺灣一大學獲準改為專科院校
    新華社臺北10月17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少子化對臺灣大專院校帶來深刻影響。
  • 島內房市專家稱臺灣房價10年內或跌至谷底
    原題 島內房市專家稱臺灣房價10年內或跌至谷底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2018年新生兒人數僅18.1萬人,寫下島內史上次低記錄。
  • 少子化導致難招生 臺小學「搶人大作戰」各出奇招
    因此,在少子化浪潮下,仍然有學校招生逆勢成長。  多校只有一個學生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受少子化衝擊,臺灣中小學校數量、規模逐年減少。老松小學早期有1.1萬多名小學生,多達158個班,上課還得分批上。那時每天操場上,幾千上萬人參加集體活動的奇觀,經常登上各家報紙的版面。如今這所學校只剩500人。
  • 臺灣「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 促生育新招頻出
    島內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普通家庭養育一個小孩,從出生到20歲平均花費573萬元,以臺灣當局「主計處」公布今年1月份的平均工資3.86萬元計算,上班族得不吃不喝12.4年,才能湊足這筆錢。  張黎欣只是島內眾多「丁克族」的一個縮影。如今「不婚、晚婚、不育、不怕離婚」在臺灣年輕一代中頗有市場,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少子化」對臺灣社會的衝擊。
  • 少子化衝擊下 臺灣高校出路何方
    據臺灣媒體報導,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底,島內新生兒總數為14萬7702人,創史上新低 。由於臺灣近年少子化加上人口老化嚴重,臺灣2020年首度出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負成長情形。島內人口老齡化不僅牽涉諸多議題,更影響島內勞動力市場和產業發展。
  • 臺灣小學開學,多校只有一個學生
    因此,在少子化浪潮下,仍然有學校招生逆勢成長。多校只有一個學生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受少子化衝擊,臺灣中小學校數量、規模逐年減少。老松小學早期有1.1萬多名小學生,多達158個班,上課還得分批上。那時每天操場上,幾千上萬人參加集體活動的奇觀,經常登上各家報紙的版面。如今這所學校只剩500人。
  • 只是因為「少子化」嗎?| 招生不滿、亂象頻出,臺灣高等教育進入寒冬
    在2017年8月大學入學考試分發缺額人數創新高、10月宣布2018年大學學士班減招1169個名額後,「少子化浪潮」在臺灣高等教育界掀起了又一波「海嘯」。據臺媒報導,「少子化」衝擊臺灣大專院校招生,各校缺額已經超過6萬人,預計新學年大一新生還會少1.5萬人。「註冊率一公布,等於就宣判了一些學校『死刑』。」尤榮輝表示,家長和學生都擔心踩到快關閉的「地雷學校」,即使學校被當局輔導並不意味著要關閉,但也會影響家長信心,末段學校招生將更加困難。  私立學校惴惴不安,公立學校也捏著把汗。
  • 受高鐵競爭影響 臺北松山機場運量大減200萬人次
    受高鐵競爭影響 臺北松山機場運量大減200萬人次 2008年01月17日 16: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1月17日電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高鐵通車之後,島內的西部航線經營慘澹
  • 3000境外生放棄學業 島內高校擔憂「經營困難」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島內各大專院校雖已開學滿月,但仍有不少境外生放棄學業。據臺灣《聯合報》14日報導,臺「教育部」自6月底起逐步開放境外生入境,但因為班機及檢疫旅館有限,入境速度緩慢,7月平均每天有34名境外生入境,9月這一數字達到280人,10月平均每天114人入境。
  • 受臺灣「少子化」衝擊 大學要減招
    (資料照片)   本報電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少子化」衝擊大學招生,教育當局日前宣布大學本科、碩博士班將全面減招,推估10年內大幅減招13萬人。   馬英九日前在「大專校長會議」上指出,「大學整並是非走不可的路」。
  • 臺灣高校172個系所停止招生 頂尖院校未能倖免
    不過,島內的寒流不只出現在天氣方面,同時也表現在高校的招生情況上。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布數據顯示,在2018學年度大專院校新生註冊中,35所學校、78個系所新生註冊率為零。受此影響,2019學年度,臺灣大專校院共有172個系所停止招生。種種跡象表明,臺灣高校招生正面臨「寒潮」的襲擊。
  • 島內大學校長:陸生不來,臺灣高校損失幾億元學費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各地居民暫緩入境,幾萬名海外的學位生也無法返臺就學,影響大學的收入和國際化。但隨著島內疫情趨緩,臺「教育部」鬆口說只要檢疫問題解決就開放學生入境,這也意味著人數佔境外生約6成的陸港澳生來臺就學可望解禁。
  • 臺灣陷少子化危機 私立大學1/3將退場
    臺灣面臨少子化危機,臺灣實踐大學校長陳振貴分析,臺灣未來8年內一定會出現大學退場潮,若公立學校學生人數佔總數35%到50%,且不減招,現有的111所私立大學中有3分之1將會退場。
  • 生源堪憂 島內高校日子難過
    其中註冊率界於五到六成的學校包括環球科大、臺北海洋科大、慈惠醫專、遠東科大和明道大學等;而介於四到五成的學校則有東方設計大學、大同技術學院、臺灣「首府」大學、聖約翰科大等。  在12所註冊率未達標的院校中,聖約翰科大、大同技術學院和臺灣「首府」大學3校已連續兩年註冊率未達標,臺灣觀光學院註冊率更是低至39%,創下近年來的新低。
  • 「少子化海嘯」來襲 全臺高校150個系所裁撤停招
    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島內「少子化海嘯」來臨,臺「教育部」核定2020學年度一般大專校院有105個系所停招、裁撤。為了應對少子化,島內各學校各出招數,其中一些大學因產業需求而增設系所。像南華大學新設「生死學博士班」,培養高端的生死教育人力。校長林聰明稱,目前南華生死學系歷年基本滿招,學生畢業時至少有3個工作機會等他們,甚至實習後就有近半數學生被「預訂」畢業後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