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證:35周歲以上的孕婦做唐篩沒意義,直接做羊穿!

2020-12-22 騰訊網

  我想講講我的親身經歷,可能對大家有幫助。

  如今我已經40歲,現在是一位高齡孕婦。

  自從二胎政策出臺以後,老公就慫恿我再生一個,最初我不願意,想著老大馬上就讀大學了,家裡房子、車子、生意都有了,正是要好好享受屬於自己人生的時候了,如今讓我再從頭來一次,孕育、生產、養育、教育……真的不敢想那樣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可是,我也明顯感受到了老公的小失望,與他年齡相仿的同事都前後生了二胎,他是羨慕的。所以,最終我決定給我們彼此一次機會。

  可是,懷二胎的路並不順暢。我是易孕體質,取環後3個月就懷上了,可是8周檢查無胎心胎芽。幸好藥流乾淨,沒有收清宮之苦。以為就此放棄了二胎的事,無意間發現老公去看了男科,檢查了精子活力,正在吃藥。半年後再次懷孕,8周闖過第一關,有了胎心胎芽。可沒過幾天肚子疼的厲害,去檢查,醫生說胎停了。這次藥流、清宮,痛苦不堪。我和老公哭聲一番,表態:堅決不生了!要生找別人去!

  可惜,在我總是拖拉,還沒來得及再次上環的時候,又懷孕了。老公不懷好意的笑,來了就要了。

  結果開始了混亂的孕期檢查生活。38天我去了醫院驗了血值,hcg19000多,孕酮38,後來又驗了三次,數值一次比一次高,翻倍也很好,和之前兩次對比,以前都是翻倍不理想,這次數值給力,胚胎發育不錯。醫生說,你前兩次失敗,有可能是你工作太忙太勞累,有一個因素就是你年齡大了,激素跟不上,所以都在8/9周時停育了,你那兩個也沒保胎過,這次就不要順其自然了努力保保吧,你請假到醫院住著來保胎吧。

  到了46天左右,有了胎心胎芽,醫生說,長得挺好符合孕周。

  到了滿12周,做了nt,nt值1.2mm,正常,第一關算闖過了,我知道後面還有很多關卡正等著我。

  去做了個唐篩,如今唐篩結果出來了,PAPP-AMOM為 0.42,低於正常值0.01(需高過0.43),而hcgb MOM為1.76,在正常範圍內(需低於2.5);最後結果是: 21三體1:50(高風險),18三體1:595(臨界風險)。看了結果後,整個人懵了,恍恍惚惚地,然後瘋狂查找資料,對比數據,然後,才得知唐篩的準確率不高,容易誤判,35歲以上的高齡孕婦做唐篩,結果都幾乎是高風險的,所以沒必要做,做了還自尋煩惱。很多唐篩高風險或臨界風險的姐妹,後來做了無創或羊穿都是沒問題的。醫生建議我做羊穿,說我年齡到了,做羊穿自己能安心懷孕到後期。

  看了我這坎坷的經歷,相信大家也明白了:

  高齡懷孕胎兒發育不順利的概率很高,當然畸形概率事件也高。所以35歲以上的孕婦不是不可以做唐篩,而是做它的意義會降低。一般大多數都會是高風險的結果,要麼就是留下無限「可怕」的想像。即使看了數據沒問題,還是會隱約覺得存在發育風險。所以,醫生有的會建議直接做準確率更高些的羊穿。

  排查胎兒發育畸形的檢查

  +

  孕早期唐篩:NT篩查

  孕早期進行的唐篩檢查的時間為11~14周,最佳時間為11~13周+6。早唐必須結合NT檢查。 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可以通過測量胎兒頸部皮膚透明帶厚度(NT)來預測.NT一般在3mm以下就視為正常。

  孕中期:唐篩

  孕中期唐氏篩查的時間為懷孕15~20周期間,最佳檢查時間是在16~18周之間。

  唐氏篩查:就是在產前對唐氏綜合症胎兒檢查篩選,通過對孕婦血液抽取化驗,篩查胎兒21三體綜合症的重要指標。從篩查結果可以判斷胎兒是否存在先天性智力缺陷,胎兒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危險程度。準確率一般最高也不過70-80%。

  唐氏篩查主要是通過測試母親體內的三種激素的比例,另外將胎齡和一些相關因素輸入電腦,通過電腦計算,給一個大概風險度的測定。 唐篩的結果不能說正常還是不正常,只能用「高風險」和「低風險」來表示。若篩查結果為高危需要進行進一步確診性檢查——無創DNA或羊膜穿刺檢查。

  無創DNA或羊水穿刺

  如果唐氏篩查高風險,就需要做無創DNA或羊水穿刺檢查。 無創DNA是一個監測胎兒染色體代謝產物數量的這樣一個實驗,它的檢出率可以達到99.99%。做羊水穿刺的準確率可達99%左右。但是,這個檢測只是針對染色體數目有沒有異常,至於腦癱是監測不出來的。

  孕中期B超:做三維、四維彩超

  最佳時間為懷孕5-7(20-28周)個月,因為這個時段胎兒的肢體及各主要臟器已經全部發育,而且羊水較適合做胎兒畸形篩查。

  檢查項目包括:觀察胎兒鼻唇部、心臟,可發現大部分解剖異常和出生缺陷,如無腦兒、腦積水、脊柱裂、肢體畸形、嚴重唇顎裂、先天性心臟病等。

  做三維彩超,可清晰顯示胎兒各部位臟器,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況,觀察頭,肢體及各臟器大體結構是否有畸形。另外還要定期檢查胎心、血壓等等。

  當然,產檢的任何篩查都不能做到百分百,而且有8種胎兒畸形b超查不出。

  幾乎所有胎兒的內臟器官,在出生前都會持續不斷的成長變化,因此並非在早期檢查時,為正常狀況的器官,就能保證在出生後也一定正常。也因為超音波受限於 媽媽肚皮及子宮的阻擋,無法調整胎兒的姿勢及位置,無法獲得某些角度的影像,因胎兒成長狀況而造成超音波檢查有所限制的情況:

  1.水腦:有許多水腦或水腎的狀況,都會到了懷孕後期才逐漸產生。

  2.全盲:胎兒在子宮內因為沒有光線的刺激,因此不會睜開眼睛,所以無法診斷出先天全盲或小眼症的狀況。

  3.聽力:在胎兒5~6個月大時,聽力已有發育,但目前沒有任何的方式可以得知,胎兒是否有先天性聽障的問題。

  4.先天心臟病:心臟的心房中隔(即卵圓孔),以及動靜脈導管,都是在出生後才會逐漸關閉,雖然是在出生便可輕易診斷出的心臟病,卻無法在出生前就得知。

  5.腸胃道阻塞:腸胃道的阻塞病變,極少數會出現在懷孕24周之前,因為胎兒在懷孕前期,很少大口的吞進羊水。

  6.肢(指、趾)端異常:像是手腳內翻或外翻、多指(趾)、並指或指節缺失等異常狀況,也因為胎兒常處於握拳狀態,幾乎無法由超音波確切診斷。

  7.侏儒症:有部分的侏儒症狀,無法在早期診斷出來。因為胎兒在6~7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逐漸停止骨頭的發育生長。

  8.先天性代謝異常:絕大部分的生化代謝異常疾病,例如黏多醣症,都要等到寶寶出生進食後,才會逐漸發病。也因此許多致死性的生化代謝異常,在產前無法辨認,除非媽媽已生過類似疾病的寶寶。

  往期經典回顧

相關焦點

  • 35歲懷孕,沒做唐篩,無創低風險,這代表不用做羊穿對嗎?
    高齡產婦:建議做無創或羊水穿刺預產期年齡(不是懷孕年齡)滿35周歲,就是高齡產婦。也是「高危妊娠」的標準之一。(高危妊娠還包括:前置胎盤、有過習慣性流產或早產史,胎盤早剝,羊水過多或者過少,以及合併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併發症)。
  • 遇到這兩種孕婦,醫生會讓跳過唐篩和無創,直接做羊水穿刺更準確
    ,直接跳過這兩項做了羊水穿刺,醫生的判斷依據到底是什麼?當初我就是做的唐篩,結果顯示低危,醫生說沒有問題,這一關就算過了,一般情況下,如果孕媽沒有不良孕產史,即沒有因為胎兒問題而流產、引產的經歷,且年齡也比較年輕,醫生一般都會推薦做唐篩,雖然準確率沒有無創和羊水高,可是價格低,出結果快,往往被當成了敲門磚,過了就沒事了,沒過就會接著做無創或者羊水穿刺,也算是最低門檻吧。
  • 35歲以上高齡孕婦,唐篩,無創,羊穿,應該怎麼選擇
    「我這想要個二胎,現在四個月了,按照醫生說的流程,我應該做唐篩了。今天,到產篩門診,醫生告訴我,我年齡超了, 36歲了,不能做唐篩,需要直接做無創或者羊穿,還需要到省裡醫院去做,弄得我迷迷糊糊的?這不,來找你給拿個主意。」表妹說道。
  • 懷孕後NT、唐篩、無創、羊穿,孕婦該如何選擇?
    NT,唐篩、無創、羊穿,都是常規排查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手段,只不過時間早晚和順序不同。咱們一個個來分析:NT:1,單做NT這個B超是不建議的,需要配合血清指標一起來做,也就是早期唐篩。2,檢查時間:孕11~13周+6,過了14周胎兒頸後透明帶就會消失,被淋巴組織吸收。所以最晚不能晚於13周+6。3,技術種類:屬於篩查技術,孕媽沒有風險。
  • 孕婦產檢做唐篩和四維彩超,醫生說不建議做,做了也沒意義
    可是前不久,閨蜜興衝衝地去做產檢,卻被醫生給氣了回來。因為她說醫生告訴她,不建議她做唐篩,連後續的四維彩超也不必做,因為,「做了也沒意義i」。這是怎麼回事?
  • 「唐篩」、「無創」、「羊穿」,到底該做哪個?
    首先,年齡大於35歲或預產期時年齡到了35歲的準媽媽,建議就不要做中期(14-20周)唐氏篩查了,有條件就做11-13+6周的早期唐篩,再加上B超測NT(頸部透明層),胎兒異常的檢出率比中唐高。唐篩不僅能預測21、18、13-三體症候群和神經管缺陷的風險,其他染色體異常或某些孕期併發症也能有所提示。
  • 唐篩、無創DNA、羊穿,到底檢查啥?看完這3項孕媽再考慮
    在做產檢的時候,遇到標題上三個檢查項目,孕媽咪都會有些懵圈,感覺不知道自己如何做才好?說實話,我自己當時也有這樣的情況,比較猶豫。但我懷大寶時剛24歲,醫生說做唐氏篩查就可以,不必要做無創,不知道你們當時,做的哪項檢查呢?唐篩、無創DNA、羊穿到底檢查啥?
  • 孕媽唐氏兒篩查,該做唐篩還是無創DNA?這4條佔1條直接做無創
    導語:孕媽唐氏兒篩查,該做唐篩還是無創DNA?同事小秦在備孕了兩年零6個月後終於懷孕了,生命中迎來了她的第1個孩子,那一年小琴35歲。因為是高齡懷孕,在孕12周的小琴常規去醫院做唐篩,被醫生要求直接建議做無創DNA。
  • 圖解唐篩、無創和羊穿,唐氏症候群篩查到底該怎麼選?
    ★ 檢查的準確率:羊穿>無創>唐篩;★ 風險:羊穿>唐篩=無創。■ 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以及其他胎兒染色體病發病風險較高的情況,建議直接做羊水穿刺。有漏診和假陽性的風險:30%的唐氏胎兒仍隱藏在唐篩低風險的孕婦人群中;假陽性率約為5%,篩查陽性預測值約為1%-2%。也就是說每1000個做唐篩的孕婦中有50個被評估為高風險,50個唐篩高危孕婦進行產前診斷,確診懷有唐氏兒的孕婦有1個,其餘49個為虛驚一場。
  • NT、唐篩、羊穿和無創,四項檢查全解析,孕媽須知
    NT檢查不是孕期必做的項目,而且超過14周,也沒有做的必要,如果要做,可以配合抽血化驗(早期唐篩)一起來做,準確率大概為85%。 羊穿是唐氏兒篩查的補充檢查,並不是所有的孕媽都需要做,如果孕媽有以下幾種情況:唐篩結果高危;35歲以上高齡產婦;家族有生出缺陷寶寶;曾經有過缺陷寶寶;錯過唐篩最佳時間的。有這些情況的孕媽可以做羊穿。
  • 做了檢查仍生出畸形兒 無創DNA檢測可靠度有幾分?
    懷孕以後,要做很多檢查,其中比較「隆重」的,也就是最牽動準爸媽神經的,包括糖耐量測試、唐篩、大排畸等等。很多人對唐篩充滿疑惑,認為「查來查去也只是個概率,沒必要做」,或者在查出高風險後,不知道下一步檢查如何選擇。唐篩只能給出概率,那麼,進一步的無創DNA檢查和羊水穿刺到底要怎麼選呢?
  • 為何醫院不建議雙胞胎孕婦做唐篩和四維彩超?不是坑錢,為你好
    原本她正打算預約24周的四維彩超,但醫生卻說不建議她做,沒必要,她很不解。之前唐篩醫生就沒有給她做,直接做的無創DNA,這次的四維彩超為什麼又要省略?這不是一次很重要的排畸檢查嗎?雙胎的危險性難道比單胎還低嗎?
  • 孕期的羊水穿刺一定要做嗎?如果你屬於這三類,那麼答案是肯定的
    做四維檢查、唐篩,都只是篩查手段,最後還是要做羊穿才可以。羊水穿刺時侵入型檢查,確實有一定風險,但不檢查風險更大。 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孕媽唐篩高風險,但不想做羊穿,抱著僥倖心理最後生出的寶寶,卻是唐氏兒,一家人心痛不已,但已經成了事實。 所以說,該做的檢查還是不能省略的,這項檢查建議在16~20周之間做,這時候胎兒大小適中,羊水量充足,取羊水時風險也最小。
  • 唐篩和無創,6類孕婦這兩個檢查不要選錯,別拿寶寶健康不當回事
    同齡閨蜜自從懷孕後就一直很小心翼翼,30+歲的年齡好不容易懷上寶寶,更是心思細膩,然而昨天做完產檢回來,卻是一臉愁容,說原本想做唐篩花費少一些,畢竟之前檢查寶寶都正常,哪知昨天醫生卻直接建議做無創,不要做唐篩了。
  • 唐篩後的心得:跟醫生溝通很重要
    進去後,先交錢在看病,我就直接先衝了一千,否則,萬一不夠再排隊的話,我的娘啊,那個人叫一個多~交了錢,去了醫生辦公室。簡單的講述了情況之後,醫生的笑臉瞬間陰了下來~對話如下……「你要做唐篩?然後把剛才給我倆說的內容又重複了一遍給那個孕婦,小女孩聽了之後臉色就變了。
  • 關於唐篩,你知道多少?
    檢查時間非常嚴格,超過以上時間則不能再做這項檢查了。六.唐篩的準確性有多高唐篩只是一項「風險評估」,是一項計算發生染色體異常可能性的檢查,不是診斷!唐篩是一個概率問題,它只在大樣本中有意義,具體到某一個人,不能說它高危一定有問題,也不能說它低危一定沒有問題,它的結果一般只是提示: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
  • 唐篩高風險,羊水穿刺到底要不要做?
    對於這種糾結的情況,其實就好比是媽媽們在進行一場賭博:不做羊穿賭輸了,生出個「唐寶寶」;做羊穿賭輸了,最壞結局是流產。然而從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的角度來講,羊穿後流產的理論概率約為1/300,實際流產概率根據醫院的不同,數據也會有所差異。
  • 唐氏篩查有必要做麼?唐篩、無創DNA、羊水穿刺又有何區別?
    理事這個理,但話可不能這麼說,每一個家庭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在醫院中被建議做無創DNA的絕大多數孕媽年齡基本都在30歲以上,而被建議做羊穿的更是少之又少。
  • 羊水穿刺的準確率高,但風險也不容忽視,孕婦要慎重考慮
    文|淘媽 現在的孕婦都很重視孕期的產檢,都希望自己能及時了解到胎兒的發育情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擔心。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檢查項目,就是唐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