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
信息索引:360A08-07-2020-0030-1
生成日期:2020-11-25
發文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發文字號:教高函〔2020〕8號
信息類別:高等教育
內容概述: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
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教高函〔2020〕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有關課程平臺單位:
根據《教育部關於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精神和有關通知要求,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高等學校申報推薦,並經專家評議與公示,認定5118門課程為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含1559門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應對新冠肺炎期間實施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原2017年、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875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728門,線下一流課程1463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868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184門。現予以公布。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高等學校要將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納入「十四五」高等教育發展規劃,加快建設與新時代人才培養需求相適應、與新技術相融合、與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相配套的教育教學管理政策和機制,注重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與應用優秀案例的推廣,以「學習革命」推動「質量革命」向縱深發展。中央部門所屬高校要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中對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予以支持,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有關高校也應採取相應支持措施,積極推動廣大教師和學生投身新時代教與學變革實踐。課程平臺單位要按照人才培養規律要求,繼續做好各種類型課程的技術服務設計、運營、服務支持和網絡安全保障,持續推動課程平臺技術與模式、教育教學工具的再創新再提升再優化。教育部將通過使用評價、定期檢查等方式,對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繼續建設進行跟蹤監督和管理。自公布之日起5年內,未能按照各類課程要求開放共享或持續建設的課程,將取消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資格。教育部
2020年11月24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11/t20201130_502502.html
(微信掃描可查看)
這是學堂在線(建築/規劃/景觀)類裡首個與城市規劃相關的MOOC課程!
這是清華大學《大數據與城市規劃》課程首次走上「熒幕」!
這也是關注城市及城市規劃的你了解城市變化及大數據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的良好機會!而且還不收任何費用!
(《大數據與城市規劃》MOOC宣傳視頻,點擊可查看)
大數據時代將對各學科研究領域的數據收集與利用、分析方法與研究手段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當前城市大數據對城市物質和社會空間進行了深入的刻畫,亦提供了客觀認識城市系統並總結其發展規律的重要依據。本課程將結合中國城市規劃以及其技術發展的特點進行講授,講解數據技術的研究方法,以及城市系統和規劃設計領域的應用。教授內容主要涵蓋了數據獲取、統計、分析、可視化,城市系統分析,各個規劃類型的應用,以及最新前沿介紹等內容。課程自2018年9月在學堂在線平臺上線以來,選課人數逾五萬人。
作為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結合的產物,慕課被視作新時代加快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引擎。隨著慕課的興起,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龍瀛老師順應我國城鄉規劃的特點和國內對城鄉規劃教育變革的需求,緊抓城市大數據對城市空間研究和規劃領域的潛在作用,在全國率先開設了「大數據與城市規劃」慕課。課程秉承技術方法與規劃設計並重的原則,既側重大數據技術方法的講解(如數據獲取、處理、分析、統計與可視化),又重視城市量化研究和規劃設計領域的應用(如城市系統分析,各個規劃類型的應用,以及最新前沿介紹等)。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同城市治理結合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部署。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2017)時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2018)時強調要加強人工智慧同社會治理的結合,……,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運用人工智慧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水平。城市作為我國各類要素資源和經濟活動最集中的地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火車頭」。城市規劃作為規範城市發展建設,研究城市的未來發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在城市發展中起關鍵性作用。因此,城市規劃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結合將推動規劃的數位化、智慧化,從而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智慧化。城市大數據對物質空間和社會空間進行了深入的刻畫,為客觀認識城市系統並總結其發展規律提供了重要機遇,也是城市研究和城市規劃的重要支撐。「大數據與城市規劃」慕課來源於龍瀛老師的線下課程「大數據與城市規劃」。授課內容主要涵蓋數據獲取、統計、分析、可視化,城市系統分析,各類規劃實踐的應用,以及學科前沿介紹等內容。課程安排由淺及深,形成「概念先行-技術支撐-應用展望」的教學體系,具體分為五個部分,分別為概述篇、技術篇、數據篇、應用篇和展望篇。本課程有住建部土建類學科專業「十三五」規劃和全國高校城鄉規劃專業規劃推薦教材《城市規劃大數據理論與方法》作為教材支撐,課程內容與教材章節對應,輔助慕課教學。此外,本課程涉及部分數據分析操作演示,因此,課程也特意為學生提供了一套可以用於演練學習的北京二環內的城市數據。慕課學習除了觀看教學視頻和完成線上作業之外,每一章節還有相應的閱讀材料和參考書目延伸課上所學知識,課程鼓勵和引導同學們課下主動閱讀,進行自主學習。課程還設置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區交流,並對每章內容發起主題討論和課外閱讀連結推薦,加強教學的互動性。此外,課程還根據討論區每章節的內容,評選精選筆記,新建【精選筆記】欄目,用於展示和交流優秀的學習心得或思考。有同學反饋課程的內容多而豐富,每一章節都可以細細咀嚼、消化、吸收。學習者來自各個領域,對於課程本身而言,各取所需,找到自己想要的以及想要實現的內容。也有同學表示大數據與城市規劃課程讓選修者很快對城市規劃,以及對大數據相關數據分析工具、知識都有了直觀明確的了解,課程緊湊,邏輯清晰,提供了許多有價值有用的參考資料以及相關軟體的使用下載連結,對選修者的科研學習非常有幫助。近年來,龍瀛老師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基於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方式,主要包括慕課學習、軟體操作、課程講座、課程匯報四個環節。線上慕課學習主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線下課程則注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鞏固以及師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基於多種軟體的城市大數據方法操作是本課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將對理論方法的講解放在慕課上之後,線下課程則有了更多時間讓學生學習掌握相關軟體的基本操作。軟體操作主要圍繞數據獲取、分析、統計和可視化展開,包括GIS 強化操作、數據抓取操作、統計分析操作、可視化操作。為了便於同學更好地掌握軟體的操作方法並能夠及時複習鞏固,除操作課堂上由老師和助教輔助教學之外,也為同學準備了SPSS、GIS、數據抓取、數據分析等演示手冊。課程講座則是分享比較前沿的研究案例,包括來自龍瀛老師實驗室的正在開展的最新研究交流,引導學生用研究的視角觀察城市。作為一門理論、方法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大數據與城市規劃」探究利用大數據方法,關注人、空間及其相互作用。課程講座圍繞相關主題展開,使同學們對課程教授的理論、方法和軟體使用、數據分析等方面有更深的理解。課程匯報主要針對學生的課程作業,鼓勵同學們利用大數據的手段並結合深入調研的方法,樹立對城市問題的批判精神,避免基礎有限的「侃侃而談」,發現城市的「真問題」,敢於提出與已有發現不同的觀點。課程匯報包括小組選題交流和終期課程作業匯報,同學們自主報名,師生互動。通過課程建議與反饋可以發現80%以上的學生表示對課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有了更深的理解。此外,線下課程作業多篇優秀成果也發表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重要期刊目錄中的期刊,學生的學習成果得到了認可。課程秉承著促進整個大數據行業共同學習、進步的原則,將課件、課外閱讀和數據等材料全部上傳到北京城市實驗室網站(詳見https://www.beijingcitylab.com)及北京城市實驗室的微信公眾號(beijingcitylab),運用新媒體輔助課堂教學,推送大數據與城市規劃相關的內容,向整個社會開放共享,得到大量關注、閱讀和下載。此外,課程還受邀上線了「學習強國」、「b站」、國匠城等平臺,為更加廣大的社會群體提供學習資源。
學習課程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正常速度來放映視頻,並多思考、批判和反思;二是配合《城市規劃大數據理論與方法》教材進行學習;三是不要光學光聽不練,鼓勵結合我們共享的數據進行操作練習。
在經過本課的學習之後,學習者預計將收穫以下主要內容:
1. 數據方面,本課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北京舊城城市空間新數據;
2. 方法方面,掌握基本的數據抓取、分析挖掘、可視化等操作;
3. 思維方面,培養利用新數據、量化研究方法和先鋒技術手段認識城市和規劃設計城市的思維方式;
4. 研究方面,在數據獲得、方法掌握和思維熟悉的基礎上,提高利用城市空間新數據的研究能力。
歡迎對大數據、城市和城市規劃感興趣的用戶選課!
2020年03月以來,學堂在線、北京城市實驗室、國匠城聯合推出《大數據與城市規劃》《新城市科學》MOOC系列直播公開課,本系列直播公開課專注「新城市」、「新空間」、「新方法」、「新領域」,為大家帶來五次城市大數據與城市規劃應用的直播課,截止目前,《大數據與城市規劃》MOOC課程在原有15章課程的基礎上,將MOOC系列直播錄播全部視頻按直播場次分別在第16章、第17章、第18章、第19章、第20章作為補充課程上線,便於大家學習觀看與交流,歡迎大家進入學習。
選課方式:
長按識別小程序,選擇【2020秋期班】,加入課程學習
https://next.xuetangx.com/course/THU08281001132/4231012(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跳轉)
建議各位有興趣的同學參考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規劃大數據理論與方法》(龍瀛、毛其智著,現已全網上線https://item.jd.com/41422586456.html)。
本課的考核方式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1. 視頻學習(10%)
2. 課後習題(60%):每章5題,均為選擇題,共15章;
3. 期末考試(30%):共計50道題目,均為選擇題;
4. 討論區參與(最高50分):每章將發布1道開放式討論題,共20章,亦可自行發起討論議題;每參與一次討論加一分,被選為「精華筆記」者則再加三分。
凡於課程截止前完成以上考核內容,且綜合答題狀況達 60分(含)以上,則為及格,75分(含)以上為優秀。
根據期末考核成績以及討論區參與程度,綜合成績(課程答題成績+討論區成績)綜合成績1-20名即可獲得優秀獎,21-50名即可獲鼓勵獎:
1. 優秀獎:《城市大數據理論與方法》1本,共計20名。
2. 鼓勵獎:北京五環以內部分數據(課程提供數據為北京二環以內數據),共計50名。
研究方向是城鄉規劃技術科學,研究興趣是城市空間量化研究及其規劃設計響應。他是北京城市實驗室(Beijing City Lab)創建人與執行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大數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SCOPUS收錄eSCI國際期刊IRSPSD執行主編,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SSCI)、《城市發展研究》、《國際城市規劃》和《上海城市規劃》期刊編委,中國收縮城市研究網絡與數據增強設計研究網絡的共同發起人,劍橋大學國家公派訪問學者,多個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客座教授/研究員。
獲得並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阿里公益基金會、惠康基金會、世界資源研究所、自然資源保護協會、國家發改委、住建部、滴滴出行、摩拜以及多家規劃設計機構的研究項目資助,並與多家網際網路公司有廣泛合作(如阿里巴巴、百度、京東和咕咚等),獲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金獎、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兩次)、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兩次)、全國優秀城鄉規劃設計獎(五次)、金經昌中國城市規劃優秀論文獎(三次)和首屆最具影響力中國地理期刊優秀論文等。
本課程的錄製,還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學盛強教授,以及龍瀛團隊的馬爽、李派、徐婉庭、趙健婷、張恩嘉和李雙金等的支持。我們還特別訪問了騰訊研究院、摩拜出行、極海縱橫、城市象限和量城科技等業界單位進行了前線對話。
更多內容,請點擊微信下方菜單即可查詢。
請搜索微信號「Beijingcitylab」關注。
Email:BeijingCityLab@gmail.com
Emaillist: BCL@freelist.org
新浪微博:北京城市實驗室BCL
微信號:beijingcitylab
網址: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
責任編輯:孟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