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在國慶閱兵活動群眾遊行結束時,7萬隻色彩斑斕的氣球騰空而起,宛若一條彩色長龍,引發無數人讚嘆。如何保證氣球放飛時間整齊劃一、大小几乎一致、顏色錯落交叉,負責氣球放飛工作的北京警察學院的師生為此經過了長達5個月的嚴格訓練。
6秒完成一個氣球充氣打結
警察學院450名學生、14名教師,這就是氣球放飛工作組全部成員。
從5月開始的每天5公裡越野跑體能訓練,到7月中旬的氣球充氣打結訓練,所有人都經歷了從興奮,到好玩,再到枯燥的幾個月訓練。
警察學院學生處副處長曹健介紹說,給氣球充氣打結不光要求質量,還要求速度,為此每天每個人都要給500個氣球充氣打結作為訓練。
「一般打到100個氣球時手指就會開始泛紅,200個時手指會疼,300個開始脫皮,500個多人手就出血了。」曹健說,起初還有同學貼創可貼、戴手套,後來發現影響手感和速度,就到放棄了。
45天的訓練最終選拔出280名最快的學生,承擔氣球充氣打結的任務。「平均6秒完成一組動作。」曹健表示。
此外,為了使氣球在充好氣六七小時後仍能保持形狀,工作組經測算,要求每個師生氣球直徑在28釐米。「當時我們用紙箱子摳了個約28釐米的洞,能擦邊進出這個洞才算合格。」曹健說道。
18個口令一氣完成放飛工作
氣球充氣打結的問題解決了,如何保證同學們在活動當天動作整齊劃一,也要功夫。
「從在廣場落座,到最後實施放飛,我們一共研究制定了18個口令,由30名信號員通過打旗語的方式,傳達給每一名同學。」曹健表示,旗語細化到同學的每一個工作,比如放飛準備、起立、拿馬扎、立正、放飛員就位等等。
「雖然訓練很枯燥,但是當同學們參加第一次演練,站在天安門廣場時,那股勁兒一下子就提上來了。」曹健說道,從7月到國慶,參與放飛的師生們都沒有放假,有同學在訓練中父親去世了,請假辦完後事後,也是第一時間趕回訓練。
最終,當7萬隻氣球騰空而起時,每一名參與放飛工作的警察學院的同學們都由衷的感到欣慰和自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葉婉 見習記者 宋昕澤
統籌/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