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冬季節的臨近 受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我國或將迎來 流感—新冠病毒「雙流行」的嚴峻形勢 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但對於是否接種流感疫苗 很多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
01
流感疫苗安全有效嗎?
因為流感病毒發生變異的速度很快,需要每年預測性地更換疫苗毒株,目前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但如同其他醫療產品一樣,接種流感疫苗也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常見的副作用主要表現為局部反應,包括接種部位紅暈、腫脹、硬結、疼痛、燒灼感等;全身反應包括發熱、頭痛、頭暈、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這些不良反應通常是輕微的,一般情況下會在幾天內自行消失,極少出現重度反應。
02
哪些人需要接種流感疫苗?
所有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因此6月齡以上無禁忌症的人群均可接種流感疫苗。
考慮到不同人群患流感後的病情嚴重程度和結局不同等因素,《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9-2020)》推薦以下7類人群為優先接種對象:
1)6~23月齡的嬰幼兒; 2)2~5歲兒童; 3)60歲及以上老年人; 4)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單純高血壓除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肝腎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經系統疾病、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代謝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5)醫務人員; 6)6 月齡以下嬰兒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 7)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 同時要注意,如果有下面這些情況,是不能打流感疫苗的! 1)對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甲醛、裂解劑及抗生素)過敏者; 2)患伴或不伴發熱症狀的輕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議症狀消退後再接種; 3)上次接種流感疫苗後6周內出現格林-巴利綜合症不是禁忌症, 但應特別注意。 另外,雞蛋過敏不是流感疫苗的接種禁忌。
03
什麼時間接種流感疫苗?
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2月、3月是流感發病的高峰期。通常接種流感疫苗2-4周後可產生保護性抗體,所以9-11月是流感疫苗最佳的接種時間。爭取在今年9月底前接種,不要晚於10月份。
如果沒來得及提早接種,延遲接種疫苗仍可起到保護作用,整個流感流行季節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
04
三價和四價疫苗如何選擇?
我國供應流感疫苗為三價滅活流感疫苗(IIV3)和四價滅活流感疫苗(IIV4),其中三價疫苗包含甲(A)型H1N1、H3N2和乙(B)型Victoria系病毒3種病毒類型,而四價疫苗則是在此基礎上還包含了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
三價疫苗和四價疫苗均可對流感起到預防作用,不必過於糾結選擇三價或四價疫苗,受種人員可任選一種流感疫苗及時接種即可。
1)三價疫苗可用於≥6月齡人群接種;
2)四價疫苗可用於≥36月齡人群接種,為0.5ml劑型,含每種組份血凝素15ug。 對可接種不同類型、不同廠家疫苗產品的人群,可自願接種任一種流感疫苗,無優先推薦。
具體接種劑次:
1)6月齡~8歲兒童: 首次接種流感疫苗的 6月齡~8歲兒童應接種兩劑次,間隔≥4周;2017~2018年度或以前接種過一劑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兒童,則建議接種一劑。 2)9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 僅需接種1劑。
各年齡組流感疫苗接種劑次
05
怎樣分辨流感和普通感冒?
1) 看症狀
流感的全身症狀比普通感冒重,比如一般除了流鼻子啊咳嗽這些,還會突然發熱(往往溫度較高,可能達到39~40℃)、渾身肌肉酸痛、疲乏、腦殼痛等等; 如果是不會說話的嬰幼兒,在高熱的同時,表現出精神發蔫、食欲不振、哭鬧煩躁而又沒有明顯的局部表現,也要考慮流感。 2) 去醫院檢查 如果你覺得上面那些症狀有些不實在,那就去醫院找醫生看,抽個血,檢查一下流感病毒,這樣就能肯定你遭流感了沒有! 確診流感的患者在發病36小時或48小時內,要儘早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治療。
06
保護孩子免受疫情影響,家長的正確做法有哪些?
針對疫情下兒童流感及新冠肺炎的防控,建議家長們可著重加強孩子們良好衛生習慣的塑造和養成,注意手部衛生,經常開窗通風。適度加強鍛鍊,保證孩子們充足的睡眠及營養。
儘量減少去人流密集且空間相對密閉的場所,如需外出要做好個人防護,正確選擇並佩戴口罩。 疫情流行期間,若兒童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在確定無外出、沒有接觸過患者或感染者的情況下,可先監測兒童體溫,居家治療普通的呼吸道感染。 如果體溫持續不降,或咳嗽加重、出現呼吸困難、精神狀態不佳等,建議就近到開設兒科門診的醫院,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此外,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建議家長們最好在流感高發季節來臨之前即9月底前,帶孩子們到接種門診完成流感疫苗的接種。
07
新冠疫情背景下,流感會呈現怎麼樣的趨勢?
根據國家監測數據顯示,每年秋冬季節我國會進入到流感流行的尖峰時段。加之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隨著秋冬季節的臨近,我國或將迎來流感-新冠病毒「雙流行」的嚴峻形勢。
一方面增加鑑別診斷的難度,給醫生的診療工作帶來很大困擾;另一方面患者因暴露於疫情時期的就醫環境而導致交叉感染,也將給醫療系統帶來沉重負擔,並且隔離人群的社會負荷會明顯加大,社會資源的耗費將顯著增加。
然而,從上半年的流感疫情來看,由於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有效實施,香港、新加坡、泰國等地區流感的發病均有所減少,因此,在新冠肺炎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預計今年年底的流感可能較往年也會出現減弱現象。
經過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體社會成員形成了公共場所主動佩戴口罩、增加人際距離、勤洗手等健康行為,能夠有效減少流感的傳播,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雙流行」的防控負擔。
來源/健康四川官微、科學家庭育兒、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為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