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記者從銀川市反詐中心獲悉,7月6日~7月13日,銀川市共發生冒充網貸平臺客服,針對高校畢業生或職場新人為目標,以幫助註銷校園貸帳戶為由實施的電信詐騙案件6起,涉案金額逾40餘萬元。
這些案件的背後,騙子往往聲稱貸款平臺帳號不註銷會影響徵信,或告訴受害人,辦理過校園貸,國家要收回額度、清空某借條的額度等。讓心有擔憂的受害人,掉入騙子預先設置好的陷阱。
一通電話7萬多元沒了
這不,最近小劉就被騙走了7萬多元。事情發生在7月11日晚上,小劉在家接到一名自稱某借條的工作人員的電話稱:小劉曾於2015年讀大學時在該平臺註冊過個人信息,現在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求小劉註銷帳戶,以免影響個人徵信。
小劉本以為電話打錯,可仔細一想,回想起當年上學時確實是在該平臺註冊過一個帳號,再加上客服能準確報出小劉的信息,放下戒心的小劉就按照對方的要求添加了QQ號為好友。
按照所謂的「人工客服」指引,小劉下載了某借條APP,「人工客服」稱借條APP上的記錄要進行銷戶操作,需要先通過轉帳「刷流水」才可進行。小劉查詢到他的可貸金額為19500元。「人工客服」告訴小劉這就是他的記錄,想要銷戶的話他需要將錢全部貸出後轉帳至一個叫張某的個人帳戶,並堅稱該帳號為「銀監會認證對接帳戶」。小劉信以為真,將19480元轉到該帳戶。
本以為這樣就可以銷戶的小劉,卻沒承想,過了一陣「人工客服」又說,前面的銷戶操作失敗,並解釋說因為小劉在別處還有校園貸的記錄,需要進一步通過某寶和某信轉帳「刷流水」。
小劉按照對方的指導,登上某寶和某信平臺上,查到自己各有3萬元的額度。於是小劉按照「人工客服」的指導,又再一次操作起來。直到這個時候,小劉還沒有意識到被騙,仍然按對方的指示,將帳戶裡面的錢借出來後,分3筆匯出了6萬元。
但後續「人工客服」仍然以各種理由繼續讓小劉去其它平臺貸款,小劉這才感覺不對,上當受騙了,急忙報警求助。
警方:網貸帳戶註銷和徵信無直接關係
小劉受騙的案例也並非個案,通過數起案件,民警發現詐騙分子在詐騙手段上一般都有不少共同點。一般不法分子會冒充京×金融、36×借條、AI學貸、分QI樂、小MI金融等貸款平臺客服,電話聯繫受害人,並通過偽造的「平臺營業執照」、「客服工作證」等消除受害人的疑慮。同時,為了增加可信度,不法分子會利用非法渠道獲取的個人信息,在電話中準確報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貸款等信息,實施精準詐騙。
當受害人放鬆警惕後,不法分子謊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配合註銷校園貸帳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徵信或產生嚴重後果。若是受害人未曾註冊過校園貸,不法分子則謊稱其身份信息被盜用註冊了網貸帳號,也需要配合註銷。而當受害人相信後,這個時候就會掉入不法分子設置的陷阱之中。
警方提醒市民,網貸帳戶註銷和個人徵信無直接關係,只要按時還清貸款,就不會影響到個人徵信。一旦接到自稱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管以前有沒有過「校園貸」,都不要輕易向陌生帳戶轉帳匯款,更要保護好驗證碼,以防錢財損失。同時,近期註銷校園貸帳號類似詐騙高發,呼籲廣大市民注意防範,一旦發現受到侵害要保存證據,及時到公安機關報警。(記者 馬鑫 劉文光 實習生 馬志偉)
【來源:塞上清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