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當父母的,誰沒有為孩子的學習操碎了心呢?做爸媽的都是盼著子女成材,孩子卓越優秀、健康快樂、懂事貼心、成績好、長相乖,這幾乎是所有父母對孩子的共同期望。大家都想擁有一個學霸子女,可事實上有學霸就有學渣,大部分孩子都還是普通孩子,相對來說比較中庸,甚至有一些學習不怎麼好。
從孩子上小學到孩子上大學,這長達16年的學生生涯裡,學習成績幾乎是大部分家長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孩子上大學之前,舉全家之力培養孩子,為了孩子的學習,為了孩子高考,為了讓孩子能夠上一所好大學。家長們想讓孩子從學渣逆襲成為學霸,實際上不僅僅要依靠孩子自己的努力,還必須得重視家庭教育,打好教育基礎,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
因為之前印度的一部火爆影片《摔跤吧!爸爸》,讓大家開始認識到了這位叫阿米爾·汗的印度國寶級男演員。隨著深入了解,我們這才發現他原來拍過這麼多的好片子,特別是在社會現實題材、家庭學校教育問題上的佳片甚多,他的片子富有深意和內涵、非常的貼近生活與現實。
2007年,阿米爾·汗執導並主演了這部《地球上的星星》,片子一經上映,立即引發了社會大眾對家庭教育現實的熱點關注。這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叫伊桑的孩子如何成功地從學渣逆襲成為學霸的故事。伊桑在學校裡調皮搗蛋、惹是生非、成績不佳,是家長和老師心中的「倒黴孩子」,伊桑實在在這所學校裡「臭名昭著」,讀不下去了,父母只能被迫讓他轉學到另一所寄宿學校。
然而到了新學校,艾莎竟然奇蹟般地越變越好,原來是伊桑新任的美術老師尼克發現了伊桑居然有嚴重的閱讀障礙症所以才成了這樣,在尼克的悉心教導和陪伴下,伊桑終於成為了一個學霸,既保存了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魅力,又向大家展示出了他的強大學習力和天才創造力。
伊桑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故事固然很勵志,但是從更深更廣的角度來看待這部影片,我們也能發現這部影片所揭示出的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不少痛點和雷點。
《地球上的星星》所揭示的現代家庭教育四大痛點
在伊桑的父母和老師的眼中,伊桑事事都幹不好,是個「笨蛋」。伊桑身上的問題實在太多了,他不會自己扣紐扣、栓鞋帶,生活自理能力差勁;他的功課門門都是幾乎零分,學習能力等同沒有;他總是和同學打架、在課堂上搗亂,行為性格糟糕。
但在尼克這位伊桑的「貴人老師」眼裡,伊桑充滿了奇妙的想法,敢於付出行動實踐,有個性,會創造,懂藝術,簡直是個「天才」。
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都在於教育看待者所處的角度不同。伊桑的父母看不到兒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和天賦,將一切都推脫於伊桑的學習態度不端,忽略了孩子的個性和真實屬性。看不到孩子的優點,是一部分父母共同的缺點。
「小孩子家家的,哪來那麼大的脾氣」、「你就是矯情」、「隨便你怎麼哭怎麼鬧,我是不管你的」……這些話是不是有些熟悉?父母脫口而出或者氣急說出的一些話,往往暴露了大人實在是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體會和感受。很多的父母甚至覺得孩子現在小理解不了就不給孩子一個合理的解釋,或者為了保持大人的面子,就算自己做錯了也怪在孩子情緒問題大的頭上,甚至乾脆覺得孩子忘性大,一覺醒來就沒什麼直接忽略掉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但實際上孩子的心靈很脆弱,有些心理陰影一旦留下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越是忽略孩子的情緒和心理感受,孩子就越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變得更加叛逆。
就像伊桑一樣,他的爸爸媽媽看似滿足了伊桑的成長所需,給伊桑提供了不錯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照顧,可在對伊桑的關心、情緒疏導、心理照顧上完全是一個「缺位」狀態。伊桑的父親不顧伊桑的苦苦哀求,強制送他上寄宿學校,在伊桑在新學校感到陌生、害怕、孤獨的時候,電話裡的爸爸只有冷言冷語和無盡威脅。可以說伊桑在性格方面的缺陷,以及行為方式上的叛逆,大部分還是他「缺愛」的表現。物質上的「富養」,精神上的「窮養」,不可取。
不知從哪看到的一句話「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可這是真的嗎?在一些孩子的心中,父母的愛對他們而言,是奢侈的,是有條件的,而他們產生這樣的想法又都源於他們父母的日常言語行為表現。
所有的父母都盼著孩子有出息,但孩子有出息並不能成為來換取父母愛的對等條件,我們有些家長的確是會表現的對優秀孩子的偏愛,但那些普通的孩子就不需要父母的愛了嗎?
孩子都需要父母的愛的澆灌滋養,父母對孩子從來都不是一場投資,必須要從孩子身上見到回報才肯罷休,生孩子、養孩子是做父母的自己的選擇,應該是自願的,父母的愛應該是最無私的、沒有條件和勒索的。
伊桑的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兒子竟然患有閱讀障礙症時,他們是吃驚的,當尼克老師不願路途迢迢,到伊桑家裡做家訪時,伊桑的父母覺得老師的到來是為了質疑他們對孩子缺乏關心。
他們把自己為了兒子做的努力和為兒子查閱的關於閱讀障礙症的資料恨不得公之於眾來展示他們的關心和愛,而這樣的愛看起來略略有些可悲和可笑,因為這實際上只為了實現他們自己的自我感動罷了。
父母對孩子關心應該是真實具體,能讓孩子感受到的,自以為是、自我感動那只是一場自己的獨角戲罷了。尼克的一句話說得很好:
「關心,這很重要,能使治療事半功倍,也能緩解痛苦,讓孩子感覺被需要,偶爾的一個擁抱或親吻,告訴他我關心你,兒子,我愛你,如果你怕儘管來找我,你跌倒或失敗,別擔心,我陪著你,不斷地強調,這就是關心,對嗎?」
陶知行說:
「 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材。」
想要讓孩子從學渣逆襲到學霸,家長們不妨先審視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莫使孩子受了傷、走錯了路才後悔。優秀家庭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