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孫梅欣
趕在2020年的歲末,大悅城控股旗的第一個「大悅春風裡」項目在北京大興黃村開業了。
北方冬季室外寒冷,放眼望去樹木荒涼。但走進大興大悅春風裡一樓,中庭的綠地小花園盎然鮮活,數米高的巨大裝置花朵從花園中向上延伸,和頂層7樓向下不規則垂吊的水滴與大花朵形成呼應。
來購物的人群在花園裡穿梭、拍照、打卡,像是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局部呈現。小花園似乎是在用空間的裝置藝術,將時間的四季定格,與室外零下十幾度的氣溫隔開。
花、樹、綠植,是大興大悅春風裡中最為強調的元素。除了中庭小花園,商場角落裡的花藝裝置、走道中的集市花車,5、6樓樹木的種植與鋪設、以及超級植物公司、花間等數家花店、綠植店的引入,似乎要讓人從進門的那一刻起,就要讓「花」的元素在記憶裡留下烙印。
大興大悅春風裡中庭小花園 讓空間美的沒有壓力作為大悅春風裡系列的第一個項目,大興大悅春風裡用力在第一視覺衝擊上就和傳統大悅城區分開來。
「室內大量的綠植、自然元素使用,在建築空間上就會感到更加舒緩和輕鬆,也更加治癒,讓這裡成為一個放鬆空間,是我們的本意。」大悅城控股北京大區公司商業管理中心副總經理、大興大悅春風裡總經理吳瞳解釋。
在整體建築上,大興大悅春風裡的理念是「前山厚院」,在建築正面外部以層層疊退的方式,配合綠植形成山景意象,建筑北側預留的平臺在春夏季節可以配合同層餐飲,提供下午茶空間。
建築外部層層疊退的「前山厚院」設計。這也和春風裡的消費人群定位有關。區別於主線大悅城18-35歲的「年輕、時尚、潮流、品位」的年輕定位,大悅春風裡整體產品線的定位是25-45歲人群。以大興大悅春風裡為例,撐起這一年齡段中的「新中產、新北京人、新興家庭」的「三新家庭」,是項目覆蓋的主流消費群體。
吳瞳認為,「三新家庭」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不論在家庭還是工作中,這股中堅力量都承受著很大壓力:「所以我們在建築上儘量採用舒緩元素,除了綠植、花朵的運用,還設置了大臺階、大量花園休息區,連走道尺度都更加寬闊,就是希望提供『消費時間』的場所。」
不僅建築上儘可能提供「釋壓」空間,商場品類設置、品牌選擇,也更多傾向於家庭、休閒需求。例如商場1樓家居品牌厭式房間、4樓半開放運動空間的小瑜兒瑜伽,同仁堂知嘛健康、煮葉等強調健康品質的品牌引入,更多滿足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健康、舒緩的內生需求。
吳瞳表示,不同於年輕人對品牌、物質的高漲情緒,「三新家庭」通常都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和經歷,消費趨於理性,更區域高顏值、高性價比的家庭消費:「如果說大悅城是blingbling的潮流美感,那大悅春風裡希望提供的是沒有壓力的治癒美。」
因此,即便開業之初商場就達到首日15萬人次,周末平均10萬人次的客流量,大興大悅春風裡也不打算通過大力度低價折扣進行引流。「我們不想一上來就靠低價引流,雖然有短期效果,但從項目長期定位來看,還是希望倡導理性消費,更重視性價比,而不是抱著撿便宜心態,去買可能佔據家庭空間但沒什麼用的東西。」
在這個前提之下,大興大悅春風裡引入了不少區域內,乃至大悅城產品線上沒有的「首店」。據悉,項目上有71個首進大興區的品牌,以及31個區別於大悅城的品牌,同時還和商戶之間推出獨有聯名。
吳瞳介紹,例如謝瑞麟就給到了大悅春風裡獨有的一萬元排鑽戒限量品:「項目和超級植物公司聯名設計了『春花』的獨有形象贈品;樂高在項目上也推出了全區域乃至全北京獨有的買贈貨品。」
不同於大悅城一直引入流行IP進入項目的做法,大悅春風裡將自身就做成IP,包括綠植花卉、聯名產品的推廣就是方式之一,以形成自有的獨特風格。
大興大悅春風裡隨處可見的花卉綠植元素。儘管大興大悅春風裡主要覆蓋人群是項目半徑5公裡範圍內、近90萬的大興區域居住人口,但運營者的「野心」顯然不局限於此。「能夠影響北京整個西南區域的消費力,是我們給自己提出的更高要求和追求。」吳瞳透露,但至少開業首年,如果能將5公裡範圍人群服務好,對合作夥伴和自身經營來說,都是較好的支撐和保障。
要創新,也要「舊改」作為家庭消費中不可忽視的力量,親子、兒童品類也是春風裡的關注重點。不同於傳統商業中童區處於較高樓層,春風裡將童區前置到三樓,並且做了更多細節處理。
「兒童大多活潑好動,所以三樓我們替代商戶進行了統一的環保裝修,使用環保地膠、地毯,這樣小孩子玩起來也無壓力。「吳瞳介紹,還同時在三樓專門建造了家庭衛生間:「市面上大部分的母嬰室主要解決幼童如廁。但是有了一定性別意識的小童在上廁所時,通常會遭遇一些麻煩。家庭衛生間就解決了這類安全隱患,也讓父親更多參與帶小孩,對小朋友的性別意識也更友好。」
三樓童區家庭衛生間的設置滿足小童如廁需要。同時,在三樓童區,項目採用了百貨化策展思維進行布局嘗試。標準購物中心的商鋪布局,主要以環商場走道沿線的商家邊店為主,中庭大部分為品牌導流櫃檯,而百貨類通常是網格櫃檯形式出現,店鋪緊挨,但缺少品牌形象展示。
「所以在三樓,我們嘗試將兩者結合,將購物中心的中庭導流櫃檯替換成鋪面,同時把品牌櫃檯統一裝修成有品牌logo的小木房子,零散分布在公共空間裡。」吳瞳表示,這樣既避免了邊店面積較大,很多品牌難以進駐的困難,也解決了商戶缺乏品牌形象的問題:「對消費者而言,空間上更具有探索樂趣;對購物中心而言,也提高了坪效。」
之所以進行這樣的嘗試,也是商業管理從業人員意識到,在過去10年以購物中心為強勢主力的時代,百貨仍然有可取之處。並且有著百貨化策展思維到購物中心布局,已經在日韓等亞洲、以及歐美市場出現。
「13年前西單大悅城以購物中心形式出現,在以百貨中心為主的時代是創新。那在當下的購物中心時代,大悅城依然希望在商業布局結構上,保持創新嘗試。」吳瞳說到。
實際上,大興大悅春風裡本身是一個「城市更新」項目,前身為王府井百貨的火神廟國際商業中心。2018年8月,大悅城控股和高和資本聯合成立了總投34億的首個城市更新併購基金(含收購與改造),並在2019年1月確認收購火神廟國際商業中心的E、F座。經過23個月的改造之後,項目便正式開業。
除了商場外立面、下沉式廣場、店鋪結構的改造,原建築的整體結構也進行了部分調整。
「原來建築是傳統百貨大樓,現在大家看到的貫穿負一樓到7樓到中庭小花園,就是把原有的一樓地板打穿之後的連接,這樣整個建築空間看上去更通透,更有活力。」大興大悅春風裡的工作人員介紹。
原建築(左圖)幾乎廢棄的消防塔樓,改造後建成北京第四家星巴克寵物友好店。但是街區內已被散售店鋪的品質,和春風裡定位有些「格格不入」。原本百貨中心外部近乎棄用的消防塔樓,也在拆除後,建成了一個兩層高的獨棟星巴克——由於和商場相對獨立,這也是全北京第四家星巴克獨棟花園寵物店,「貓奴狗奴」們可以帶著自己的毛孩子們在這裡品茶飲咖,以滿足了越來越多的養寵物家庭的需要。
不過,雖然大悅城在「城市更新」項目的運作有不少經驗,但和大多數舊改項目一樣,原建築的一些硬體條件,仍然對新商業的運營提出挑戰。
儘管從最近的黃村西地鐵站出站開始,大興大悅春風裡就聯合星巴克等商戶,通過掃碼贈飲等形式,盡力從公共運輸站點引流,但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冬季,需要商場運營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消弭這「最後800米」的地面距離。
而原建築內僅有的1500個停車位,顯然也難以滿足當下家庭用車的需求。項目工作人員透露,春風裡已經通過租用、購買和擴建停車位的方式,在努力進行解決。
另外,由於大悅城控股及高和基金只收購了商業中心主體的E、F兩棟建築,合圍街區內的A、B、D棟的底商產權已被散售,相較於主體建築的統一招商,街區內的小商戶零散且品質參差,不乏有量販KTV、快餐店等業態,和春風裡整體品質有些格格不入。
對此,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本著「四鄰友好」的原則,春風裡在改造時,對小商戶的外部地面走道、街區氛圍布置也進行統一建造,但由於並不擁有產權,所以無法決定招商品牌:「不過希望隨著春風裡開業,也帶動周邊商業品質的自然提檔更迭,但這還是需要時間去慢慢實現。」
奔跑的大悅城事實上,春風裡的出現,正是大悅城控股商業體系內新生的產品線。2007年西單大悅城的開業,標誌著大悅城控股商業產品線的誕生,並在過去13年的時間裡,以嚴格的精細化管理和強運營能力,逐漸成為國內商業地產行業內標誌性的品牌。
但對項目高要求的選址,和單一的商業產品線,成為過去10年限制大悅城控股旗下整體商業快速發展的桎梏。
到2020年末,大悅城控股全商業產品線已開業項目共有13個,在建、在營項目共約30個。但只比大悅城早兩年誕生的龍湖天街,目前開業項目有40個,累計獲得項目90多個;而起步於2004年的華潤商業,目前已有萬象城、萬象天地、五彩城等多條產品線,到2019年末,開業的購物中心42個,儲備項目46個,管理輸出的項目還有28個。
正是因為如此,當2017年末對外公布第二商業產品線大悅春風裡時,便引起市場和消費者的關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大悅城要表明擴張提速的一個標誌。
在吳瞳看來,相較於主線大悅城嚴苛的選址標準,春風裡選址門檻更寬,也更符合北京乃至國內土地市場發展的大的趨勢,有助於推進大悅城整體商業數量在全國範圍內的擴張。
「推動擴張的確是大悅春風裡誕生時,行業和企業面臨的外部因素。而當年最早一批18-25歲的西單、朝陽大悅城的消費者,在10多年的時間裡,已經逐漸從戀愛中的青年,成長為有自己家庭的中青年群體。」吳瞳認為,在大悅城會員中,有相當大一批「粉絲」的需求已經發生變化,新的商業產品線正是應對原有消費者的新需求:「這是大悅春風裡產品線出現的內部因素。」
在中糧置地和大悅城完成重組、更名等一系列動作後,去年大悅城商業線的明晰度和速度都在提高,並明確了大悅城、大悅春風裡和祥雲小鎮三條商業產品線,並將逐步在全國擴張。
吳瞳介紹,不論從建築結構還是年齡消費層,三條商業線都有各自明確的特徵:建築形態來看,大悅城是盒子型商業,大悅春風裡是盒子+街區,祥雲小鎮則完全是街區。
內部結構特徵來看,大悅城的飛天梯、雙首層,大挑空是其明顯特點,在大悅春風裡上,花卉綠植的運用、正門處的「櫻花大道」、寬尺度等特徵,在開業和在建的項目上都是統一的特徵。
標誌性的「櫻花大道」將作為產品線特徵,出現在各個春風裡項目上。從選址要求來看,大悅城面積必須在10萬平方米以上、核心區地鐵上蓋;春風裡體量在7萬平方米左右、區域性核心;祥雲小鎮則主要為非核心區高端居住區。
人群定位上,大悅城主打18-35歲潮流消費人群,大悅春風裡和祥雲小鎮消費人群年齡雖同為25-45歲,但祥雲小鎮主打「微度假」概念,大悅春風裡面對的消費力則相對親民。
梳理清產品線後,大悅城的擴張步伐在明顯提速。接近一年沒開新店的大悅城,在2020年末,先後開出了鞍山大悅城和首個大興大悅春風裡。而在去年11月的大悅城控股品牌推介會上,大悅城控股管理層透露,到今年年末,至少還有3個大悅城和2個大悅春風裡即將開業。到2023年,預計有15個新商業陸續開業。
而大悅城「建三年、養三年」的傳統,也在發生變化。實際上,大興大悅春風裡從拿下項目到開業,前後不到2年時間,在大悅城內部已是上市較快的項目之一。而在運營方面,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021年主要用於提升,2022年要逐漸成熟:「2023年就要有利潤貢獻了。」
建造、養鋪時間在縮短,開業數量在增加,大悅城控股商業正在全方位加速奔跑。畢竟,要想持續抓住不斷變化的年輕消費群體,需要做得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