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13年國立北京大學設立數學門開始,中國大學數學學科發展已經有100多年歷史。
1917年,在進行院系制改革時,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指出:大學宗旨,凡治哲學文學應用科學者,都要從純粹科學入手;治純粹科學者,都要從數學入手。所以各系秩序,列數學為第一。
100多年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蔡元培這一遠見卓識:無論是IT還是生命科學(比如新任美國總統科學顧問的生物學家蘭德,就出自數學專業),都離不開數學。華為的任正非也說:「中國要和美國競賽,唯有重視數學!」
那麼,中國哪些大學數學專業最好呢?
首要要破除一種誤解,將數學泛泛視為理工科。事實上數學屬於理科,即蔡元培說的「純粹科學」,和工科有很大區別,雖然後者需要數學作為基礎。
現實中,1952年的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是中國高等教育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對今天的大學格局仍有影響。當時的調整,主要是大學分為「綜合類」和「工科」,原有的數學專業大部分被調整入綜合類大學,部分調整入師範類(比如北京師範大學),而工科大學(如清華)並不保留數學專業。
所以,和許多人誤解的相反,所謂「理工強」(實際上主要是工科強)的大學,數學專業並不強。數學專業強大的則是綜合類大學,如北大、復旦等,以及部分師範大學——這些學校其他真正的理科,如物理、化學、生物等也很強,並非許多人誤解的「文科強」。
當然,隨著1990年代以後高等教育的發展,許多傳統的工科大學也開始發展理科、文科。作為最重要基礎學科的數學,在這些大學也取得了很大發展。那麼,今天該如何看數學學科排名呢?
國際上的一些大學排名,固然有其參考價值,但受到排名方法的影響。比如去年某專業排名,將山東的某所院校排名亞洲第一,只能當作娛樂新聞看。目前國內大學專業排名,最可靠的還是教育部的學科評估。
下面是最近一次數學學科評估的結果:
學科評估將參評的學科分為A、B、C三類,A類又分A+、A和A-。A類都可算作有一流學科實力,其中A+則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流。
可以看出,除去新成立的中科院大學(國科大),北大、復旦和山大屬於第一檔次,其中北大又應該比另外兩間更強,北大本身便是數學學科最悠久的,此後又吸收了清華的數學學科,熊慶來、姜立夫、陳省身的傳承都在北大。復旦則和老浙大調整過去的蘇步青、陳建功先生有很大關係。山東大學數學學科的飛躍,始於從北大去的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潘承洞。
所以,北京大學數學學科是中國最強的學科。
第二檔次的包括傳統數學名校南開、北師大、中科大,以及工科強校清華、上交、西交。其中南開曾經有姜立夫和陳省身,底蘊豐厚,可惜近年來發展較慢。北師大則是師範類最強院校,因此數理化生地都較強。
清華沒有進入A+(而且在A中也並非最強,注意同檔次排名是根據學校代碼),看似有些奇怪,但了解了學科定位就知道這是正常的。1952年前,清華大學數學專業曾經非常強,陳省身、華羅庚、許寶祿等都在清華(含西南聯大)任教,但是院系調整後清華的數學師資大部分調整去了北大,再沒有數學專業。此後直到1979年清華才重建應用數學系,1999年才有數學科學系,2000年才有數學一級學科。但藉助於極強的生源和綜合品牌,清華的數學科學發展很快,有望超越北師、南開甚至山大等傳統名校。
綜合來看,中國數學專業最強的十所大學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北大目前一騎絕塵,復旦、山大、兩科大、清華追趕其後,然後是北師、南開和兩交。
再後面的A-類,也仍然以傳統的綜合/師範類(華師、吉大、南大、武大、中山、川大)為主,工程類(哈工大、同濟)為輔。像和武大同城的名校華科,就還沒有進入A類。
這一格局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數字看出,即院士人數。自1948年中研院評選首屆院士以來,至2019年底中研院、中科院數學學科(屬於數理學部)共產生68名院士,其中本科出自北大有13人,其次為清華(11)、復旦(6)、浙大(6)、山大(4)。
院士曾工作的單位,除中科院外,依次是北大(16人次)、復旦(9)、南開(7)、中科大(7)、山大(4)。
目前仍在世院士共42任,除中科院外全職院士人數最高仍然是北大(8人,佔了近20%),其次是復旦(6)、南開(4)、山大(3)、中科大和北師大(2)。清華、浙大等都只有1人。
可以看出,像清華、浙大雖然培養出不少院士,但受限於學科定位,任教院士不多。
現在大家知道哪些大學數學最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