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四川的一輛公交車上,有一個熊孩子對於坐在他身旁的一位年輕男子進行挑釁。在行車的過程中,孩子一直用自己的腳去踢這名男子的手,並且沒有停止的想法。而男子在孩子多次的挑釁下,終於忍不住站起身對孩子進行"回擊"。
男子先是將孩子猛摔在地上,而後又對他進行踹打。知道周圍人出手阻撓,男子才停下了自己的行為。而後孩子被送完醫院診治,而男子也被民警迅速拘留。
事後年輕男子向孩子的父母表示歉意,但父母卻不願意接受。對此,網友卻紛紛表示:孩子被打,完全是自作自受。
01
熊孩子並不是天生不乖
現如今熊孩子做出破壞行為的事情層出不窮,而這對於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對孩子自身所產生的不利影響都是尤為嚴重的。如果父母不去教育熊孩子,那麼長大之後,孩子就容易受到社會的懲罰。實際上,每一個熊孩子並非天生如此,而只要及時的教育糾正,孩子也能夠是乖孩子。
02
熊孩子的行為有其特別的原因
父母想要避免孩子變"熊",那麼就需要反省自己生活中對於孩子的教育是否到位。每個熊孩子做出破壞行為的原因都是不同的,但行為的背後與教育的缺失分不開關聯。只有了解可能導致孩子變"熊"的原因,才能夠有效的做出避免的措施。
熊孩子做出破壞行為的原因
1、 父母的溺愛
熊孩子的破壞行為跟父母的溺愛有重要的關聯,溺愛孩子的父母會包容孩子的任何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容易無視規則而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父母一味的嬌寵讓孩子失去了自我約束的能力,行為的破壞力就會慢慢增強。
2、 吸引注意力
有的熊孩子之所以做出破壞的行為,實際上是為了吸引父母以及周圍人的關注。這類孩子的內心是極度沒有安全感的,所以他們只能夠通過這些行為來宣洩內心不安等情況,以此來獲得父母的關心。
3、 情緒掌控力弱
孩子的天性活潑好動,但因為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再加上對於自己情緒的掌控力不強。所以他們會任由自己的情緒引導,去做出一些讓自己覺得開心有趣的行為。
03
這樣教育才能夠避免孩子變"熊"
1、 教育孩子遵守規則
每個場合都有每個場合需要遵守的規則,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而規則意識需要從小引導,比如孩子在睡覺之前,父母可以先提醒他"不可以說話了",孩子外出前,父母要先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能夠表現出來的。而孩子遵守時,父母也要及時的鼓勵,這才能夠有效的讓孩子懂得去學習和堅持正確的行為規範。
2、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的孩子才能夠理解和體諒別人的感受,而不會去做出不尊重別人的行為。在公共場合也懂得去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對周圍人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而要引導孩子樹立同理心,父母可以對於某件事,去詢問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去思考如果事情的"主角"是他,他會有什麼情緒。
誇美紐斯曾說:"野性難馴的馬兒,只要合適的加以訓練,是可以成為駿馬的。"而熊孩子就像是那匹充滿野性的馬,但只要父母能夠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未來只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