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前幾天回了趟老家,順便去街上逛了逛,真可以用「人煙稀少」來形容街上悽涼的景象。
偌大的一個縣城,路上幾乎沒有什麼行人,就連過年時比較熱鬧的商業街,也很難看到人影在閒逛,路邊雖然開了很多的商鋪,但是老闆們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獨自坐在店裡,眼望著外面,生意好不悽慘。而那些餐飲店裡更是一個人都沒有,後來跟一個餐館的老闆聊天后得知,現在餐館生意不好做,很多人都將門店關了,進工廠上班去了,就連餐館老闆的老婆,也是進工廠去了,所以目前就他一個人守著這家餐館。
在小編的記憶力,縣城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店鋪生意還是可以的,即便不是過年的時候,街道上也不會如此蕭條,那麼,為何現在這麼多餐飲店老闆都去工廠打工了呢?是工廠的錢更好賺嗎?我認為有這麼幾個主要的原因。
原因一:餐飲店事情多,工作強度大,還賺不到什麼錢
餐飲店主要的成本支出是房租、水電、材料費用,而這些東西的價格近幾年是不斷地在上漲,而餐館菜品價格這幾年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炒碗粉還是6塊錢,成本上去了,但是價格沒有變,留給商家的利潤就降低了很多。而經營餐館本身就是一個體力活,不管有沒有生意,每天店鋪裡面的事情還是要做的,一天下來工作量也蠻大,長此以往下來,大家也就煩膩了,所以很多人選擇關了店鋪去做其他的事情。
原因二:餐飲店數量增多,門店之間競爭加大,留給店鋪的生意更少了
雖說縣城不大,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很多服裝等店鋪的生意已經做不下去了,於是這些老闆就都轉行到餐飲這行來,進入餐飲業的人越多,餐飲店鋪也就越來越多,本來縣城消費者就這麼多,還每年都在減少,這樣每家店鋪的顧客就更少了,店鋪生意又怎麼能好到哪裡去呢?無奈,也只能將店面轉讓了。
原因三:縣城工廠數量增加,就業選擇多了
隨著一二線城市經濟的發展,很多勞動密集型的工廠都轉移到了四五線的縣城裡來,以前大家進廠打工需要跑到沿海周邊城市,現在工廠就開在了老家縣城裡面,所以,很多人最終都選擇去進廠上班,雖然是給別人打工,但是畢竟拿的是薪水,不用每天都擔心店鋪生意不好交不起店租了,所以進工廠是不錯的選擇。
原因四:工廠薪水不錯,加下班賺的錢不比開店少
雖說開在縣城裡面工廠的底薪比不上一二線城市,但是就當地經濟發展水平來說還是可以的,在工廠打工想要拿高薪,很多是靠賺取加班費來的,所以只要肯做,一個月下來四五千的薪水還是有的,夫妻倆一個月下來,也能賺個八千到一萬的薪水,而自己開餐飲店不僅累,一個月下來可能還賺不到在工廠上班的錢多,所以很多餐飲店夫妻都進廠上班了。
倚樓聽風雨,笑看餐飲路,你若覺得老黃叔的內容不錯,可以關注並下方留言,咱們一起來聊聊餐飲經營之道,慢慢品味這天下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