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上周末,我閨女跟我發火了!」
「我女兒學會罵人了!」
「就在剛剛,囡囡拒絕跟我一起逛街!」
……
看到上面這一連串的話,大家是否以為是來自家長的不滿和抱怨呢?事實卻相反,這是一對喜極而泣的家長給出的正向反饋,甚至裡面含有太多心酸,起承轉合且聽我慢慢道來。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討好型人格」?這是心理學方面的專業術語,指的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一旦孩子被定義為討好型人格,就意味著孩子一生都在委屈自己、討好他人,不僅會把自己的人生陷入卑微之中,在社交關係中還會成為被欺負的對象。
而給我們平臺做反饋的家長就處於這種情況之中,她的小女兒就是討好型人格。
根據孩子爸媽的說法,小時候只覺得孩子異常聽話懂事,一直引以為傲。沒想到這卻是孩子討好型人格的預兆,本以為這種性格會讓孩子特別受同學的歡迎,結果卻成了校園暴力的受害者,而對方欺凌的原因只不過是因為「看不慣她一天到晚裝淑女的樣子」。
換到一般孩子身上,大多會告知父母或者老師,但這家的小女兒不同,她被孤立後選擇了忍耐,直到校園霸凌被老師發現,這才叫來了雙方家長。讓人無奈的是,孩子並不承認自己被欺負了,反而在不停從自身找原因,這讓家長非常崩潰。
直到後來去看心理醫生,對方才告知她,比起校園暴力遭受的陰影,孩子的性格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討好型人格會毀掉孩子的人生,還可能出現極度壓抑後的觸底反彈,於是,這才有了家長後期的引導。
每當孩子出現反對意見或者拒絕的的時候,孩子家長都會非常高興,這意味著孩子終於不再一味順從,而是有了自我意識和自主看法,是好的變化趨勢。因此,當孩子學會用罵人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不滿時,普通家長會憤怒,但這家的父母只會感到欣喜和激動,因為這意味著孩子不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了。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下,討好型人格的表現大多為過分自卑、敏感、不懂拒絕、自我歸錯,很多家長容易把這些特徵與「善良」混為一談,卻不知道過度善良反而是懦弱。家長與其沾沾自喜,不如考慮下當今優勝劣汰的社會環境下,這種性格會給孩子帶來的麻煩。
另外,這種性格的形成原因多與孩子的成長環境有關,過度強勢或者完美主義的父母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如果你家孩子從未表現出任何不滿,家長就要反省下自己是否太過專制,畢竟,沒有誰是永遠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