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
各地復工復產復學有序進行中
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習
各地老師們紛紛
當起了「主播」
這也著實讓線上教育火了一把
那麼問題來了
在線教育教什麼?
如何能讓老師教得好?學生學得好?
在線教育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線教育是否能替代學校教育?
……
別急
專家們的解讀來了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
在線教育要更多地引導孩子關注生命、關注家庭、獨立思考
未來教育的模式,一定是線下教育和在線教育互動共存的狀態。這次疫情無論是對老師、對學生,還是對家長,都是對在線教育的一次深刻體驗,在短時間全國幾乎所有的家庭動員起來了,幾乎所有老師都在嘗試在線互動,這是提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一次難得機會,而且是一次十分珍貴的實戰機會。在這一次實戰當中,我們看到了教師群體的學習潛力和奉獻精神,教師既體現了素質,也提高了素質。有趣的是,家長對於在線教育從一開始的熱烈歡迎,到開始後的叫苦不迭,其主要原因是我們的教師太認真了——不停地布置作業,不停地互動。而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要適應不同教師的線上要求,還要習慣在不同學習平臺之間切換。我認為需要一個磨合期,教師慢慢會明白在線教育和課堂教學之間的差別,會逐步增強互動的實效性,減少互動頻度,家長和學生們也會逐漸熟悉各種學習平臺,減少即時響應的焦慮。
這次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對於學習雲平臺、電信流量通道等方面都是一次大考,相信經過這一次裡程碑式的在線教育,無論對於在線教育技術,還是在線教育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會產生一次飛躍。對於未來教育方式的轉變,我覺得期待並不多,而對於未來教育的目的和內容卻有更多的期待。教育的本質在於塑造人,對於這次疫情期間在線教育最大的遺憾是,教育部門、學校、家長,還是太多關注學科類文化學習,很多地方簡單地把線下課程整體搬到了線上,學生在線上學習時間過長。原本可以利用這次機會,更多地引導孩子們關注生命、關注家庭、獨立思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自學習慣,甚至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務勞動能力的機會,由於對於「停課不停學」理解的偏差,而白白喪失了機會。
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把教書交給機器,把育人留給教師
在線教育的不平衡往往是硬體和軟體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要大力發展鄉村在線教育,消解因它帶來的新的教育不平衡問題是任重而道遠的。
阻礙鄉村教育普及在線教育有多方面的阻礙因素:首先,不少鄉村地區的學校管理層並未認識到在線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要存在,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其次,農村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素養不高,其信息技術的運用水平也不高,包括硬體維修、後臺的管理與適用、數據分析等。再者,優質課堂教學資源的共享共建力度還不夠,鄉村地區獲取優質課堂教學資源的數量還相對有限。
在線教育的普及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的新要求,除了掌握學科知識技能與教育教學方法外,還要擁有緊跟信息技術發展的知識體系和專業技能,比如:要形成信息化教育思維、要有較強的在線教學設計能力、能夠靈活運用教學工具等。同時,在線教育的普及對家庭教育也提出了不少挑戰,在線教育要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必須輔之以家庭教育的配合,家長們對在線教育的認知、對孩子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是影響在線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家庭教育面對在線教育要積極作為,而不是被動應對。
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智能教育被提上日程。智能教育不是簡單地在教育系統中應用信息技術,而是深層次的、信息技術支撐下的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它一方面要求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技能和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教育的供給方式、教學方式、管理方式、評價方式的不斷變革和創新。簡而言之,未來教育是以智能教育為顯著特徵,以網際網路的思維方式改變教與學的行為,促進教師角色與行為的轉變,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高水平發展,描繪出「把教書交給機器,把育人留給教師」的美好畫面。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師範大學校長劉仲奎:
在線學習不能代替大學的學校教育
在線學習不能代替大學的學校教育。大學是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塑造三個方面來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層次的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這三個方面側重和要求是不同的。越是高水平的大學,越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學生的學習途徑和獲取知識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從而使得大學知識傳授的功能逐漸在弱化,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的功能越來越強化,而後兩方面的功能很難通過線上教育去實現。有人曾經做過一項統計研究,了解畢業生五年以後對學校教育的建議、了解用人單位對學校人才培養工作的評價和建議。幾乎一致的結論是,建議學校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跟著老師參與科研項目。這裡的科研項目是廣義的,理科可以是參與老師主持的課題,工科可以是參與老師指導的工程實踐,人文科學可能是與教師一起的研討,社會科學可能參加老師組織的社會調查,或者和老師在一起的「頭腦風暴」。跟著老師做科研帶來的本質意義就是增加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有效性。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老師在一起,學生就可以從老師身上體會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到從紛繁的數據信息中抓住主要問題的能力。長期的耳濡目染,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價值觀塑造很有幫助。顯然,相對於在線教育而言,大學教育在這方面是有獨特優勢的。
大學校園中的育人資源無處不在。校園的一草一木,散步的教授、靜思的同學,運動場上的切磋,美展演出報告會、海報雕塑塗鴉牆,食堂聽到的笑話,宿舍熄燈後的神聊,社團活動的盡情表現,圖書館靜悄悄的學習場面,這一切都對學生發揮著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而在這些方面,在線教育是無法實現的。
因此,作為學習知識、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教師和學生都要充分利用好線上教育這一手段。但是,在線學習不能代替大學的學校教育,學校教育依然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和主陣地。
記者:解豔華
編輯: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