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eze奧帝茲iSINE20/10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數碼多評測解讀

2020-12-14 美通社

北京2017年11月21日電 /美通社/ -- 近日,數碼多發布了《Audeze 奧帝茲 iSINE20/10 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以下為報告全文:

奧帝茲Audeze是一家以平板耳機產品與技術而聞名的美國公司,在當前市場平板耳機產品豐富程度和知名度來說,Audeze應該算首屈一指,當然HiFiMAN的平板耳機與Audeze比也算得上並駕齊驅。其實從2015年起,Audeze和HiFiMAN的平板耳機都開始發生變革,那就是告別以往笨重和極低靈敏度的問題。而Audeze的方案更為徹底和全面,Audeze推出了EL8系列耳機和iSINE系列耳機,前者還是頭戴式的耳機,而iSINE則是入耳式耳機。它們都搭配了一條配合蘋果的Lightning接口,24bit的DAC兼DSP來驅動耳機。我們今天測評的是iSINE系列中兩款比較入門的耳機iSine10和iSine20,它們官方定價分別為399美元和599美元,中國售價為3098元和4380元人民幣左右。

Audeze 奧帝茲 iSINE20/10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

技術與使用

核心技術:2016年9月,奧帝茲發布了iSINE10與20兩款耳機,雖然它的尺寸要比普通入耳式耳機還是大一些,但仍號稱是世界首款平面振膜[Planar Magnetic]入耳式耳機。iSINE10和20使用的振膜尺寸大概為30mm直徑,振膜厚度為納米級,iSINE20相比iSINE10的區別在於印刷在振膜表面的音圈的密度和總長度不同。而參數上來看,iSINE20的阻抗為24歐而iSINE10的阻抗為16歐。從外觀看,iSINE10獨佔了黑灰色,而iSINE20則是金色。當然,同期奧帝茲還發布了LCDi系列,外觀樣式和iSINE一樣,而最新的LCDi4的售價為2495美元

iSINE10與20使用了奧帝茲在大尺寸最新的平板耳機上使用的最新一代技術,官方頁面給出了納米級振膜厚度的說明。同時,在磁體、音圈以及整個單體設計結構方面有三項屬於奧帝茲全家族平面耳機的技術。

Audeze 奧帝茲 iSINE20/10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內部結構示意圖[官方圖]

Fluxor magnetic arraysFluxor是註冊商標名,該技術大概意思是指Fluxor磁體達到了比以往別釹磁鐵的磁通密度2倍的新材料[仍是釹合金磁鐵],所以對於iSINE這樣級別的耳機來說,在保證體積和重量的前提下,還提供了更大的磁通密度。

Uniforce音圈或膜片,這項技術是奧帝茲的黑科技,我們知道所謂Planar Mangetic平面振膜它是將很薄的振膜上面印刷很薄的導體音圈,音圈在振膜上到底如何布局是有講究的。而奧帝茲的Uniforce diaphragms是採用中心與邊緣不對稱,不同密度和間隙的走線方式,從而精確控制振膜中心與邊緣的一致性。具體的技術細節在現有官方資料無法得到,大體意思是這樣的。

Fazor ElementFazor也是奧帝茲的技術註冊商標,它是指揚聲器單體安放空間的整體結構對聲音影響的細節調試。在iSINE上應該包括了入耳導管伸出部分,以及與很大平面的連接部分的結構、形狀、材料等等。從官方內部結構圖應該還可以看出一些特別的地方,例如中心的支架?由於圖片資料實在有限,有機會再做進一步的研究。

以上三項關鍵技術,尤其是磁體、振膜材料以及音圈的分布三項技術保證了奧帝茲的平板耳機也可以做到高靈敏度,甚至可以做到和入耳式耳機差不多的體積和重量。

佩戴和使用:當然,iSINE10/20確實只是接近入耳式耳機,從尺寸可以看出帶上它要比帶普通入耳式耳機更顯眼一些,不過比起索尼向外伸出的多單元,以及定製版多單元動鐵來說,iSINE10/20也並不算太誇張。在你對它的外觀有所擔心時,不要忘記了BMW Design Works的信仰加成,開個玩笑。

iSINE10/20的耳機單體本身的重量為每個11克[實測11克],這個重量大概是索尼MDR-Z5耳機的2倍[索尼Z5兩隻重量11克[,但是和一些純金屬外殼的入耳式耳機相比,iSINE10/20單個重量並不算重,何況它的個頭很大,拿在手裡並不覺得很墜手,戴在耳朵上感覺如何?

Audeze 奧帝茲 iSINE20 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

iSINE10/20與耳孔接觸部分是典型的入耳式,但它也只是入耳部分橡膠塞的大概七八成左右的尺寸塞進耳孔,並不是超小型或者超長型入耳式耳機放的很深的類型。但僅僅靠入耳部分來固定整個耳機,是非常不牢靠的。iSINE10/20提供了一組長耳翼和一組短耳翼,廠商送測時只提供了一套短耳翼,但它已經可以很好的讓耳機比較牢靠的卡在耳朵上了。這種佩戴的牢固度是什麼感覺呢?大概就是帶著蘋果的Earpods的感覺,當然塞的要更牢一些,但來回晃悠的程度要比Earpods稍大一些。

不過影響iSINE10/20佩戴比較大的問題其實是那根Lightning的線材,這根線材在Lightning接口到線控部分使用了比普通線材重得多寬的多的材料,而線控的本身重量也不輕,大概這條線整體重量在60克以上,所以,如果打算使用這個線控,那必須要用衣夾[原配有]將它夾在衣服上,不然很容易就把耳機墜下去了。整體來說,iSINE10/20的一般佩戴穩定性沒有問題,它本身也不是塞得非常緊的類型,正如Earpods不如Airpods牢靠的原因一樣,那就是它的耳機線往往成為累贅。而這樣的佩戴另一方面看其實帶來了更好的舒適度,只要線材固定好或者不配掛到,耳機不會輕易掉落。

當然,iSINE10/20還是開放式設計的耳機,不過在正常佩戴下耳機背面的漏音是非常小的,在很安靜的室內,也需要仔細聽才能聽到它的漏音。如果白天還開著窗戶,開著空調,那漏音完全可以忽略。所以,出街,普通的室內使用完全不是問題,當然圖書館級別就算了。而問題可能在於這雖然是一款入耳式耳機,但它的入耳不是非常嚴密,所以自己的隔音能力可能是偏弱的[但比Earpods強得多]。

最後來談談這個線控。iSINE10/20耳機使用了可換線的設計,它們都提供了一條普通的3.5mm立體聲耳機線和一條Lightning接口的帶DAC的數字線。根據官方介紹,這個USB Lightning接口內置DAC以及DSP和耳放,具體方案不明。DAC支持24bit的PCM採樣精度,不過我們用海貝音樂播放DSD的音樂也完全正常。同時,官方沒有非常明確的說明DSP的作用,但正如我們圖集網友留言所說的,這個DSP估計是下了猛藥。具體如何進行驗證,猛藥又猛到什麼程度,下文聽感時專門談到。

但從使用來看,這套DAC和DSP的方案功耗極低,在iPhone7 Plus上大概24小時耗電在15%以內,而在iPad Air上的24小時耗電在8%左右,基本相當與機器普通待機+iTunes播放音樂的正常耗電。下面就來看看它的效果吧。另外,奧帝茲還提供了一款app,內置了10段EQ,可±10dB進行控制。

主觀聽感

iSINE10/20其實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對手,尤其是在搭配Lightning DAC耳機線的情況下,所以我們大膽的在主觀聽感中使用一些大個頭的頭戴式耳機,我們選擇飛利浦SHP9500作參考,相信Soomal網友不會因為價格低而小瞧它吧。當然,我們也使用了Westone W4R和Vsoinc GR09來做炮灰。為了驗證奧帝茲自帶DSP的作用,我們還使用了享聲M1PRO、MR1等對比參考。

我們拿到的這兩隻耳機是奧帝茲現有某經銷商的展示樣品,相信已經使用過很長時間,但我們仍發現耳機煲機的重要性,難道長時間不使用也要煲機?不過只要簡單的煲機大概30小時,高頻的表現就明顯改善,我們最終對耳機煲機大概100小時進行測評。以下測評將主要描述iSINE20,最後會專門說明iSINE10和20的差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兩者雖然有差別,但應該屬於同樣檔次的耳機。

而由於iSINE10和20確實是在Lightning線下的表現是較佳狀態,即便搭配M1PRO級別的播放器,在極限大動態下也要稍遜色Lightning耳機線一些。所以,以下的聽感主要基於原配的Lightning耳機線組合,播放器使用了iPhone7 Plus和iPad Air[無差別],使用了海貝音樂作為更高品質音樂播放時的播放器。

整體印象:iSINE10/20剛剛拿到時第一瞬間的感覺,它們當然不是入耳式耳機,因為這樣的聲音寬鬆度、厚度、動態、聲場根本不是小耳塞級別的產品。當然,想想它30mm左右大小的外形尺寸,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似乎也不奇怪?但哪怕是使用普通耳機線直接用手機驅動,它在聲音上動態、聲場、以及高頻的風格還是要明顯超越入耳式耳塞。對於這種碾壓式的勝利,其實我們還不夠滿意。這是因為,沒有煲時的狀態確實不好,尤其是iSINE10的高頻有些很粗的顆粒感,煲機後消失。第二,Lightning耳機線的「驅動力」驚人,但是高頻的品質還是要弱於M1PRO這樣級別的播放器。第三,在很高的高頻的細膩程度上,由於開放式的原因或者平面振膜本身的原因,感覺動鐵的細膩程度還是在這很小的一段微弱細節頻段上,更細膩一些,但整個高頻層次動鐵就差遠了。

高頻表現:如果因為iSINE20是平板耳機,就直接將它想像成HE1000或者LCD4,那聽到後就會有一定心理落差[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如此],但是對比過W4R或者GR09後,感覺聲音的密度、聲場和動態實在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不由得又感嘆平板耳機的確實厲害。

iSINE20這樣的耳機的整個高頻如果與小耳塞相比,確實表現出了頭戴式耳機上,平板耳機秒殺動圈耳機時的架勢,例如HE1000對比HD800。但是如果用iSINE20對比GR09或者W4R,同樣是秒殺的關係,但和頭戴式的差別則不同。HE1000或者LCD4[簡單聽了半天,還掉了。]相比高級動圈如HD800概括而言:是高頻素質大幅度領先,聲音解析力和層次大大領先,大動態下層次的豐富程度、控制力的優勢明顯。而iSINE20對比GR09、W4R,是整個聲音動態上的巨大幅度領先,聲音寬鬆而層次豐富,這種層次豐富是規模上的[一個頭戴大耳機一個小耳塞?]而不是偏重解析力方面。這種寬鬆、動態、聲場到達什麼級別?如果用M1PRO去驅動飛利浦SHP9500,那麼iSINE20的動態、聲場要比SHP9500此時的表現稍緊一些,中高頻密度甚至iSINE20稍好一些。在iSINE20上,你肯定找不到HE1000、LCD4的感覺。

在高頻方面,Lightning線內置DSP發揮的修飾作用並不算大,但似乎在密度上還是略有加強。此時如果用M1PRO直接驅動iSINE20,則解析力和柔和的聽感M1PRO更好,而聲音密度方面Lightning線稍強。

中頻表現:iSINE20的中頻以及低頻估計仍然是平面振膜的弱點,所以Lightning耳放在此時發揮的作用變得明顯,達到什麼程度呢?幾乎與M1PRO直接驅動下的聲音厚度和動態接近。請注意,是M1PRO在大動態的表現下稍弱於Lightning。而在人聲表現上,兩者厚度、聲場、動態水平接近,當然M1PRO稍柔和一些。

iSINE20的中頻表現相當飽滿,動態和厚度,聲場和寬鬆感更是碾壓小耳塞太多。更可怕的是,如果用Lightning線材的iSINE20對比M1PRO下的SHP9500,那麼iSINE20的中頻在解析力、動態、厚度以及平面振膜特有的飽滿寬鬆的聽感,都完勝SHP9500.應該也可以完勝M1PRO下的K701等級別的耳機。相對來說,此時的SHP9500的中頻竟然顯得厚度有些不足,而且中頻部分的解析力和張力都偏弱,聲音相對含糊了不少。

而iSINE20在DSP和耳放的配合下,中頻非常飽滿厚實,肯定要遠好於iPhone直接驅動,也遠好於Xplay5s直接驅動。不過有些奇怪的是,iSINE20在中頻稍偏中高頻銜接部分的聲音厚度雖然好於iSINE10,但聲音卻比iSINE10更緊一些,這在表現男聲的時候略顯舒展不開。當然,即便如此沒有Lightning耳機線,用iPhone或Xplay5s、M1PRO直推,iSINE20的動態、解析力等各方面仍然不輸給W4R、GR09。

而Lightning這套方案在表現很大編制交響樂,比較變態級別動態的音樂時,控制力和動態要比M1PRO更為強大,只是聲音相對略顯生硬,有一點點粗糙。但是由於耳機振膜實在是太好伺候,所以比起動圈耳機來說這一點點失真不算什麼。

低頻表現:與中頻表現類似Lightning耳放的出現很重要,如果和搭配M1PRO相比,那麼此時耳放的作用要比中頻時更明顯一點。

在表現《鬼太鼓》這樣變態的低頻和大聲壓時,這根Lightning耳放線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功率,耳機表現毫無混亂跡象,聲音穩定有彈性,寬鬆感和動態都遠遠遠勝於小耳塞,而M1PRO下的SHP9500的低頻解析力遠不是iSINE20的對手,低頻下潛較深部分開始發糊,而快速的瞬態控制力以及解析力SHP9500要差了檔次,K701也是類似問題。而此時M1PRO驅動iSINE20也無法達到Lightning耳放線下的酣暢淋漓的效果,低頻的厚度和力度要稍遜一些,更多體現在厚度上似乎不夠[注意是M1PRO搭配iSINE20不夠]。

不過,如果要非常好的體驗到iSINE20的低頻,尤其是低頻下潛很深部分的細節,還需要對佩戴的穩定性有所要求,佩戴牢固,耳塞塞得緊可以聽到明顯更多的細節。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入耳式耳塞來說,我們常常發現塞得越緊可能會讓低頻的量感大大提升,但iSINE20佩戴的松或緊一點,不會對低頻帶來那麼大的差別,而佩戴穩定一些會增加低頻下潛深度下微弱細節的表現。

iSINE20和iSINE10的差別:iSINE20中高頻以下到低頻段聲音相比iSINE10更為均衡,iSINE10在中低頻和低頻部分要稍顯單薄一些。而在中高頻部分,iSINE10的密度也要稍弱與iSINE20。不過同樣搭配Lightning耳機線情況下,iSINE10的聲音的厚度和中低頻以下解析力會偏弱,但如果聽交響樂會覺得更為寬鬆。而在高頻細節方面,iSINE20也稍稍領先,但差別不算太大。

總結

奧帝茲AUDEZE iSINE20與iSINE10的整體聲音表現令人吃驚,雖然它的寬鬆感、層次感以及解析力還很難達到LCD4、HE1000級別平板耳機的感覺,但整體聲音的均衡、極好的動態、平板特有的舒展聽感和非常出色的控制力,讓它可以跨越幾個級別直接挑戰千元級的HiFi定位的頭戴式耳機。

而奧帝茲設計的這條可以驅動EL8頭戴式耳機的Lightning DAC/DSP耳機線的調校效果出色,在極低的功耗下表現出了非常好的驅動力,讓一款小小的耳機可以表現出非常變態的大動態效果,對於中頻、低頻,尤其是中低頻以下部分聲音厚度、動態以及控制力有很出色的表現。從細節上來說還是略遜於M1PRO,但在人聲表現上已經只有M1PRO級別的輸出才能和它打個幾乎平手。而在非常大動態時,M1PRO還要弱於這條Lightning耳機線。 如果使用普通的耳機線直推,iSINE20/10仍然可以在不弱於M1PRO級別的播放器上,明顯超過目前的4單元甚至6單元、8單元動鐵,以及較好的動圈耳機[iPhone級即可]。關於iSINE20/10可以戰勝頭戴式高級大耳機的評價並非傳說。如果要挑毛病,那麼Lightning這套DAC的水平,在高頻細節上仍表現的不夠頂級,但由於平板振膜的高頻實在是比較好伺候,所以基本沒有太大問題,只是還可以更好。

即便用戶可能比較擔心iSINE20/10這兩款耳機的佩戴穩定性問題,我們也降低它們在外出時使用的得分。但也要考慮到如此級別的聲音確實不需要去帶一個全包耳的頭戴耳機去體驗帶來的佩戴和音質上的越n級的體驗。但我們仍然給予iSINE20和iSINE10兩款耳機強烈推薦評級,兩款耳機分別3000-4000元左右的售價,對於如今的HiFi耳機市場來說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了。

原文連結:http://www.soomal.com/doc/10100007335.htm

相關焦點

  • Monoprice Monolith M300 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測評報告Soomal
    Monoprice Monolith M300是一款高度仿造奧帝茲iSine 10/20系列耳機的平面振膜耳機,它的售價只有149美元,大概只有iSine 10不到一半的價格,對於中國市場來說1000元人民不出頭對目前消費能力來說更有殺傷力,可惜的是Monoprice並沒有正規渠道,購買需要海淘。今天測評的這隻M300,我們從美亞購買,並不算太麻煩。
  • 更親民的入耳式平板耳機,Audeze iSINE LX登場
    Audeze在2016年便推出入耳式平板耳機,並憑藉著出色的聲音獲得不少用戶的歡迎。但由於其售價過於昂貴,阻礙不少消費者入手。好在Audeze也明白大家對更親民的入耳式平板耳機的需求,在本次CES 2018展上推出iSINE LX。不僅售價更為低廉,還搭載上和旗艦一樣的技術。
  • 奧帝茲iSINE20耳麥 (Lighting 24歐姆 入耳式) 天貓4280元
    奧帝茲iSINE20是奧帝茲公司推出的一款入耳式HiFi耳機,日前該耳機正在天貓 osato火熱銷售中,價格僅為4280元,有需要的朋友歡迎關注。奧帝茲iSINE20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奧帝茲iSINE20耳麥 (Lighting 24歐姆 入耳式) 天貓4280元http://sound.zol.com.cn/675/6759746.html http://sound.zol.com.cn/675/6759746.html
  • Audeze將在CES上發布iSine VR耳機 兼容三大頭顯
    VR日報訊 Audeze旗下的耳機對場極式平面振膜技術運用已十分成熟,現在他們打算將這一技術帶入最新發布的一款入耳式耳機內。早前VR日報就報導了,Audeze與Oculus合作為Rift打造專門的耳機。
  • GL20僅重8.3g GOLDPLANAR輕取全球最輕入耳式平面振膜耳機之冠
    顯然GOLDPLANAR在平面振膜技術微型領域率先做出了驕人的成績,敢喊出全球最輕的口號,耳機僅重8.3克的GL20還真有它的底氣,而且GOLDPLANAR一點都沒在平面振膜尺寸上妥協,振膜直徑達到了28mm
  • 平面磁驅動的入耳式耳機iSineVR
    打開APP 平面磁驅動的入耳式耳機iSineVR 發表於 2018-04-13 01:00:00 Audeze在去年的秋季就為我們帶來一款平面磁驅動的入耳式耳機iSine ,公司宣稱該耳機將會在Oculus Rift上具有不凡的表現力。
  • 我耳朵上的不是蜘蛛網,而是AUDEZE iSINE20平板耳機
    「傻孩子,那是個花幾千塊錢買耳機的音頻發(shen)燒(jing)友(bing)呀。」是的,我耳朵上戴的不是蜘蛛網,而是AUDEZE iSINE20平板振膜入耳式耳機。這個在頭戴式平板耳機圈子混得風生水起的牌子,居然把自家的「黑科技」用在入耳式耳機上,造出這麼個奇葩的東西,但我卻覺得卻挺有趣。
  • 高素質大聲場:TINHIFI/天天動聽 P2 入耳式平面振膜耳機體驗測評
    天天動聽P2 入耳式耳機01.包裝與配件P2這個包裝屬實是驚豔到了我,它並沒有採用常規的天地蓋設計,也沒有額外設計一個封套耳機的整體設計偏向於圓潤的造型,背板仿佛是一個吉他撥片的三角形形狀,這樣的微孔結構有利於聲學性能的提升。這個設計對於給入耳式耳機設計開放式的聲學結構,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儘可能地保證美觀性,又可以通過微孔來控制透氣量。
  • 美國黑科技奧帝茲,像甲殼蟲的HiFi耳機,真被毒到了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一款美國生產的黑科技:奧帝茲iSINE20奧帝茲(Audeze)是一個2008年誕生在美國加州的耳機品牌,非常年輕,以平面磁體單元技術而聞名,旗下作為主力的LCD系列中每一個型號都是非常高級的頭戴式耳機。當然入耳式耳機也不錯。
  • AUDEZE首款平板單元耳塞iSINE系列曝光
    在前不久的美國CES大展上,平板耳機領軍廠商AUDEZE展出了旗下首款平板單元入耳式耳塞iSINE系列,包括iSINE10和iSINE20兩款產品。這意味著今後我們不僅可以選擇頭戴式平板大耳機,如果要追求追求便攜,還可以選擇體積更小的入耳式平板單元小耳塞。AUDEZE iSINE系列產品可謂是極具開創性。
  • 奧蒂茲首款平板單元耳塞"iSINE20"開箱
    在年初的美國CES展上,平面耳機領軍廠商AUDEZE(奧蒂茲)推出了旗下首款平面單元耳塞iSINE系列,包括iSINE10和iSINE20兩款產品。而就在本周,iSINE20終於來到了ZOL評測中心,筆者已經迫不及待的給大家帶來開箱圖。
  • 作為探路者的AUDEZE iSINE20,音質已是完全體
    以往尺寸巨大的頭戴式平板耳機,被塞進入耳式級別的腔體,就像是固定的88炮被裝上虎式坦克,一下子就變得威猛而充滿機動力。作為最早的平板耳塞,AUDEZE iSINE20就選擇了這個做法,小而精緻也是一件好事。這個長得像是蜘蛛網的平板入耳式耳機,除了超高的回頭率之外,其實更想為臺式系統的好聲音賦予充分的便攜性。
  • 平面振膜耳機能有多強?帶你了解平板耳機的背後秘密
    OPPO曾經推出的PM-2平板耳機平板耳機:揚聲器技術瓶頸後的全新理念其實「平板耳機」只是我們根據它的發聲單元所起的一個容易稱呼的名字,一般來說在聲學領域我們更習慣地稱其為「平面振膜耳機」(Flat Diaphragm Headphone),為什麼要叫它「平面振膜耳機」呢?
  • 2020半入耳式藍牙耳機,性價比高的半入耳藍牙耳機
    如果市面上的藍牙耳機非得選出「藍牙耳機性價比之王」,那麼Xisem西聖藍牙耳機當之無愧,高配置、超低價格,是西聖藍牙耳機最大的亮點,被無數旅遊達人、運動達人、數碼達人,學生黨,瘋狂圈粉。  為了保證音質和舒適度,xisem西聖ASN半入耳藍牙耳機搭配了10mm大尺寸動圈複合振膜,藍牙5.0晶片搭配陶瓷天線,雙主機單雙耳無縫切換,佩戴自檢(戴上即播放,摘下即暫停),雙耳降噪通話,高清通話,超強音質,觸摸操控,續航給力,且從選材、切割、定型、研磨等一路經過30多道工序,並且聘請加大拿多倫多音樂人William Arnaldo攜手20位歐美調音師歷時兩年,針對不同音樂風格,
  • 69元的Hi-Res感受—小米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試用評測
    這款小米新上市的雙單元半入耳式耳機有所不同,而是以一個動圈單元和一個多層陶瓷單元的組合出現的。外觀上也採用和Apple EarPods小白類似的半入耳式結構,這種結構入耳角度符合人體工學參數,不像入耳式那種有不適感,也不會像平頭耳機一樣那麼容易脫落。從我個人來說,我比較喜歡這種半入耳式的。小米這款充滿黑科技的耳機新品究竟怎麼樣呢?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看一下吧。
  • 業界首款平板耳塞:AUDEZEiSINE20評測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在今年初的美國CES展上,平板耳機領軍廠商AUDEZE(奧帝茲)推出了旗下首款平面單元耳塞iSINE系列,包括iSINE10和iSINE20兩款產品。此舉也意味著今後發燒友除了可以選擇頭戴式平板耳機,還可以選擇體積更小的入耳式平板耳塞,體驗其所帶來的卓越聲音表現。
  • 平面振膜耳機產業再添新貴
    ,以動圈單體最為主流,另外還有強調細膩的靜電耳機,而第三個勢力就是場極式平面振膜單體。平面振膜,顧名思義,平面振膜的振膜就是平的,不同於其他振膜的螺旋曲線的設計,它將平面的音圈嵌入輕薄的振膜裡,像印刷電路板一樣,可以使驅動力平均分布,磁體集中在振膜的一側或兩側(推挽式),振膜在其形成的磁場中振動,音色表現強調融合動圈的大器以及靜電的細膩,雖然不是最新的技術,但在近期高階耳機市場興起一股旋風,目前全球相繼也僅有為數不多的公司可以生產場極式平面振膜耳機,如AUDUZE,HIFIMAN
  • 最佳出街平面振膜耳機 OPPO PM-3評測
    平面振膜耳機 OPPO PM-3評測 "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7/7E/7E21A8CADC1174409A211D9A6A9458B7.jpg">繼萬元級耳機OPPO PM-1斬獲EISA大獎後,時隔一年推出了PM-3便攜HiFi耳機以及HA-2耳放組合,定位初燒用戶
  • 入耳式耳機和半入耳式耳機哪個好,雙十一值得入手的藍牙耳機
    入耳式耳機和半入耳式耳機哪個好,雙十一值得入手的藍牙耳機 藍牙耳機近幾年的發展可以說是飛躍式的,短短幾年就從無人問津到了無人不曉,一躍成為除了手機以外最流行的數碼產品了。
  • 半入耳式藍牙耳機什麼品牌的好,平價半入耳式藍牙耳機推薦
    目前市場上銷量最火爆的藍牙耳機類型,還是半入耳的。因為半入耳式的藍牙耳機重量輕,佩戴舒服。周圍的環境音也能聽到,打電話沒有明顯的聽診器效應。但半入耳的藍牙耳機也有一些缺點,它的低音效果明顯不如入耳式的。半入耳式耳機適合外出乘坐交通工具的時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