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相機分類總共有四篇
值得買社區小編撰寫的《膠片攝影百科》系列文章的上一篇中(文章連結),詳細地分享了在如今這個手機攝影、數碼照片數據爆炸的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拍攝膠片的原因。既然我們還是應該繼續拍膠片的,那麼我們就需要相應的拍攝工具——膠片相機了。本系列文章從本篇開始連續四篇文章將會介紹膠片相機的大致分類,以及經典品牌和型號的陳列。
這四篇文章以四個膠片相機的主要類型——旁軸相機、單眼相機、雙反相機和大畫幅相機為維度。需要說明的是,膠片相機並不僅限於這四個品類,只是這四個品類基本能夠將大部分膠片相機進行分類。而作為這連續四篇文章的第一篇,我們首先來聊聊旁軸相機這個非常古老、但在目前已經非常式微的相機分類。如果你想購買一臺旁軸相機,那麼就可以看看這篇文章,了解一下本文中推薦的經典銘機。
什麼是旁軸相機?
關於旁軸相機,首先要來談的就是旁軸相機的定義:旁軸相機顧名思義就是不通過鏡頭取景,而是採用一條與鏡頭光軸平行的、額外的光路取景,進行拍攝的相機。此時產生了爭議,那就是旁軸取景器沒有聯動測距的相機到底算不算旁軸相機?
好吧,下面還得解釋一下什麼式聯動測距。以徠卡M系列膠片旁軸相機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徠卡M系列旁軸相機機身正面鏡頭上方有一小、兩大共三個「小窗戶」。簡單來說,那個「小窗戶」主要負責測距,中間的帶有像「百葉窗」那樣的大窗戶負責為取景框照明,而最右側與機身背部取景器連通的「大窗戶」負責取景。
聯動測距裝置利用的是三角測距原理,內部有一系列複雜的控制機構,當用戶轉動鏡頭的對焦環時,聯動機構會改變測距小窗內稜鏡的角度,這樣通過稜鏡的光線會經過光路進入到取景窗內,兩個光路的像重合時即表示完成合焦。不過由於這套聯動測距裝置結構複雜且佔地、成本較高,所以有的相機是出於成本原因沒有設計聯動測距裝置(譬如各種廉價泛焦傻瓜機),而還有的相機是由於相機體積限制做不進去(比如祿來35系列)等等。
在小編來看狹義的旁軸相機應該是指類似於徠卡M系列、蔡司Contax系列(非後來的京瓷CONTAX)、尼康S系列這些經典的具備聯動測距結構的相機,而廣義的旁軸相機則是指具備平行光軸取景器的相機。那麼問題來了,雙反相機到底算不算旁軸相機呢?
介紹了旁軸相機的定義和特點之外,下面再來探討一下旁軸相機的優勢和不足:首先就是沒有單反或雙反相機的反光板系統,所以機身可以設計得比較小巧、輕薄,拍攝也更加安靜、震動小(無論是採用鏡間快門還是焦平面快門);另外由於沒有反光板,所以法蘭距就可以做的比較小,這樣有利於高畫質廣角鏡頭的設計;還有就是對於文藝青年來說,旁軸相機尤其是經典的機械聯動測距膠片旁軸相機的顏值實在是比單眼相機要高不少。
而旁軸相機的不足,其實主要也是來自於旁軸取景器。首先由於旁軸取景器通過框線模擬不同焦段鏡頭,安裝長焦鏡頭時,框線就會變得很小,給取景帶來很大的困難。另外,由於旁軸取景存在視差,並且被攝物體距離越近視差越大,這也就意味著微距拍攝幾乎是不可能的。以上這些缺點使得旁軸相機在面對取景拍攝更有優勢的單眼相機的競爭時最終敗下陣來,像佳能、尼康、美能達、奧林巴斯等一眾廠商也紛紛將研發和生產的重心從旁軸相機轉為單眼相機,令人頗為唏噓。
不過膠片廠商也不是完全就這麼束手就擒,放棄旁軸相機領域了。除了徠卡直至今日數碼時代還在做聯動測距的旁軸相機之外,在膠片時代的末期,京瓷推出了CONTAX G系列自動旁軸相機。CONTAX G系列旁軸膠片相機支持自動曝光、自動對焦、自動過片等諸多自動化功能。不過這種變革來得實在是太晚,CONTAX G系列也隨著膠片時代一起正式告別。
經典旁軸相機陳列
下面我們會介紹一些歷史上非常經典的膠片旁軸相機: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這些產品創造出了或多或少的傳奇故事,上市後因為其融入的獨特巧思設計使她們成為了一代經典銘機,今天依舊值得我們緬懷。當我們拿在手中把玩或拍攝時,我們便可感受到設計者的奇思妙想與獨具的匠心。有句話小編非常贊同:對於這些經典膠片相機來說,她們並不是我們生命中的過客,相反我們卻是這些相機的匆匆過客。我覺得這就是膠片相機最大的魅力吧。
1蔡司2福倫達
3徠卡
4尼康
5佳能
6柯達7祿來
8美能達
9柯尼卡
10富士
11CONTAX
12理光
13瑪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