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地圖,可以從地形地貌到,臺灣北部一帶其實就是一處四周被山巒環繞的盆地,粗壯的淡水河是這塊小盆地通向廣闊大海的唯一出口。因此,淡水入海口這個地方自人類文明以來,一直有人居住。因為地理環境特殊,淡水曾是臺灣第一大港口,是西方文明在臺灣北部的起點,在臺灣歷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今日的淡水鎮,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甚至是整個北臺灣,所以有到臺灣不到淡水等於沒有到過真正的臺灣一說。
淡水區位於臺灣省新北市西北沿海,淡水河出海口北側,河光山水、風景秀麗,自古為臺灣八景之一,昔日並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歷史上曾經是臺灣第一大港,也是西方文明在臺灣北部散播的起點。所謂的淡水老街便是集美食、小吃、老街為一身的中正路,由於近年來因不少古董店及民藝品店進駐,營造出令人懷舊的民俗色彩。
淡水阿給是淡水最有名的小吃之一。位於淡水真理街上的創始店生意奇好。"阿給"是日文"油豆腐"發音的直接音譯。阿給的做法是將油豆腐的中間挖空,然後填充炒過的冬粉、浸泡過滷汁,以魚漿封口,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醬或其他特殊醬汁。
淡水福佑宮創於雍正年間, 現今的廟體則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是早期淡水的合港廟,淡水人昔日稱為媽祖宮。當地人稱媽祖為淡水媽,夠親切吧!
1872年,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師馬偕博士登陸淡水,在臺灣開始從事布教、教育及醫療工作。
淡水有許多中西結合的古早式磚造樓鋪,漫步在坡道間,造訪淡水老街,臺灣先民的生活點滴恍然浮現眼前。
淡水禮拜堂為淡水最早成立之教會,由馬偕博士之子偕睿廉先生所設計,仿哥德式建築,外牆由紅磚所建,包含尖塔、尖拱圈、飛扶壁、木架天花板、彩色玻璃等元素,並設有一方鐘塔,是淡水著名攝影、婚紗、寫真景點。
適逢周六,我們如願闖入周杰倫的母校——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杰倫的父親周耀中是淡江中學的物理老師,母親葉惠美是淡江中學的美術老師,周董自己也在淡江中學讀書,淡江中學是他人生當中非常重要的母校。
淡江中學平時禁止入內,只在周末開放,故爾有不少周杰倫的粉絲千裡迢迢來此而無緣進入其內抱憾離去。置身於這近百年歷史的校園中,路小雨走過的長廊、罰站的操場、分蘋果的石凳、還有放學後打掃院子的值日生……每一個場景都在眼前,就好像穿越到了電影中,分不清現實和夢境。
該校至今仍以崇尚美育、學風自由和浪漫的校園情境名聞全臺。照片中的八角塔於1925年落成,八角塔和橄欖球隊至今都是淡中的精神象徵。
最值得學校驕傲的是他們的橄欖球隊,該球隊不僅為全臺第一支橄欖球隊,也因所向披靡保持對日本人全勝的光榮記錄而聞名。
這就是周杰倫拍攝《不能說的秘密》的取景地,周董首次對音樂的觸電或者初戀都有可能發生在這裡吧!這大概也是杰倫把母校作為主要拍攝地的重要原因吧!
校園真的好靜好美,學生們的歡樂是多麼令人懷念和憧憬......制服也很吸引眼球喲!怪不得臺灣能產出那麼多優秀的校園愛情偶像劇。
1911年加拿大派馬偕博士的獨子偕睿廉回臺,在淡水創辦淡水中學校。淡中是1914年創校於牛津學堂,該校除了提供臺灣子弟中學教育外,也作為神學院的預備學校,一度被日本人接管,戰後改名並和女中合併成為私立淡江中學。
淡江中學校園內的紀念公園,是為了紀念澹江高中的第一任校長,馬偕博士之子偕叡廉博士而興建。
與淡水中學毗鄰的是由馬偕博士親自選址規劃監工所建的真理大學。它位於淡水炮臺埔小山丘上,1882年校舍建成後,為感念其家鄉安大略省牛津郡(Oxford County)居民的捐助,馬偕博士將其遂命名為Oxford College,中文名為:理學堂大書院,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
進入校門,走過一片草坪,有一不大的水池,裡面睡蓮靜放,錦鯉暢遊,池中還有不少可愛的的小烏龜萌態可掬地趴在露出水面的石頭上曬太陽。
真理大學原為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1999年改名為真理大學,英文校名為Aletheia University(此為希臘語真理的意思)。現有人文、數理、財經、管理、觀光、語文、知識經濟七個學院。
真理大學是基督教教會所創辦的大學,校園文化優雅,校風淳樸,學術日盛,有正確導向的大學理念,所培育之學生皆能為社會所肯定。
校園的步道鋪著一塊又一塊長滿綠苔的磚,胖胖的鴿子疾步掠過行人腳旁,抬腿俏立在太湖石上,目似瞑,意暇甚.......
真理大學的校園不是很大,但景色很優美,紅色樸素的房子,單單從外觀上看去便很有年代古風味。相信走在這所校園裡的每個人,多少都會想起自己學生時期的青澀時代。
校園內處處綠意盎然、濃濃的人文色彩與歷史古蹟,以紅磚、東方味的三合院方式為基礎,打造而出帶點異國風味的塔式建築,以中西合併的方式成就了校園的古樸魅力!
真理大學外的拐角處,《極限挑戰》拍攝地——小羊精張藝興躺倒的地方。不少女生在此留影拍照回味哈!
秋意漸濃,繽紛的落葉靜靜灑落在校園背後的石徑上,一種青春漸逝的別樣惆悵和感觸頓時湧上心頭!
紅毛城高踞淡水河出海口的山巔,最早是在1628年由當時佔領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後來又由荷蘭人在1644年予以重建,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臺灣當局的手中。由堡內扶梯登臨城上,站在上邊,遠眺對岸觀音山和淡水河,東望大屯諸峰,西望洶湧大海,真是風雲變幻、氣象萬千。
紅毛城的主堡為正方形格局,適合防衛,地基深、牆壁厚,加上外石內磚的砌法。紅毛城不但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同時也是臺灣當局所頒定的一級古蹟。
所謂的領事館,系建於1891年,是一棟兩層樓的典型英國殖民地建築式樣洋房。建築材料大部分取自臺灣,牆壁為清水紅磚,屋頂是閩南紅瓦,但是一樓屋內彩色地磚是爪哇產品。一樓迴廊立面是弧券拱,二樓迴廊立面是半圓拱。而迴廊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
英國領事館內部仍呈現原有的擺設,一樓西側為客廳及書房,東側為餐廳及配膳室,後側為洗衣間及數間傭人房。迴廊立面是弧狀拱形,兼具遮陽擋雨的功效,並保留英式傳統的窗臺與門面設計,樓前的草坪,後院的綠蔭更是歇腳休息的好地方。
淡水小白宮是清朝時期淡水海關稅務司官邸,在1862年時滬尾洋關正式設立,淡水開港通商後關務繁雜,洋關員增加,便在埔頂的居留地租界興建三座豪宅供洋關員居住,當地人稱為埔頂三塊厝。建築為西班牙白堊迴廊式建築,小白宮建築外設有走廊,這種走廊流行於19世紀,將維多利亞時代的紅磚鄉村建築與印度熱帶建築拱廊結合創造出的一種新樣式。
淡水街長多田榮吉故居是2016年才開放參觀的淡水新古蹟,是一個充滿古色古香及濃厚日本風情的景點,原為日本人多田榮吉的故居,不僅有保存完整的日式建築,還是全臺灣第一間擁有自來水設備的民宅,極具歷史價值與意義。
質樸的日式建築,簡簡單單的裝飾,乾淨整潔,一進門就讓人覺得舒心,或座或盤膝,在濃蔭下的木屋中靜坐,身心會得到無比的放鬆。
多田榮吉故居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日式老建築應具備的各種元素,在這裡都能看到,你會有種時空倒退的感覺,古樹、雕梁、水池、石徑...東洋古早風情將你瞬間拉回江戶時代。
走出淡水古蹟區,順著淡水河向漁人碼頭進發,河邊綠樹成蔭,鷗鳥翔集,機警的魚鷹不時從枝頭猛扎向水中,叼起一尾尾魚兒。
遠處的淡水港,塔吊林立,太陽從厚厚的雲層中掙扎著迸射出幾道光芒,吸引著我們加快步伐。
聽說如果有機會來到淡水,一定要去漁人碼頭看日落,作為臺灣日落TOP3觀賞地之一,一旦錯過,豈不是要後悔莫名?
快艇在波濤洶湧、金色的淡水河裡乘風破浪,我們的心兒亦隨著起伏的浪濤開始抑制不住興奮起來!
著名的漁人碼頭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右岸,舊名淡水第二漁港,完成於1986年。淡水漁人碼頭東連大屯山脈、西隔淡水河與觀音山相峙,聞名遐邇的 "淡江夕照" 是臺灣淡水的八大景之一,在此則可以一覽無餘。
為了打造多功能示範漁港,規劃成一個兼具漁業發展與觀光休閒的優質公園,漁人碼頭經過平整修建,現已成為重要的觀光休閒的旅遊景點,漁人碼頭邊停滿許多漁船及遊輪,成為廣告片商喜愛的拍攝場景。
繁忙的漁人碼頭,停泊著各式各樣的遊艇和漁船,這裡不僅有忙碌的碼頭工人和漁夫,也有不少喜歡刺激的女生衝破警戒線竄入港區去發現新大陸。
碼頭草坪佔地約10000平方米,綠草茵茵如毯,觀賞樹木喬立,港區入口有造景公園、紅色的LOVE標誌、魚型雕塑以及花草盆栽等,藍天白雲,和風徐徐,讓人心曠神怡。
情人橋是漁人碼頭的標誌性建築,是一座斥資七仟萬元、長約一百六十五公尺、平均寬五公尺、最高處達十二公尺的跨港大橋。步行通過大橋需時約3分鐘,在橋上即可欣賞著名的淡水夕照美景。
情人橋又名人行跨海大橋,情人橋橋體是一座流線彎曲造型的單面斜張橋,橫跨港區,整座大橋就像一面白色風帆,傳遞著一帆風順的祝福。它的名字是由阿扁先生在2003年2月14日題寫並正式使用。
漁人碼頭的景點由330多米的濱海木棧道、堤岸咖啡和超大的港區公園構成,三者串聯成一個環狀,讓人們可以完整流暢的體驗漁港風情。不少浪漫的小年輕就特別喜歡牽手愛人:跨過情人橋,牽手木棧道,漫步夕陽下,一同看日落!
木棧道沿防波堤上架設,全部採用原木施工,長度約為320米、寬度10米,漫步於木棧道就可一覽淡水兩岸碼頭風情。站在步道遠眺對面的觀音山和出海口盡頭的臺灣海峽,看著夕陽從水平面上緩緩落下,令人流連忘返。
落日用大氣囂張的色調渲染著天空,海天一色的金碧輝煌中,靜觀海潮伴日落是否會有一種英雄落幕的蒼壯?
防波堤盡頭的燈塔,默默迎接著紅日的隕落,一對老朋友用日復一日的守望堅持著這份綿長的友誼!
天空的色彩與初照的華燈輝映,橋下歌廳響起駐唱歌手輕柔吟唱的閩南語情歌,即使身處他鄉,也不禁沉醉在迷人的海港夜色裡,你知道夕陽醉了的幸福感嗎?
火燒雲紅遍天際,倦航的船兒紛紛靠港,走在漁人碼頭上,海風微涼,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愜意,於是每一個人的心兒都隨風融化在夕陽之中了!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在落霞尚未消褪之際,登上碼頭的觀光快艇,體驗河海交匯處的梯坎浪,船頭昂揚著在巨浪中跌宕起伏,艇身劈開的浪花飛濺掀起一陣水霧,溼溼鹹鹹,海的味道!兩岸風光一閃而過,淡江風情,盡收眼底。
返回淡水老街碼頭,岸邊半月拱門下,最後一抹晚霞在黑雲威逼下黯然隱退,而淡水老街入夜的美食之旅才剛剛開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