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 趙波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快速成長。目前,我們的主要電子產品,手機、彩電、計算機的產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在這樣的基礎上,新的發展空間在哪裡?汽車。汽車就是我國的電子企業一直努力開拓和培育的新的增長點。大家知道,正是電子技術在當代汽車上的廣泛應用,提升了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提高了汽車節能環保的水平。
近幾十年來,汽車技術的進步一直伴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現在一輛普通的轎車的電子成本是20%至30%。一些高端的轎車達到了50%以上。在新能源汽車上,電子技術密不可分。一輛新能源汽車的電子產品的成本比重應該是在60%以上。近年來,為了解決新能源汽車電控、電池、電機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生產問題,國家科技部、國家863計劃、電子發展基金都重點支持了電控系統、電池盒電機研發與產業化。具體涉及領域包括汽車用的晶片、嵌入式軟體及平臺,發動機電控、整車控制與集成,能源管理,鋰電池及其材料、驅動電機使用的功能、半導體機件等。在此基礎上推動各自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促進電子和汽車兩大行業發展,真正解決汽車行業發展中長期存在的問題。
經過企業攻關,我國在這些研發的和產業化項目上取得了積極進展,成功地應用在了汽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上,包括新能源汽車轎車和功能汽車。
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國內企業在電控、電池、電機方面在滿足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用方面還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電池問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現有電池技術的可靠性、穩定性不足,產品的循環壽命不長等因素都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今後,國家還要加強對新能源汽車電控、電池、電機等基礎研究,突破關鍵技術。同時,加強生產過程控制和工業技術研發及積累,實現產業化,建立完整的產業鏈。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推廣、應用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也帶動電子信息產業由大變強。
(本文摘自趙波在2011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