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聽過太多李宗盛,可單曲循環的卻總是這首《山丘》,這首歌旋律既不流行,歌詞也不對仗,卻慢慢地在人群裡流行起來。聽它的詞,聽它的曲,就仿佛聽唱歌的人在自說自話,再多聽幾遍,整首歌的感覺,又像你的一個不善言談的老大哥真誠地對你說:兄弟,你聽我跟你說說我這輩子的故事。
是的,《山丘》更像是一個已經翻過了山丘的人,給山這頭的人寄來的一封信。
在這封信的開頭,大哥就告訴你:想說卻還沒說的,還很多。攢著是因為想寫成歌,讓人輕輕地唱著,淡淡地記著,就算終於忘了,也值了。據說這首歌李宗盛整整寫了10年,之前旋律一直在腦海裡,10年間生活輾轉,對人生的感悟逐漸累積,也終於「攢」成了這首《山丘》。
「說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僥倖匯成河。然後我倆各自一端,望著大河彎彎,終於敢放膽,嘻皮笑臉面對人生的難」。這句的重點落在「人生的難」上,卻又要嬉皮笑臉地面對,其中的無奈不言自明,而「大河彎彎」真是又具象又抽象,說它是人生再合適不過了。 「也許我們從未成熟,還沒能曉得,就快要老了,儘管心裡活著的,還是那個年輕人」。時光易逝,韶華不再,一些事我們還沒來得及總結和領悟呢。「多少次我們無醉不歡,咒罵人生太短,唏噓相見恨晚,讓女人把妝哭花了,也不管」。曾經我們也意氣風發,玩世不恭,如今此情已成追憶,「因為不安而頻頻回首,無知地索求,羞恥於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我們心中雖有無處安放的情愫,但我們卻不得不繼續往前,日子終究要過,也許翻過下一座山,就到了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國。
「越過山丘,雖然已白了頭。喋喋不休,時不我予的哀愁」,這句真的是扎心了,辛辛苦苦翻過了山,卻發現沒人在那等你。一切都是徒勞的嗎?無數人有過這樣的經歷,努力後發現並沒有結果,一種無人同行、時間又錯過的落寞油然而生,一下子喚起了聽者的哀愁和共鳴。
讀完了這封「信」,你會發現,李宗盛既有對人生不如意處的遺憾、無奈,也有自我解嘲,然而更多的是同自己的和解,對人生的參悟。不同閱歷的人聽了這首歌或許有不同的感觸,但無論閱歷深淺,歌中的淡淡的哀愁與無奈都與你有所對應,激起了心中的共鳴。這大概就是這首歌被單曲循環的原因。當然,如果換成其他人唱這首《山丘》也唱不出這個老成味,你聽了也不會如此走心。
有一次在演唱會上,張艾嘉在臺上問李宗盛,你有沒有愛過我?李宗盛含混不清的混了過去。究竟愛沒愛過,那時候的「小李」一下子可能也想不起來。總結愛,總結人生真的需要經歷很多年很多事才可以。很多人從那首《凡人歌》開始聽李宗盛,一首對仗的歌詞,一個長得平凡的男人,聽那首歌的時候就覺得歌者真是一個大徹大悟之人啊,可直到聽到這首《山丘》才明白,人這一生永遠後之後覺,在你自我感覺成熟的時候都是稚嫩的。
正所謂,少年不識李宗盛,聽懂已是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