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學子中考前積極備戰。
「光明科學城建設的底氣在教育。」
這一年來,光明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戰略機遇,以先行示範的標準,掀起新一輪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打造光明教育品牌,建設區域教育高地,全力配合光明區「加快建設四城兩區,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教育實踐。
乘著這股浩蕩「東風」,光明教育追夢人牢記立德樹人使命,堅持五育並舉,交出了一份「滿堂紅」的中高考成績答卷,成為光明教育事業「超常規」發展的最佳註腳,讓光明科學城建設的底氣更足。「取得優異的成績絕不是偶然!」8月10日上午,本報記者專訪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光明區教師發展中心)院長彭紅玉、副院長魏顯峰,了解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在專業引領方面作出的努力。
今年暑假首日,光明區中小學教師暑期研訓系列活動拉開序幕,全區近5000名教師分階段分層分類全員參與。活動以課標研讀、教材分析、教學設計、教學評價為載體,實施項目化、交互式教研研訓模式,許多老師在撰寫個人反思時提到「收穫前所未有」,不少人流下激動的淚水。
去年底,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成立,彭紅玉、魏顯峰等馬不停蹄地開展調研摸底,全區40所學校一所學校一所學校去,「把每個學校情況、老師情況、學生情況都摸清楚,沒理順的就反覆去,直到清楚透徹。」在此基礎上,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聚焦教師發展這個核心,制定專門的教師培訓計劃。
一系列優質資源也在不斷引入光明。以提升學校、教師中考備考水平為例,在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組織下,今年1月3日,深圳市高級中學北校區與光明區初中教師語、數、英等六科「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舉行;3月3日至5日,各學科中考備考研討會召開,區內外專家對光明中考備考工作提出專業指導意見和建議……
彭紅玉告訴記者,光明區正在打造名師隊伍五級成長體系,從教壇新秀-教學骨幹-學科帶頭人-名師-名匠,讓每位老師都能有機會獲得專業成長。特別是隨著光明科學城建設,吸引大量國內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到光明從教,將實施新教師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立「學分銀行」,形成他們的專業成長檔案。
教師的專業成長,為今年光明區中高考成績全線飄紅奠定了核心基礎。
精準施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取得進步
在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方面,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精準施策,全面發力。
今年年初疫情發生後,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在線上教學期間成立巡課組,安排每位教研員負責巡視2-3所學校,從教學研究、課程設置等方面對各校線上教學情況進行定點指導;對線上教學存在哪些困難等情況及時反饋,嚴把質量關。並堅持編寫初三線上教學日誌,每天在校長微信群公布,作為校長指導複習備考的重要參考。
與此同時,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根據深圳市新中考方案,明確了全區中考備考基本思路,制定了指導全區初中學校中考備考的工作方案,做到一校一策;以深圳市新中考方案為導向,科學研製初三學業水平調研考試試題,嚴密組織調研考試,比對2018年、2019年的中考數據,從學校-學科-學生等多個層次對光明區2020屆初三年級調研考試進行詳實、科學的數據分析,改變了按照平均分進行排序的傳統質量分析模式。
魏顯峰說:「我們還以2019年中考成績的6個維度為基準,參考2018年的數據,根據統計學常模,考慮到難度係數和報考人數增加等因素,確定了6個維度的績效考核指標。這個指標的科學性在於每個學校『跳一跳』,都能夠得著。」各校結合本校績效考核指標,充分利用調研考試質量分析數據精準施策,根據每位學生的優勢和不足,實行一生一策,幫助學生發揮優勢,改進不足,讓每位學生取得進步。
凝聚合力|家庭學校社會共築防護牆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補充。一直以來,光明區高度重視家庭教育,與家庭、社會共同築起學生幸福成長的防護牆。比如,為緩解疫情期間初三師生面臨的多重心理壓力,根據光明區教育局統籌安排,兩條心理熱線同時開通,安排專業人士接聽,滿足學生和家長的個性化需求,一起呵護學生的心理健康。
此外,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組織初三學生家長、老師參加市級考前心理講座,邀請市內外名師名家開展10餘場區級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為初三學生、家長等提供科學指導,幫助了解中考常見的心理困惑及應對,學習高效備考、積極應考的策略方法。
彭紅玉表示,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計劃招聘家庭教育教研員,為各校開展家庭教育提供專業指導;開設網上家長學校,打造專業的家庭教育輔導平臺,對家長進行培訓,積分達標的將發放證書,激發家長學習熱情。另外,將出臺家長學校建設指引,從頂層設計上做好光明區家庭教育發展規劃,力爭成為全市家庭教育品牌。
今後,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將努力建立一支一流教研員隊伍,引進市內外優質資源建立教育科研引領專家庫,大力提升教師培訓質量,儘快提高專業服務水準,以奮鬥者的姿態趕超奔跑,為光明區建設區域教育高地貢獻智慧和力量。
寶安日報記者 龍冠斌/文 盧正輝/圖
■學校亮點
光明區實驗學校實現中考歷史性突破
近兩年來,光明區實驗學校在同心圓黨建引領下,共築「家校同心、師生同心、幹群同心」的最大同心圓,凝心聚力投入到品牌建設中,實現內涵式發展。今年中考,該校以歷史性的突破彰顯「實驗」質量,擲地有聲呼應「示範性、窗口性、帶動性」辦學定位。
其中,在教師隊伍方面,光明區實驗學校黨總支實施書記項目——三級梯度培訓,為教師職業發展提供平臺和舞臺,形成老、中、青三代教師的合理梯隊。據統計,在2020年市、區教師基本功大賽中,光明區實驗學校榮獲市賽一等獎1個、區賽一等獎23個。學校現有各級各類名師64人,其中南粵優秀教師2名、深圳市名師3名、光明區創新型人才4人,22名教師先後入選光明區名師,11名教師入選光明教育系統「卓越百人計劃」,逐步形成可供借鑑的名師培養「光實範本」。
在課程建設方面,為了使學生有興趣學、向好的學、學得好,光明區實驗學校黨總支創新性提出「人心向學、學以成人」的思路,堅持五育並舉,逐步搭建兩大類課程體系: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學校九年一貫制的特點,持續發力九年一貫制學校內在課程暢通體系,探索「小初銜接」無縫連結課程體系;健美操、民樂、田徑、足球等精品課程成為深圳市特色教育品牌。
今後,光明區實驗學校將始終保持奮鬥者的姿態趕超奔跑,爭創和學校體量相匹配的質量,發揮「實驗性、示範性、帶動性」作用,辦老百姓身邊信得過、滿意的高品質窗口學校。
■教師心聲
光明區實驗學校科研處主任、九年級部主任李紅麗: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報訊(光明新聞記者 龍冠斌)「初三這一年於我而言:累並快樂著。整整一年的上班時間,我都是在學校住宿。」光明區實驗學校科研處主任、九年級部主任李紅麗說,學校能有今天的成績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出成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據悉,今年中考前,光明區實驗學校九年級全體師生集中精力備考,各備課組每周平均集體備課6個小時,集中精力研究中考。初三備考的複習提綱、複習資料、考試試題,都是老師自己整合、編撰。全體班主任從早到晚全程跟班,午休也和同學們一起在教室裡休息。「班主任和學生之間的情誼早已超越了師生關係,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李紅麗說。
這一年,李紅麗圍繞「收心、協調、管理」,做好初三年級工作。在學校工作15年,李紅麗說,這一年是自己第一次住學校的宿舍,而且一住就是一年。「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得到了成長,有了收穫。」
光明新聞記者 龍冠斌 通訊員 盧西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