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特派記者李徵湖南報導
營養不良依舊普遍困擾農村學生。昨日,「春苗營養計劃階段性成果發布暨農村貧困兒童營養改善模式國際交流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活動主辦方安利公益基金宣布,繼在全國13個省區市的106個縣建成1700餘所春苗營養廚房後,未來兩年還將再建1200所春苗營養廚房,覆蓋全國22個省區市。
1/10貧困地區學生每天至多吃兩頓飯
「目前營養不良依舊困擾農村學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馬冠生介紹,貧困地區農村學生的就餐存在四大現狀:首先是「三餐達不到」,這部分學生約佔1/10,他們每天僅吃1-2餐;其次是「主食填飽肚」,主要以米飯、饅頭和鹹菜為主;再次是「蔬菜吃不到」,他們約佔1/10,每天很少吃新鮮蔬菜;最後是「肉蛋成奢望」,超過1/3學生在校每周吃不到1次肉或雞蛋。
在2012年4月的《科學》雜誌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宇發表了一篇題為 《關注中國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文章,馬冠生此次強調了該篇文章的結論:如今對中國社會來說,營養不良是比SARS、禽流感等更嚴重的威脅!
學校普遍缺乏合格食堂工作人員
貧困地區學校還普遍存在沒有食堂、三餐難保證、營養難全面等問題。 「我曾經問過一名貧困地區學校的校長,你們怎麼照顧到學生的營養均衡問題?你們會請教營養師嗎?他的回答是:『我就是營養師!我讓廚師買什麼,孩子們就吃什麼。』這是普遍存在的現實。」馬冠生說,不少農村學校缺乏合格的食堂工作人員,食物充足也難成飯,此外食堂還存在人員不足、技能低下、無營養師等問題。
怎樣讓孩子們吃得更營養、安全、實惠和健康?馬冠生建議,一方面,「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還應該更加積極地推廣營養均衡的學生餐;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作為主導,各方面廣泛參與,共同推動農村學校食堂建設和人員配置,「總之,農村學校食堂建設和營養改善齊頭並進,必將促進我國農村兒童健康成長。 」
未來兩年將再建1200所營養廚房
「春苗營養計劃」是由安利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於2011年聯合發起的大型公益行動,旨在通過為中西部農村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援建營養廚房,改善當地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營養狀況。該項目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受益人數最多的學生廚房類公益項目。組織方介紹,截至2013年10月底,安利公益基金將建成春苗營養廚房1700餘所,覆蓋全國13個省區市的106個縣,培訓2000名廚房管理員,整體受益兒童近百萬。未來兩年,還將再建1200所春苗營養廚房,覆蓋全國22個省區市。
據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評估發現,春苗廚房落地學校學生的肌肉、骨骼、脂肪、內臟器官、胸廓及充實度的現時性指標 (如BMI、身高胸圍指數、勞雷爾指數)均有所改善。同時,生長遲緩率、消瘦率、兩周患病率都低於對照學校或者地區水平。瑞文智力測試結果顯示,項目校學生智力水平「優秀」和「良好」的比例為50.8%,高於對照校41.7%。另一項評估顯示,春苗營養廚房設備的正常運轉率達到了97.36%;95.73%的學生對飯菜質量表示認可,項目整體滿意度達96%。
不過相關評估也顯示,項目學校學生的生長遲滯、消瘦等營養問題仍然突出,分別高於全國農村學生水平5和4個百分點;膳食結構還有待改善,優質蛋白及微量營養素的攝入還不能完全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專家建議,還應加強當地食物資源充分利用和膳食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