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畫畫,在準備開始學畫畫之前,先確定自己學繪畫的初心:為自己而畫,為舒心而畫,還是想讓自己也畫出絕美的畫面?還是只被美好吸引而來?對於18歲到40之間的零基礎同學學習繪畫,我想分享一下兩年多以來接觸到的成人的線下課程的教學反饋,並在其中總結了一些零基礎同學學習藝術的方向。
因為傳統教育機制的模式,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藝術發展進程,師資力量短缺等等因素下的影響,我們很多人缺少藝術素養,藝術啟蒙這方面的教育,80後,90後的孩子,特別是處於三,四線城市的孩子極少接觸品質的生命藝術教育。在我看來什麼才是品質的藝術啟蒙,在我接觸到的微博的上的一凡老師她的存在本身就是金子,就是品質藝術教育的代表,她的父母不懂藝術,在有了孩子之後就去學習藝術,支持孩子學習藝術。就如一凡老師說的,藝術基於懂得。那藝術教育也是基於懂得的教育。在我們清楚了我們本身的社會存在背景後,我們就會意識到,傳統教育機制限制了我們很多人的創造力的發展。不是每位老師,每位父母都懂得因材施教的。所以我們在學畫之初,先療心。通過療心,向藝術敞開自己,讓藝術真正能夠滋養我們的生命。
藝術療心階段:在這之後我會開一些公益網絡課程,帶領大家先像孩子一種盡情的玩藝術,我們可以像莫奈,畢卡索他們兒時一樣,把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為我們所用。盡情的沉浸在藝術的世界中。通過接觸不同的材料,用手捏的,用手壓的,用筆畫的等不同的媒介,創作載體,通過我們的手真實的接觸到這些材料,讓我們的手隨著心自然的舒展,手隨心動,自然而然的進行藝術創作。我們可以每天定時給自己的心靈放個假,讓自己全身心的在藝術領域備受滋養,這就是無條件愛自己的很好的方式,在不斷的探索這些材料與創作的過程,手不斷的聯結心和腦,在我們的創作中專注當下,進入心流的狀態,持續的專注力練習,我們開始不斷地收回我們散落的注意力,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在對我們的生命成長真正有益的地方。
藝術繪心階段:在我們進入藝術世界享受自由創作的探索階段過程後,我們對於藝術創作材料已經非常的熟悉。藝術源於生活,我們可以開始收集源於我們生活中的素材,在每一天醒來後,映入眼帘的場景,在每一天出門後,我們遇到的萬事萬物,所觸動我們的場景,我們所感受到的生活中的能量,在我們心裡所呈現的畫面,這些都是我們的素材,這都是塑造我們獨特性的事物,倫勃朗在36歲後開始真實的描繪出現在他生命中的人事物,畢卡索從學畫開始便描繪內心真實感受。即使面對的窮苦的人,苦難的人,而關於萬事萬物,給他們貼上標籤而又是源於我們的頭腦,我們的頭腦覺得這是醜陋的,噁心的,恐懼的,但是當我們對這些苦難的人,簡陋的地方真誠相對的時候,憑著我們的感受,我們能夠在內心感受到這些人事物的核心品質。
有一位朋友曾經和我說,萬事萬物都有他的使命,即使他是一位清潔工,即使他是一位廚師,又或者他只是一張桌子,都有相應的能量層級。他們來到世間也是為了體驗,體驗不同的生活,即使有些生活上粗糙的人,他在某一方面肯定具有他本身的品質。藝術家的眼睛也是這樣的,他們憑著自己的內心去感受在他們面前的人事物,感受他們面前人事物的內在核心品質,並把相應的感覺描繪展現出來,在他們這樣深刻的去感受的時候,同時呈現的又是他們自己本身的品質,什麼樣的人,感受到的又是什麼,我們可以像藝術家學習把自己的情感,恐懼,意識,無意流露的潛意識呈現在畫面上,用我們五感感受到的事物本身的結構,用色彩色階去呈現。我們在自由的藝術世界裡開始學著表達感受,先從一個詞開始,慢慢用些句子去描述自己的畫面。在微博上選擇品質生命藝術老師,與之深入探討,你在畫面中想表達的內容。隨著不斷的練習著表達,不斷的觀看世界名畫,美術史,藝術史,品質老師傳記,自身的藝術品質,藝術鑑賞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學習的成為自己的老師,學習的了解自己,學習著知道自己想表達什麼,自己想畫什麼。
藝術技巧階段:這個階段對於有些同學來說可有可無,對於我來說是必要的。我每年都會去參加網絡品質老師的繪畫課程,向品質老師學習他們的繪畫技巧,為了什麼?為了真實的體驗,在課程中跟著老師的腳步臨摹練習,仿佛進入老師的世界,老師所呈現的技巧與筆觸必定來源於她的生命成長,在我感受著他們的生命成長中用骨與血形成他們的生命表達的畫面的過程中,能夠帶給我很大的啟發,跟著老師學習不是為了成為他們,而是為了生命體驗的需要,通過體驗品質老師的課程,體驗品質老師所教授的表達與技法,能夠延伸我生命的表達,品質的老師必定能夠觸動我們的內在靈魂的,在他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都是在備受滋養的。
這個階段為什麼說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呢?因為不同的學習者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去到教授技法課堂中學習會根據我的內心感受進行學習,選取適合我內在生命發展角度需求的點。我會喜歡購買品質老師的課程,可以挖掘自己生命的內在品質,還可以與老師在學術上有進一步的溝通與交流,如果你喜歡的老師有線下課程,也可以去到他們線下課程中去真誠感受,線下買相關的書籍輔助提升藝術素養。在我們的生活中,陶藝,繪畫,立體雕塑等等不同領域都是藝術學習很好的方式。
藝術讓人成為時代需要的人,藝術讓人成為自己,在我們準備創作之初,回到我們真實生活的體驗中,帶著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敏銳的去觀察,覺察到細微細緻的區別,伴隨著我們內心的同理心真誠的去感受,另外,在我們的感性與理性之間對已知到的事物進行拆分,組合重解進一步的創造與創新。在創作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試錯,在藝術的表達形式上不斷的推陳出新,在無窮的變幻中看到更多的可能。
將藝術運用於我們的生活創作中,我們遇到的困苦,我們遇到的磨難,我們都從中看到事物背後呈現的啟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做事的品質,在這個角度我們做事情的品質將會是意義深遠的,做喜歡的事情的時候,藝術將激發我們的潛能,我們將不執著於當下的困境,我們會更靈活的面對我們當前的處境,萬物將為我們所用,在我們不斷調用知識去解決當前難題的時候,我們開始踐行這些知識,這些知識慢慢內化成我們的智慧。在這個過程我們可以通過種下真善美的種子,把我們的內在智慧去與更多的人分享。來為更多人去提升他們的品質。
如何向大師學習繪畫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位甚至好幾位生命老師,這些老師帶給他們的遠遠超過該領域的知識,帶給他們更加多的生命智慧,啟發,引領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生活有無限的可能性。在我們的生命老師還沒有出現的時候,書本會是我們很好的老師,在我們鑽研某領域還沒遇到或者還沒有出現適合的機緣的時候,書本會是我們很好的老師。
閱讀不同畫家的傳記。根據畫家生平他們表達的對生活對藝術的看法,能夠打動你內心的畫家的品性,創作理念等等來了解不同畫家所帶給我們的啟發。
影響畫家的生命導師
畫家塞尚就讀於蘇維士學院,結識了畢沙羅,畢沙羅成為塞尚人生的重要導師。莫奈在藝術學校的老師奧夏德並沒有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奧夏德是新古典主義天神級人物大衛的學生。很多時候對於我們有深遠啟發的老師,並不在於老師所處的地位。莫奈在十六歲的時候遇見了布丹,布丹發現並讚美了莫奈獨特的天分,並告訴他,他的才華不僅局限於漫畫中,他鼓勵莫奈:「打開眼睛,去觀察。」在他十八歲的時候,他開始跟隨布丹去諾曼第海灘畫畫,他在這個寫生的過程中,全然的沉浸在這個世界,體會到了一個住了十年的地方卻從沒體驗過的感受。他的眼睛深深的被這海灘的一切來自於大自然的,生活的細節所觸動,他的眼睛能夠捕抓到越來越多的色彩,布丹還教會了他基本的油畫技法以及如何在戶外作畫。布丹和他說:「直接在現場畫出的東西,總有一種力量,一種筆觸的生命力,這是在畫室裡找不到的。」莫奈老師布丹的好友米勒,能夠成為朋友必定是彼此身上有吸引彼此的性格特質,米勒拒絕像安格爾「將風景美化」,米勒尋求對自然的真實描摹,細緻觀察風景以及在這其中光線的變化,選擇了樸實無華的農村生活題材,繪畫的內容更加傾向於個人感受的表達:是什麼觸動了自己的五感。
繪畫的主題很多是源於我們的生活,在畫面上展示生活帶給我們的感覺
塞尚描繪家裡附近的風景,描繪他的妻子,描繪家裡的擺放的靜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生活,我們的繪畫素材都在生活中可以隨手拈來。莫奈在1859年的時候學習借鑑柯羅。柯羅致力表現環境的變化,這讓莫奈深受啟發,他極其喜歡到戶外風景去畫,喜歡描繪陽光和水,在阿讓特伊定居後,除了坐船出遊寫生,還會畫他的家人。
藝術老師的啟發只是為了讓你找到自己
莫奈學習了庫貝爾,柯羅,布丹,容金德,但是最後選擇相信的是他自己的眼睛。「依據個人印象,而非借用普遍感受的規則,來完成繪畫。」他在被貼上了「印象派」的標籤後,開始與傳統決裂,在他表達對繪畫看法的領域,沒有任何傳統論據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