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不見熙熙攘攘的學子
教室內,沒有老師們洪亮的講課聲
在一個個手機、電腦屏幕前
老師們化身「主播」雲端開課
學生們化身「粉絲」連麥刷贊
各種網課軟體齊上線
寧財學子天南地北「雲相聚」
對於這種別致而新穎的上課方式
老師學生們有什麼初體驗呢?
寧財線上教學數據大盤點,快來圍觀
教學數據大盤點
自2020年2月24日正式開課以來,已平穩實施了3周在線教學,周平均有480餘位教師線上教學,開設490餘門課程,1400餘個教學班級,開課率91.86%,總計321897人次學生線上學習,滿意度高於94%。
疫情防控期間,學校以釘釘為主要直播平臺,以雲班課、雨課堂為主強化資源建設與教學互動,以中國大學慕課、學堂在線等平臺為主加強慕課資源應用。截止3月8日,我校釘釘開課門數437門。截止3月15 日,153門課程、637個教學班開展基於慕課資源的在線教學,應用雲班課的課程470門,教學班 1028 個、教師 412 位、學生 13950 名;應用雨課堂的課程50門,教學班99個、教師95 名、學生4949名。
學校按照「直播教學+課程平臺互動」的方式開展在線教學。主流的應用方式有:「釘釘直播+雲班課互動」「釘釘直播+雨課堂互動」「Mooc+Spoc+釘釘直播」「雨課堂直播互動」。教師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與特徵加強課程平臺資源建設,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強化教學互動環節設計,截止3月15日,雨課堂平臺上,78個教學班在線開展601項教學活動,學生互動總數23135人次。雲班課平臺上,940個教學班發布資源總數16296個,資源訪問728491人次,開展作業、問卷、輕直播、測試等教學活動7889項。
▲數據來源為雲班課管理平臺
▲數據來源為雲班課管理平臺
這一個個大數據後面
是我校及時統籌謀劃,各部門密切協作
多方協同聯動,積極配合
從2020年2月24日起開展在線教學
至今已經有三周了
從前三周的在線教學情況來看
學校在線教學有序開展,在線教學質量總體優良
基本做到線上教學與線下課堂的教學質量實質等效
為了達到線上線下教學質量實質等效
我校在在線教學方面做了完善的組織籌備
來確保廣大寧財學子正常有序上課
點擊播放 GIF 0.0M
全校一盤棋,構築了高校協同的管理體系
在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統一部署、專項工作組鼎力合作下,學校率先利用釘釘平臺實現了每日近千名教師、18700餘學生的線上健康打卡,為精準實施疫情防控、快速開展在線教學奠定了基礎。繼1月29日學校發出《關於做好應對延遲開學的教學準備工作通知》後,陸續發布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強化工作紀律做好服務保障的通知》《關於做好2019-2020學年春季學期開學報到及教學準備工作的通知》等6個指導文件。開課前,學校分管領導主持召開了由11個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的教學保障工作視頻會議,明確《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保障工作任務分解表》;第一周教學後,又及時召開了教學、學工、保障全線人員參加的在線教學專題研討視頻會,統一思想,解決困難,保障在線教學有序實施。
化危為機,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思政效能
通過文件通知、教案檢查、聽課記錄及視頻會議等方式,學校要求教師注重在國家危難時刻的自身示範,同時將這次全國上下同心協力共抗疫情的偉大壯舉融入課程教學之中;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關注學生思政狀況和學習行為,熟知在異常情況下如何正面教育、及時糾正的方法與途徑。
技術支持,培訓示範,為在線教學保駕護航
基於開課數量大、教師信息化教學應用水平參差不齊等現狀,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結合學校平臺應用布局和類別差異,為幫助部分教師儘快適應在線教學設計與環境要求,推出了五種「直播+在線互動」的教學方式進行示範培訓,共1250人次參與;在線教學過程中,建立平臺支持群,加強網絡尖峰時段預測,通過遠程控制、直播示範、微視頻引導等多種方式為老師們實時提供技術支持與引導;通過組建幫扶式示範指導團隊,引導教師加強在線教學設計,實施「導學」「自學」「展學」「踐學」四位一體的教學方案,推動教師逐步提升在線教學水平和質量。
大數據中心,助力「網際網路+教學」高效實施
加強教學系統的互融互通,集師資庫、學生庫、課程庫、班級庫於一體的學校大數據中心,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2萬名師生快速進入釘釘平臺及課程平臺,近490門課程、1400多個教學班與不同類別授課平臺快速匹配,教學資源、教學活動、學生出勤與參與教學活動等一目了然,助力校院兩級教學管理有序開展。
查學督教,促進在線教學提質增效
第一天開課起,校院兩級質量委員會成員、紀委委員、督導人員、學生信息員等通過網上查閱課程資源、課堂旁聽、問卷調查等方式參與在線教學的質量督查工作,結合平臺大數據分析,不僅挖掘優秀教學案例,且對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比如直播過長、互動不足、網絡卡頓、學生手機流量不足等問題,學校立即發布了在線教學設計與組織改進提升建議,及時贈送每位學生10GB網絡流量,發放專項經費資助困難學生等,確保在線教與學穩定順利,同質等效。
經過兩周的「雲課堂」
「95後」「00後」都被老師們
新奇靈活 各顯神通的教學手段
妥妥地吸引了
一個個從朋友圈小廚娘、峽谷的夜行俠
變成了老師彈幕前的粉絲後援團
老師們究竟都有哪些小妙招引得眾人頻頻刷贊
今天一起來見識一番!
多平臺協同教學 理論實踐兩不誤
教書二十載,直播頭一回。接到直播授課的通知,人在武漢未能返甬的熊松泉老師頓感茫然。《信息系統開發技術》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直播工具有哪些?操作演示怎麼辦?課堂節奏如何控制?這些問題都引發了熊老師的深入思考。
但是,作為信息技術領域的一名老兵,授課前一周,熊老師就成立了「授課搶鮮組」開展各種試課活動,完美Get到了直播+網課的各項技能。
正式開始上課。一首優美的鋼琴曲「Summer」提前15分鐘在直播間暖場,群裡頓時火爆。一個假期沒見,有互致問候的,有表達想念的,新的授課形式令同學們倍感興奮。當熊老師告訴學生:「我在湖北武漢問候大家,大家要聽從指揮做好居家防護!」,滿屏的彈幕送來了同學們的關心,另熊老師著實感動……
課堂90分鐘,熊老師依託「釘釘」開展直播,用「課程圈子」與「釘釘群」即時通信結合,完美實現了答疑跨班共享;用「雲班課」掌握學生課堂狀態。在直播中,適時穿插優質名師微課資源,極大提升了課程的高度;適時插播自製微課視頻,提升課堂效率。消息互動,連麥分享,提問舉手,發起測試……師生玩出一大波高階互動功法。
課後,學生說:「熊老師的聲音雄渾帶有磁性,簡直就是專業主播666……」,熊老師謙虛的說:「這就是95後學生對我授課認可的方式……我本想通過優化設備搭建更加完善的授課環境,但由於當前武漢的疫情管控而無法做到最好。整堂課一直被學生們的關心與完美配合感動著,也許,做好直播授課要義就是真誠溝通,做好互動吧!」
信政哥,不掛科
「同學們,此刻我們準時相約在《中級財務會計》的直播課堂,我是政哥,讓我真誠服務為你成功鋪路,信政哥、不掛科」,當李政老師開口第一句說出,即出現滿屏贊。
簡單介紹課堂要求後進入主題,當講授應付票據這個知識點時,把我國《票據法》中相關票據的知識進行串講,講到支票相關知識時模仿香港影星周潤發先生在影視作品中從西服口袋掏出支票籤收的動作,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立刻讓課堂氣派活躍到極致,最後提倡以「發哥」為榜樣,積極回饋社會,樹立正能量。每當一個知識點講完,李政老師總是來一句:「同學們,我講清楚了嗎,聽明白的打個1」。立即滿屏「1」刷來┄,兩節課下來互動打「1」2000多次,互動頻繁,效果不凡。
課後查看平臺學習數據發現班級實到人數多於應到人數,也許是其他同學前來「蹭課」吧,同學們留言:「遇到政哥,愛上中財」。
我在家裡教修文物
當屏幕上,塵封數百年、破損嚴重的國之重器在修復師的手中重新煥彩生輝時,相信每一個人,內心都會生出深深的震撼。如果不是發自真心的熱愛著這項職業,是無法修好一件藝術品的,更別說做上一輩子……《藝術品修復與保護》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藝術品方向)的重要組成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怎麼樣把它從教室和實驗室搬到線上是很具有挑戰性的一項工作。
在充分調試、測試之後,曹明使用雲班課順利完成了課程單元教學。當學生積極主動的探討頭腦風暴裡藝術品修復與文物修復的最大區別的時候不斷刷新的文字、當分組同學剪輯出來的文物修復視頻不斷上傳、當釘釘簡短直播系統全面分析某件藝術品修復的原則和原理以及優缺點不斷跳出的點讚聲,我感覺到同學自主學習努力鑽研的熱情,籤到的瞬間從零升到滿伍,是學生的一種渴望。釘釘和微信不斷發過來的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最好的一種證明。
課後布置下一次主題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修復的能力,宅在家裡也能學修復,一起讓文物活起來!
超越時空,家裡成了「調研」的「真香」現場
疫情期間,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可能就是超越時空,教師和學生不在同一空間,學生和學生間也可能相隔千裡,但這不一定都是劣勢。因為空間的多樣性,可能為教學帶來不一樣的互動效果。在《人機工程學》課程中有一項「收集身邊的設計案例」的調查課題,以往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生在課後開展實地調查,再提交報告,現在,師生可以充分利用所處地域空間的多樣性在直播課上完成調查任務,實時提交調查成果,提高了教學的互動性和真實性,更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家收集
各種產品圖片提交作業
兩個空間 相隔千萬裡
一張屏幕 只是咫尺遙
屬於寧財的每一堂課
不論線上還是線下
縱使彼此相隔千萬裡
但寧財人對知識的無限熱情
會消融一切距離
期待「能量滿格」的你我再相聚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