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之所以被人喜歡,總是因為它的某些特質。可能是歌詞觸動人心,可能是旋律婉轉動聽,也可能是加入的其他元素讓人耳目一新。有些歌曲中加入的口哨就讓人過耳不忘。你記得幾首這樣的歌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幾首,看看你會不會唱。
這一首歌就收錄於張天王1993年發行的專輯《我與你》中,他那飽滿而充滿磁性旳聲線,時而深情款款,時而令人心碎,讓人百聽不厭。歌中每一段的口哨都伴著不同的旋律,前奏的口哨一響起,許多往事都隨著熟悉的口哨在腦海中出現,而結尾的口哨隨著尾音由強變弱,又給人另一種失落、無奈之感。
還記得小時候,父親回家時總會吹著張天王這首歌裡的口哨,我小時候總也想學著吹,但無奈,總也學不會,現在父親已不再年輕,他偶爾也會吹一吹口哨,但大多數時候他都很穩重了,願他永遠有一顆年輕的心。
這世界容得下多少誓言,給得起多少空間。這首歌收錄於王傑1995年發行的專輯《情願bu自由》中,王傑在這張專輯中訴說著種種感懷之間「情願不zi由」的章句。
歌曲開頭的口哨節奏輕緩綿長,給人無限回味的空間。「風霜爬上了容顏,期盼任然在雙眼,執著寫滿我的臉」,王傑在這首歌中表達了「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心聲。
來來回回,思想隨妳飛,沒有了你,天地都是浪費。這首歌收錄於莫文蔚的第四張個人國語專輯中。人稱「百變女王」的莫文蔚在這張專輯中有巨大的改變和突破,嘗試了特別的唱腔與許多不同類型的音樂。
開頭節奏緊湊的口哨清脆動聽,整首歌充滿了夏末秋初的涼爽溼潤感。
那時候旳我,總是喜歡低著頭,慢慢往前走,看著路邊蝸牛。這一首歌由李榮浩作詞、作曲,劉惜君演唱,收錄於劉惜君2011年發行的專輯《拂曉》中,是專輯中成長狀態三部曲的第二首。前奏悠閒、隨性的口哨,讓整首歌曲清新而自然,就好像又回到了十七八歲那個無憂無慮的夏天,年少時的點滴浮現在眼前,有些事仿佛昨天才發生,舒服而愜意,劉惜君乾淨舒服的聲音使歌曲直達人心,充滿治癒感。
我仍記得高二的那個周末,教室裡只有你一個人在學習,而我講笑話給你聽,只想看妳微笑的模樣,高中的三年,是有你的三年,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候,我沒能勇敢地追求你,卻也再也沒給任何人講過笑話了。
你打亂我所有的節奏,改編我單調的生活。這支歌曲發行於2016年,也是電影《陸弄咖啡館》的推廣曲。秦昊和張小厚的聲音相得益彰,唱出了影片中男女主角小綠和心蕊之間真摯卻無奈的愛情故事。
在那個夏天將口哨吹起來,響指打起來,讓熱血年少和青春面容都在搖擺的笑容中陽光起來。
毛不易的這首歌曲,他表達了人生中凡事都要拿得起,放得下的豁達態度。隨著伴奏響起的口哨,苦澀而綿長,毛不易的聲音給人少年老成的感覺,也充滿了年代感。願世人都能淡然笑對人生,生活不易,勿忘初心。
年幼的時候總喜歡哭,恨不得讓全世界旳人都知道自己受了委屈。長大以後,就算受到更大的委屈時,卻連哭都是只能沉默著不敢發出一點聲音,既怕愛自己的人聽不到自己的委屈,又怕愛自己的人聽到後心疼。在那些懷念青春的電影裡,總會有那麼一個喜歡戴著耳機的男孩,吹著與耳中旋律相合的口哨,那麼肆意灑脫又那麼無憂無慮。你有沒有喜歡的歌裡也有口哨,快來分享給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