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家長,懂得教孩子不亂發脾氣

2020-11-12 許小美super

真正厲害的家長,懂得教孩子不亂發脾氣!

文/許小美

常說: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也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我言行舉止。如果父母愛發脾氣,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容易衝動、叛逆和暴躁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因為情緒失控而發生的悲劇。

比如:



只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矛盾,13歲的少女在酒店就遭到虐打。可見,情緒失控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它能讓一個人瞬間變成魔鬼。



看完這個新聞,我是真的要氣瘋了。打了人不知悔改,還在朋友圈大肆炫耀。幾個男人打一個14歲的女孩,算什麼本事?很多青少年因為沒有控制好情緒釀成大錯而被抓進監獄,損失了大好的青春年華。所以,控制好情緒,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因為孩子只會叫爸不會叫媽,丈夫就責怪後妻子,導致妻子情緒失控,想要跳樓。孩子還那麼小,可以慢慢教。但男人把問題怪在妻子身上,這也未免太過分了。要知道,生完孩子的女人此時此刻更需要家人的關心和理解。一旦女人情緒不穩,就像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引發一場悲劇。

01

什麼是亂發脾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是一樣。

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只是純粹的鬧著玩,或者只是小打小鬧。

比如:我們有時候讓孩子去收拾玩具,她一邊表現的不情願,但一邊還是會按照你說的話去做了。這種只是說明孩子在鬧一些小情緒,並不是真正所謂的發脾氣。

比如:我們讓孩子別再看電視了,說了好幾遍她都沒聽。只是說,再等等。但後來爸爸氣的關掉了電視,導致孩子生氣,砰的一聲把門給關了起來。這種情緒只能等孩子慢慢冷靜緩和過來,父母不需要過多責備或插手。

比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但父母並沒有滿足她時,她表現的非常不滿和生氣,還對你說:「我不喜歡你了」。孩子只是發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這樣的行為父母也可以忽略,不必幹涉。

以上,也都是我們和小溫馨經常發生的小矛盾。

但這些我會認為是正常的情緒發洩,並不是亂發脾氣。

真正意義的亂發脾氣,我認為是這樣:

1、 孩子大發脾氣,亂摔東西;

2、 發生衝突時,孩子不停哭叫,怎麼說都停不下來;

3、 孩子說髒話,還動手打人,踢人;

4、 孩子拆東西、故意搞破壞;

5、 孩子亂吼亂叫,謾罵自己的朋友。

……

類似這樣的行為,我會認為是亂發脾氣。

並且當小溫馨在家裡出現這樣行為的時候,我會採用面壁思過的方式去懲罰她。

要說明一下的是:

這種懲罰是只有當孩子出現亂發脾氣的行為時才可以採用。

並不是家長用來威脅或懲罰孩子的手段。

否則對孩子的教育不會起到有利作用。

我記得有一次讓小溫馨去收拾玩具,她不僅不去,還亂發脾氣,摔東西。我氣得把她拎到了牆角面壁思過。

在實施面壁思過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地點,千萬不要是孩子日常活動的地方。

如果在客廳,她又可以無所事事的看電視,並不能讓自己冷靜下來。

又如果是在玩玩具的房間,她很有可能去玩玩具了,根本不會真的面壁思過。

一般我在懲罰小溫馨的時候,她總是有很多的話要說。這個時候,只管讓孩子發洩。我們聽著就好,不要有過多的眼神和語言上的交流。

我一般會設定好鬧鐘,30分鐘左右面壁思過的時間。在執行處罰的時候,孩子可能未必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執行,甚至會反抗,撒嬌,哭鬧等來讓你「心軟」。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聰明呢,她會用各種方式來試探我們是否真的要懲罰她。

這個時候我們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千萬不要被孩子的這些行為所打動,就放棄了懲罰。

在孩子完成懲罰過後,我們也要告訴孩子:

亂發脾氣是不好的行為,千萬不要把糟糕的情緒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否則很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02

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很多的碰撞,其實都來源於情緒的不穩定。

有時候,明明是很小的矛盾,卻因為一些人的不肯退讓,導致情緒失控發生悲劇。

2017年,婆婆因為和媳婦發生矛盾,一氣之下將幼小的孫女扔出窗外撒氣。最終釀成悲劇,親手殺死自己的孫女;

2018年,一對夫婦鬧離婚,兒子被判給了男方。可因為妻子不願意把孩子交給對方,一氣之下將4歲的兒子從6樓扔到了下去;

2019年,上海1個17歲少年因為媽媽情緒失控,不顧危險把車停在路中間,打著雙閃,起身下車還一直責罵孩子。最終導致孩子打開車門,從橋上跳了下去。

可見: 情緒就如心魔,你不懂得去管理和控制好它,那麼它很有可能會吞噬你。

現在的社會,有太多暴躁和愛發脾氣的人。

誰都不願意退讓、受氣或者委屈自己。

很多時候,在路上就可以看到兩個車主為了一點小事就引發搏鬥,最終導致雙方受傷。

在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應該要有寬廣、豁達、大度的胸懷。

如果一味地斤斤計較,亂發脾氣,整天患得患失,那麼我們肯定會失去很多的幸福。

生活中的煩惱有時多得就像沉澱在水底的汙漬和泥沙。它們總是喜歡不請自來,我們也無法避免。

是繼續被煩惱所困惑,還是敞開心扉接納它,忘記它。這些,都是由自己去選擇和決定。

但我覺得心中懷揣著恨意,永遠不如心中充滿愛的人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給自己減輕包袱,輕鬆面對生活的一切人和事。

只有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03

真正厲害的家長,懂得教孩子不亂發脾氣!


針對孩子亂發脾氣這件事,家長也要正確看待和引導。千萬不要再孩子亂發脾氣的時候,回以同樣的暴脾氣。這樣的結果,只會越來越糟糕。

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

1、 學會傾聽和理解。

孩子嘛,有時候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到一些不如意就很容易發脾氣,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發洩。父母要學會理解,並且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2、 善於共情和安撫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能夠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做得更好。這沒有關係的,我相信下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當家長善於共情,並且能夠懂得安撫孩子的情緒,她自然會感覺好受些;

3、 學會觀察和正確引導

孩子脾氣來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去觀察,並且能夠正確引導去釋放孩子的情緒。我相信,當孩子得到家長的引導和注意時,她也能學會控制好情緒。

4、 學會鼓勵和及時表揚

當孩子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時,家長要及時去表揚她的行為。並且讓她知道,一個人能夠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值得堅持和努力的事情。相信,孩子得到父母的鼓勵時,她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小美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候孩子情緒不佳也有可能是模仿了父母的做法。所以,平時在家的時候,家長要首先控制好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什麼底氣去教育好孩子呢?

情緒是允許波動的,偶爾的壞情緒也是正常的。

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情緒,並且正確引導。每個人都會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也需要做情緒的發洩和表達。

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合理髮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比如可以玩孩子想玩的遊戲,與她進行交流,理解她的感受,允許孩子哭一會,不要讓她一直憋著。

相信,在家長正確的教育下,孩子也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積極樂觀,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真正厲害的人,不會輕易「發脾氣」,沉穩做人
    動不動就喜歡發脾氣的人,走到哪裡都不會受人歡迎的。那些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情緒管理高手,不會亂發脾氣。一、亂發脾氣的,大多沒本事。你去觀察一下你身邊那些喜歡亂發脾氣的人,是不是各個在工作中都沒什麼本事?越有本事,越見過世面的人,越不會亂發脾氣。前兩天聽一位讀者講,他們公司先來了一位同事,工作技能強不到哪裡去,一遇到事情就喜歡發脾氣,自己生氣就算了,還連累別人的心情,搞得辦公室氣氛不和諧。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最讓家長頭疼的就是孩子亂發脾氣,場面堪稱一部大片。面對孩子亂發脾氣,很多的父母都會面露難色,唯有懂得孩子亂發情緒背後的真實目的,才能夠讓孩子恢復平靜。小明5歲了,家裡就只有他一個孩子。平時,4個大人寵這麼一個孩子,可謂是百依百順,可是越是被寵著,越是有恃無恐。
  • 情商越高的人,越懂得發脾氣
    在傳統的思維模式裡,一個人懂得控制自己的脾氣,才是厲害的人,喜歡發脾氣的人,其實是傷害感情,也傷害了自己的身體。一件小事,因為你生氣了,導致小事變大事,變成不可收拾的事情。沒有脾氣的人,忍一忍,風平浪靜,什麼事情都過去了。
  • 如何教會孩子"發脾氣"?懂得發脾氣的孩子,更容易贏得尊重
    有一位家長直截了當的在微信裡問我:"如何才能讓孩子懂得發脾氣。"他說自家孩子的脾氣很"衝",有的時候又讓人捉摸不定,突然有不和其心意或者受委屈了,猛地就會大哭大鬧,嚴重了還會抓住東西亂摔,攪得家裡雞犬不寧。
  • 孩子亂發脾氣時,家長的第一句話,比任何懲罰都管用
    孩子沒耐心、難溝通、說不得,稍有不順心就哭鬧,這讓家長們十分頭痛。換一個角度來說,想要孩子不亂發脾氣,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問題,家長的首要任務是提升孩子的情商,教會孩子辨識情緒。孩子亂發脾氣,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孩子情商的高低,很大程度和童年時期的經歷有關,尤其是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回應的態度和方式。
  • 真正厲害的人,會發脾氣
    一直以來,在大多數人心中,都會習慣上認為,發脾氣是一個貶義詞是不可取的,有事好商量才是為人處世的智慧。不可否認,亂發脾氣,確實是一種情緒控制力的問題,終要吃大虧,可是會發脾氣並不是亂發脾氣,而是解決問題,保護自己最有效的方式。
  • 熊孩子亂發脾氣,家長扇巴掌,不如試試科學地「面壁思過」
    今天,神獸媽媽要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治亂發脾氣的熊孩子。如果孩子尖叫嘶吼,家長說「別鬧了」,孩子不僅停不下來,還掐人,打人,甚至亂扔東西,這種,就是典型的亂發脾氣的狀態。什麼不是亂發脾氣?這也不算亂發脾氣,家長同樣不需要插手。只有劃定了亂發脾氣的界限,家長才不會孩子在一鬧情緒時就如臨大敵,而是在不必要時採取遠觀的「冷處理法。」
  • 真正厲害的父母都懂得「示弱」
    下面的這個短視頻不知道給家長解釋到位了嗎?現在部分家長在孩子一二年級時,不注重培養娃的學習習慣,而是去跟孩子較勁拼智商,親自輔導,學音標,教奧數,恨不得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能力全部灌輸給孩子,但到了三年級發現娃的聽話乖巧沒有了,變得厭學了,還有了小逆反,寫作文無從下手,做數學應用題也是一團亂麻,計算錯誤不止,不學習時母慈兒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為什麼會這樣?
  • 孩子亂發脾氣怎麼辦?以下3種處理辦法,對教育孩子很管用
    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喜歡發脾氣的孩子。大家都認為這類孩子不懂事、不聽話和性格不好,很多家長因此都很頭疼。那麼,孩子發脾氣怎麼辦?其實,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孩子發脾氣主要是在表達他們內心的願望。當孩子在發脾氣時,他們常常表現出憤怒情緒,這可能是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的信號。
  • 越是厲害的人,越知道如何發脾氣
    發脾氣,常常被人們看做是不成熟,不理智的表現。以為成年人就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將自己的情緒,隱藏在面具下面。其實人之所以鮮活於世,就在於其百般情緒。恰到好處的發脾氣是為人處世的最佳境界。發脾氣是一種顯示,說明我真的不開心了,你這樣做會讓我很生氣。看到的人懂得的人自然就明白你的底線在哪裡,在你們之後的交往中也能避免觸碰你底線的行為,關係也能越處越融洽。所謂會發脾氣是鼓勵表達憤怒,而從不鼓勵憤怒的表達。
  •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沉默是金」
    真正厲害的人,都清楚「沉默是金」的道理。一個人但凡能成就大事,首先就是要學會沉默,就像魯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去」,雖然沉默的寓意不同,但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在「沉默中爆發」,成為真正厲害的人。
  • 一言不合就"哼",還常亂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巧妙以對呢?
    實際上哪一個家長不是如此呢?面對孩子動不動就莫名其妙地亂發脾氣,很多家長軟硬方法都連連登場但是最終都連連敗下陣來。那麼,面對一言不合就&34;還常亂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巧妙以對呢?1、首先,家長具備&34;心理教育一言不合就亂發脾氣的孩子,與其軟硬辦法齊上陣,倒不如家長具備&34;心理,這裡所指的&34;心理是說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脾氣從何而來,而不是只顧自己的委屈抱怨,比如&34;,這樣的埋怨對於孩子來說又何嘗不是&34;呢?難道允許家長&34;亂發,就不允許孩子莫名其妙亂發脾氣嗎?
  • 寶寶亂發脾氣不能慣,越大越管不了!3個方法幫你改善孩子壞脾氣
    急性子暴脾氣的家長遇上不聽話愛發脾氣的寶寶,真的是火星撞地球了!剛開始家長還有點耐心,但是隨著孩子的脾氣的變本加厲,我們的火氣也是蹭蹭蹭的往上冒可能有的時候真的不耐煩了,就會大聲訓斥孩子,甚至是直接打孩子,但是暴風雨過後,我們內心也是自責和無可奈何,面對一兩歲甚至是幾個月大的寶寶,真的是講道理不通,打罵還不捨得,怎麼辦?
  • 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家長必看篇
    可是每次路過玩具店時,如果奶奶不買玩具時,就各種哭鬧發脾氣,看著小孫子哭得厲害,上氣不接下氣,奶奶只能作罷了。於是同學決定自己每天去接孩子放學,想要戒掉孩子買玩具的習慣。和孩子溝通時,家長需要注意四點:第一:告訴孩子不能打人、傷人、傷自己,你得保證孩子不能這樣做,要制止,這個是底線問題,可以有情緒,但是不能打人,這樣是非常不對的;第二:堅持不買那就不能妥協,這個也很重要,這是讓孩子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第三:溫柔而堅定地拒絕,就是大人不能發脾氣、不耐煩、冷暴力或者大聲喊,這個是非常重要
  • 《中庸》:真正厲害的人,不是沒有脾氣,而是「會發脾氣」
    其實,人非聖賢,誰都有生氣、發脾氣的時候,只要對發脾氣的把握恰當適中便可。就如國學書籍《中庸》中所寫:人能夠在喜怒哀樂時含而不露,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萬物就能夠在和諧的環境中自然生長發育。
  • 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家長這樣處理,不丟面子也不傷娃
    文|文兒孩子胡鬧、發脾氣是常有的事情,家長好好哄哄總能夠應付過去。但是,孩子在公共場所發脾氣,家長在眾目睽睽之下,並不一定會處理。▶公共場所,如何處理孩子亂發脾氣?,就是因為孩子的不禮貌行為,讓家長感覺到丟面。
  • 孩子總是愛發脾氣怎麼辦?恭喜你,這是好事
    有的父母可能會說了,既然生氣可能會導致不好的後果,那乾脆就教孩子不要生氣就好了。就像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上,總有一種人,他們處處得體說話做事都非常世故圓滑,你說不表他們哪裡不好,但時間長了總會覺得對方很「假」,很不舒服,也很難跟他們成為真正的朋友。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就像是一個沒有情緒起伏的機器人。
  • 真正愛你的人,不捨得對你發脾氣
    發脾氣是本能,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本事。這種本事,得看對什麼人。在工作中,當然不能亂發脾氣,所以,再大的怨憤,絕大多數人也會忍著。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卻把壞脾氣帶給了最親近的人。如果你最愛的人,每每想要在發脾氣的時候,也能夠忍住,或者寧可自己躲到一邊生悶氣,那麼毋庸置疑,你真的愛對人了。真正愛你的人,會把你當成一個孩子,耐心地教導你。
  • 家長了解「海格力斯效應」,懂得以柔克剛
    ,在吃飯的時候不讓媽媽喂,而是自己吃,洗澡的時候,不論家長怎麼勸,都是不肯進浴室。1、做事不讓父母插手這個階段的孩子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喜歡自己去完成,明知道這件事情依靠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完成,但是他們仍舊不願意讓家長來幫助自己。這個階段的孩子也總是喜歡去模仿大人的行為,希望可以獲得像大人那樣的自由和權利。所以當大人自作主張幫助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開始發脾氣,甚至是大哭大鬧。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這樣教,搞定孩子壞情緒
    >孩子在每個階段發脾氣的行為也各不相同。1、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千萬不能以暴制暴,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打罵,否則只會讓事情更糟糕。家長應該明白,孩子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得到一定的宣洩後再交流,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接受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