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家長,懂得教孩子不亂發脾氣!
文/許小美
常說: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也總是喜歡模仿家長的我言行舉止。如果父母愛發脾氣,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也是容易衝動、叛逆和暴躁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因為情緒失控而發生的悲劇。
比如:
只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矛盾,13歲的少女在酒店就遭到虐打。可見,情緒失控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它能讓一個人瞬間變成魔鬼。
看完這個新聞,我是真的要氣瘋了。打了人不知悔改,還在朋友圈大肆炫耀。幾個男人打一個14歲的女孩,算什麼本事?很多青少年因為沒有控制好情緒釀成大錯而被抓進監獄,損失了大好的青春年華。所以,控制好情緒,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因為孩子只會叫爸不會叫媽,丈夫就責怪後妻子,導致妻子情緒失控,想要跳樓。孩子還那麼小,可以慢慢教。但男人把問題怪在妻子身上,這也未免太過分了。要知道,生完孩子的女人此時此刻更需要家人的關心和理解。一旦女人情緒不穩,就像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引發一場悲劇。
01
什麼是亂發脾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孩子也是一樣。
有時候,孩子發脾氣只是純粹的鬧著玩,或者只是小打小鬧。
比如:我們有時候讓孩子去收拾玩具,她一邊表現的不情願,但一邊還是會按照你說的話去做了。這種只是說明孩子在鬧一些小情緒,並不是真正所謂的發脾氣。
比如:我們讓孩子別再看電視了,說了好幾遍她都沒聽。只是說,再等等。但後來爸爸氣的關掉了電視,導致孩子生氣,砰的一聲把門給關了起來。這種情緒只能等孩子慢慢冷靜緩和過來,父母不需要過多責備或插手。
比如:孩子想要某個玩具,但父母並沒有滿足她時,她表現的非常不滿和生氣,還對你說:「我不喜歡你了」。孩子只是發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這樣的行為父母也可以忽略,不必幹涉。
以上,也都是我們和小溫馨經常發生的小矛盾。
但這些我會認為是正常的情緒發洩,並不是亂發脾氣。
真正意義的亂發脾氣,我認為是這樣:
1、 孩子大發脾氣,亂摔東西;
2、 發生衝突時,孩子不停哭叫,怎麼說都停不下來;
3、 孩子說髒話,還動手打人,踢人;
4、 孩子拆東西、故意搞破壞;
5、 孩子亂吼亂叫,謾罵自己的朋友。
……
類似這樣的行為,我會認為是亂發脾氣。
並且當小溫馨在家裡出現這樣行為的時候,我會採用面壁思過的方式去懲罰她。
要說明一下的是:
這種懲罰是只有當孩子出現亂發脾氣的行為時才可以採用。
並不是家長用來威脅或懲罰孩子的手段。
否則對孩子的教育不會起到有利作用。
我記得有一次讓小溫馨去收拾玩具,她不僅不去,還亂發脾氣,摔東西。我氣得把她拎到了牆角面壁思過。
在實施面壁思過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地點,千萬不要是孩子日常活動的地方。
如果在客廳,她又可以無所事事的看電視,並不能讓自己冷靜下來。
又如果是在玩玩具的房間,她很有可能去玩玩具了,根本不會真的面壁思過。
一般我在懲罰小溫馨的時候,她總是有很多的話要說。這個時候,只管讓孩子發洩。我們聽著就好,不要有過多的眼神和語言上的交流。
我一般會設定好鬧鐘,30分鐘左右面壁思過的時間。在執行處罰的時候,孩子可能未必會按照你的要求去執行,甚至會反抗,撒嬌,哭鬧等來讓你「心軟」。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聰明呢,她會用各種方式來試探我們是否真的要懲罰她。
這個時候我們都應該做好心理準備,千萬不要被孩子的這些行為所打動,就放棄了懲罰。
在孩子完成懲罰過後,我們也要告訴孩子:
亂發脾氣是不好的行為,千萬不要把糟糕的情緒留給自己最親近的人,否則很影響親子之間的感情。
02
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很多的碰撞,其實都來源於情緒的不穩定。
有時候,明明是很小的矛盾,卻因為一些人的不肯退讓,導致情緒失控發生悲劇。
2017年,婆婆因為和媳婦發生矛盾,一氣之下將幼小的孫女扔出窗外撒氣。最終釀成悲劇,親手殺死自己的孫女;
2018年,一對夫婦鬧離婚,兒子被判給了男方。可因為妻子不願意把孩子交給對方,一氣之下將4歲的兒子從6樓扔到了下去;
2019年,上海1個17歲少年因為媽媽情緒失控,不顧危險把車停在路中間,打著雙閃,起身下車還一直責罵孩子。最終導致孩子打開車門,從橋上跳了下去。
可見: 情緒就如心魔,你不懂得去管理和控制好它,那麼它很有可能會吞噬你。
現在的社會,有太多暴躁和愛發脾氣的人。
誰都不願意退讓、受氣或者委屈自己。
很多時候,在路上就可以看到兩個車主為了一點小事就引發搏鬥,最終導致雙方受傷。
在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與人之間相處,都應該要有寬廣、豁達、大度的胸懷。
如果一味地斤斤計較,亂發脾氣,整天患得患失,那麼我們肯定會失去很多的幸福。
生活中的煩惱有時多得就像沉澱在水底的汙漬和泥沙。它們總是喜歡不請自來,我們也無法避免。
是繼續被煩惱所困惑,還是敞開心扉接納它,忘記它。這些,都是由自己去選擇和決定。
但我覺得心中懷揣著恨意,永遠不如心中充滿愛的人幸福。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給自己減輕包袱,輕鬆面對生活的一切人和事。
只有懂得管理好自己情緒的人,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03
真正厲害的家長,懂得教孩子不亂發脾氣!
針對孩子亂發脾氣這件事,家長也要正確看待和引導。千萬不要再孩子亂發脾氣的時候,回以同樣的暴脾氣。這樣的結果,只會越來越糟糕。
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是:
1、 學會傾聽和理解。
孩子嘛,有時候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到一些不如意就很容易發脾氣,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發洩。父母要學會理解,並且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2、 善於共情和安撫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能夠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難過,是因為你覺得你可以做得更好。這沒有關係的,我相信下次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當家長善於共情,並且能夠懂得安撫孩子的情緒,她自然會感覺好受些;
3、 學會觀察和正確引導
孩子脾氣來的時候,家長要及時去觀察,並且能夠正確引導去釋放孩子的情緒。我相信,當孩子得到家長的引導和注意時,她也能學會控制好情緒。
4、 學會鼓勵和及時表揚
當孩子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緒時,家長要及時去表揚她的行為。並且讓她知道,一個人能夠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值得堅持和努力的事情。相信,孩子得到父母的鼓勵時,她也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小美說: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候孩子情緒不佳也有可能是模仿了父母的做法。所以,平時在家的時候,家長要首先控制好情緒,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
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有什麼底氣去教育好孩子呢?
情緒是允許波動的,偶爾的壞情緒也是正常的。
家長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情緒,並且正確引導。每個人都會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也需要做情緒的發洩和表達。
家長可以教會孩子合理髮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比如可以玩孩子想玩的遊戲,與她進行交流,理解她的感受,允許孩子哭一會,不要讓她一直憋著。
相信,在家長正確的教育下,孩子也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積極樂觀,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