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琪在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是散步。他不喜歡應酬,願意把生活過得樸素、簡單。這樣,就可以靜心想問題,做事情;可以找尋自己想要的答案。
四十年前,段佳琪在衡東縣教書,連續十多年的小升初考試,他帶的班都是全縣第一。但,分數之外,段佳琪望得更遠。「高分與成才,並不一定成正比。」他如此感悟。
2007 年,段佳琪執掌長沙縣碧桂園威尼斯中英文學校。十三年時間,他見證並踐行了教育的無數種可能。
把學習還給孩子
說起課堂,他說,老師不必不苟言笑、學生不必正襟危坐。
段佳琪推崇的課堂,一定會顛覆你的認知。在這裡,拘謹消失了。你所見的,是威尼斯學校三十來人的小班,課堂主角都是孩子。他們自在地發表觀點,提出疑問;他們聲音洪亮,可以在課堂上大笑。
坊間有不同的聲音,說威尼斯的學生叛逆,不守規矩。段佳琪卻不以為然。相比於把課上得「好看」,他更追求師生在課堂上的真實感受。「有魅力的課堂能誘發人的求知慾。對知識充滿渴望,反映到學生身上,是放鬆且愉悅的。」
把自主權還給學生,段佳琪篤定,好的教育不圈定答案,只提供可能。
四年前,學校有一個叫韓恆銳的學生,他數理能力強,老師講的內容他都懂,所以他平時在課堂上常常自己玩,不聽課。段佳琪和老師商定,單獨給他一臺電腦。如果課堂學有餘力,他可以去教師辦公室自學。
放手而不是放任,少年天才橫空出世。2016 年,韓恆銳以數理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西安交大少年班,這個13 歲的孩子,很好地詮釋了段佳琪「把學習還給孩子」的育人理念。
建校之初,威尼斯即定位於辦一所「中西融合的雙語學校」。段佳琪想要融合的,除了兩種語言,還有中西方的多元教育方式。在學好語數外的前提下,學校採用「學科 + 選修走班」的模式,為學生帶來六十餘門學科選修課。他們朝著自己選擇的方向努力,從全國英語、計算機、舞蹈、聲樂大賽上捧回了一個又一個冠軍。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長沙縣別稱「星沙」,素有「三湘首善」美名,瀏陽河穿城而過,為它注入紅色血脈;世界知名企業匯集於此,塑造了開拓創新的企業家精神。
這裡是威尼斯學校立足的地方。獨特的地域品格,註定要誕生一所與眾不同的學校。段佳琪將家國情懷、湖湘精神融進了學校的靈魂深處。
學校的學生家長之中,不乏各行各業的精英。段佳琪透過「愛心媽媽」「印象爸爸」「榜樣爸爸」等主題活動,讓優秀家長引導孩子讀懂「家」這本大書。
有學生告訴段佳琪,如果不是學校的「印象爸爸」活動,他可能沒有機會和爸爸單獨待上一天。在 24 小時的相處中,父子兩人一起安排生活、工作、學習和娛樂,一起挑戰「50 元戶外生存一天」。父親第一次講起白手起家的經歷,講起遭遇挫敗後如何重整旗鼓,講起企業家的使命與擔當。父輩身上閃光的精神基因,通過學校搭建的橋梁,種進了孩子心裡。
身邊的故事潤物無聲,厚重的歷史振聾發聵。學校發起「少年領袖再出發」研學項目,學生們從星沙啟程,追逐湖湘名人腳步、探尋歷史遺蹟。他們在毛主席的家鄉韶山演繹「孩兒立志出鄉關」;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重溫青年毛澤東的求學時光;在橘子洲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傳承偉人的凌雲志向。
段佳琪很驕傲,家與國、民族與世界,在威尼斯學子身上一點點融合。學生趙之陽,初一時就出版了個人古箏專輯;學生周馳宇,從香港國際武術節捧回冠軍;畢業生劉牧奇,赴貴州山區拍攝的紀錄片《與自然共生》,成為第一部在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獲獎的中國紀錄片……
「這是我期待的學生的樣子。」段佳琪說。
成就野性而高貴的生命
威尼斯學校的校訓石上,書寫著「野性」「高貴」四個大字。這四個字的真諦,已注入到學生的血液裡。學校隔水相望的松雅湖溼地公園,環湖跑道全長十二公裡。學生把這裡當成了訓練場,經常來跑步。速度最快的那些孩子,不到一小時就能跑完。環湖毅跑從建校起就開始執行,漸漸由學校推動變為師生自覺。
「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段佳琪堅信,擁有強健的體格才能支撐人生的跋涉。這也是為什麼,威尼斯學校的學生看上去更好動:在這裡,他們有足夠多的選擇——籃球、足球、跆拳道、高爾夫、擊劍……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給他們釋放的空間,他們有本事創造新的可能。前不久,13 歲的劉瑞祺成為學校的「紅人」,在亞洲小型賽車公開錦標賽上,從 170 多名車手中勝出,拿下青少年組年度冠軍。7 歲時,劉瑞祺在威尼斯學校第一次接觸卡丁車,機械的律動讓他入迷;學校的項目式學習中,他研究賽車,在老師幫助下,設計出自己的「Dream Car」;他把休息的時間都用在訓練上,厚厚的賽車服一次次汗透,受傷成了家常便飯。
「去尋找自己可能的『偉大』,在屬於你的領域積極行動,自律堅持,不斷超越,實現『偉大』。」段佳琪包容孩子的天真、浪漫,天馬行空的夢想,用教育給予他們勇氣和力量。
真誠而熾熱,為夢想奔跑不止,便是生命高貴的模樣。
捧回獎盃的少年,露出滿足的笑。這樣的笑,段佳琪還在很多孩子臉上見過——少年大學生歐陽靖、韓恆銳,隨國家領導人出席 APEC 峰會的趙思涵,受到牛津大學校長家宴接待的田斯達……段佳琪願意花更長時間,喚醒,等待,成就獨一無二的、野性而高貴的生命。
與段佳琪校長面對面焦點問答:雙語閱讀,讓文化碰撞融合
Q:我們學校是一所雙語學校,英語學習很重要,那麼英語閱讀呢?對我們的學習有什麼幫助嗎?
——喻家城 碧桂園威尼斯學校七(1)班
A:語言的學習,氛圍很重要。我們能學好中文,除了課堂上老師教授的知識之外,還有很多知識是通過我們的閱讀以及和他人的交流獲得的。英語學習也是一樣,聽英文歌、看英文電影、閱讀英文書籍,都是學習英文的好辦法。現階段,你們的詞彙量還不多,可以試著閱讀薄一點的英文原著。了解不同的語言背後,不同的思維方式和不同的文化,深入其中,感受英文的魅力。閱讀對考試有用,但更重要的是,它能拓寬我們的視野、提升我們的格局。
Q:那些很厚的書,我一讀就想睡覺,沒有讀下去的興趣,您有什麼好的讀書方法嗎?
——丁子珊 碧桂園威尼斯學校七(1)班
A:一看書就想睡覺,是因為沒有把心思放在讀書上。拿到很厚的書,看到陌生知識,產生了畏難情緒。心裡產生了逃避的想法,瞌睡蟲自然就來了。讀書和跑步鍛鍊一樣,都是一個磨礪意志的過程。我們跑步,不會輕輕鬆鬆到達終點,最有毅力的人才能堅持到最後。同樣的道理,不吃點苦頭,受點折磨,當然也沒有辦法讀懂一本書。學習品質的培養,就是吃苦的過程,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Q:能為我們推薦幾本對您影響很大的書嗎?
——劉夢琦 碧桂園威尼斯學校七(1)班
A:青少年時期,正是讀書的好時光。各種書都要讀,要廣泛涉獵,才能有開闊的眼界。我給大家推薦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這本書深度分析了人類發展的歷史,認為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生物基因等領域的蓬勃發展將帶給人類又一次顛覆性的大變革,並大膽斷言「生命本身就是算法」,生命的過程就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在未來,計算機和大數據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未來,人類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嗎?人類自身進化的方向又在哪裡?我們又該如何界定自己超越於計算機算法的人的特性?這本書將帶領我們審視自己和未來,並對未來發展作出深度思考。
名家讀《十幾歲》
版權說明
文章來源 | 十幾歲雜誌社
《十幾歲 · 中學生閱讀與寫作》2020年8月刊
文/圖 餘婭 白潔 統籌/黃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