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六成臨街單位廁所不外借
今年57歲的呂先生家住香格裡拉小區,是東風公司一下屬公司高管。7月31日晚,呂先生陪客戶吃完晚飯後沿人民路散步回家,走到三堰時他突感內急,周邊沒有公廁,便就近找了家賓館想借用下廁所。「賓館一樓大廳旁邊有兩個廁所,但門是鎖著的。」呂先生便請服務臺把門打開讓他方便下,結果遭到拒絕,「不行,去外邊上。」呂先生向其說明有嚴重前列腺炎,不能憋尿,但賓館服務員和保安仍表示拒絕。
呂先生對此十分氣憤,離開賓館後沒走幾步路最終因沒憋住,當街尿了褲子,呂先生覺得此番遭遇是奇恥大辱。「因這事我氣得兩天沒睡好覺,借個廁所只是舉手之勞,怎麼會這麼難呢?」
近六成臨街單位廁所不外借
外出如廁難,到底有多難?記者為此走訪人民路、朝陽路、北京路等城區主幹道的近百家臨街單位進行體驗。
前日上午10時許,記者走訪人民路的3家賓館、2家單位、三堰客運站、1家銀行、2家商鋪,在記者探訪這些場所,只有4家臨街單位願意對外借用廁所。
其中,3家賓館均以「沒有對外的廁所」「廁所壞了,正在維修中」等理由拒絕。其中1家單位保安說:「我們這裡廁所不對外開放,領導不允許。」而另一家單位保安則表示,上班期間廁所不能借用。
記者向三堰客運站借廁所,工作人員表示可以借用,銀行也同意借用。走訪的兩家商鋪中,一家店主猶豫後同意借用,而另一家以「沒有廁所」為由拒絕,告知記者旁邊小巷裡有公廁。
針對這一情況,記者又走訪朝陽路和人民路兩條城市主幹道旁的數十家賓館、商場和單位,發現情況類似,大多數賓館和單位難借廁所。
前日下午3點左右,記者來到拒絕呂先生上廁所的賓館,在賓館內,記者以內急向一樓服務臺工作人員詢問能否借用廁所時,對方表示門沒鎖就可以用。記者問廁所可否隨時對外借用,這名服務員說:「這裡的廁所一般不對外開放,我們會經常消毒,所以門通常是鎖著的。」
隨訪10位市民,一半遭遇借不到廁所經歷
「我每次都會在家上完廁所再出門。」記者在路上隨機詢問10位市民,有一半遭遇過借不到廁所的尷尬事,小孩和老年人遇到突發內急借不到廁所情況較多。「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先找公廁,找不到公廁就去超市解決。」一名帶小孩的女士說,要是附近沒有超市就會讓孩子在路邊解決,「去其他場所借了也會被拒絕。」
人民路上的環衛工人毛師傅告訴記者,通常遇到內急他都會去附近單位借用,「跟保安都很熟悉了,一般都會同意我們進去方便下。」「要是遇到這樣的事我會憋著,回家再解決。」20多歲的任女士表示,她曾遇到過在街上突發內急,找不到公廁,又羞於向臨街單位借用廁所,憋了近半個小時回到家才解決。「我不會在外面借廁所,出門前做好準備,出門後就不再喝水,這樣就不會出現內急的情況。」市民王先生說,他今年67歲,之前也遇到過內急借不到廁所的事,「年紀大了,很多地方怕出意外,怕擔責,所以不願把廁所借給老人。」
不少市民希望一些臨街單位能夠主動對外開放廁所,為市民提供方便。「十堰是個文明城市,一些單位應該起表率作用。內急是特殊情況,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樣才是城市文明的體現。」市民程先生說。
怕影響工作弄髒環境拒借原因五花八門
在人民路走訪中,記者發現這條路段沿線街面沒有公廁,有幾個公廁都設在背街小巷,對此地不熟悉的市民難以找到。
在問及為什麼不願外借廁所時,部分單位認為廁所都設在單位工作區域內,僅向員工提供使用。一方面怕上班期間開放會影響員工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認為此事不在自己義務範圍內。「每天過來借上廁所的人不少,但這裡是機關單位,不是公廁,上班期間不允許外人進去。」在記者再三請求下,某單位保安說,「你要是很急就去別處找公廁吧。」
一些不願對外借用廁所的商鋪則表示,如果對來借廁所的人來者不拒的話,耗費成本太高。「上廁所要衝水,每天十幾個人借廁所,弄髒了衛生間不說,這水費也不少,誰來幫我們承擔呢?」
朝陽路某賓館大堂經理告訴記者,賓館廁所不像公廁一樣會照顧到老人、殘疾人行動不便,一般都有臺階,擔心老人萬一摔倒,出現意外,需要承擔責任。
城區公廁配置仍不能滿足需求
記者從市環衛處了解到,全市城區共設有90多座公共廁所,但在人民路沿線只有燕林小區附近和太和醫院附近設置有公共廁所指示牌。「我們每年都會新建10座生態公廁,但選址一般都在綠化帶、廣場等地,而且地方狹窄。」市環衛處辦公室主任章國宏表示,根據城市建設規劃,人民路上已經沒有可以再建公廁的地方,「在中心城區人口密集的地方,公廁選址困難,一些商鋪都不願意緊挨公廁,目前公廁確實不能滿足市民的需求。」
章國宏告訴記者,從2012年起,市環衛處在創衛期間就呼籲過全市各臨街社會機構,特別是酒店、車站等公共場所,對有需要的市民開放廁所,現在已有30多家社會機構表示願意對外開放廁所。「我們希望有更多臨街單位響應這一倡議。」